臺中 大河福德祠磁磚 外國人認捐
建築師戴育澤的加拿大友人、景觀設計師Chuck Sands日前來臺觀光,關注大河裡福德祠興建,也認捐磁磚參與興建過程。(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臺中市西屯區大河裡福德祠發起外牆磁磚認捐活動,獲得廣大回響。(林欣儀攝)
位於臺中市水湳經貿園區的大河裡福德祠,是全臺首座舉辦國際競圖的土地公廟,建築外觀以「Under a Roof」概念打造,配合外觀曲面造型使用6x6特殊規格外牆磁磚,考量安全,建築師戴育澤決定汰換磁磚,但成本將增加,廟方討論後推出磁磚認捐,獲得不錯迴響,連來臺觀光的加拿大景觀設計師也認捐。
大河裡福德祠以「ㄇ」字型爲創意發想,象徵包容與開放,其設計除展現當代建築特性,也融合數位工法的創新技術。爲協助廟方利用有限經費打造整體建築,戴育澤整合外牆窗戶開口與結構的格子樑等,並改造傳統寺廟光明燈,呈現嶄新的寺廟現代建築,日前更在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登高一呼下啓動募捐120盞光明燈活動,頗爲轟動。
戴育澤說,他去年0403花蓮大地震後前往花蓮洽公,沿途看到不少廟宇的外牆磁磚被震落,特別加強注重安全問題,還得兼具美觀與造型,決定汰換原選定磁磚,但經費勢必增加,廟方委員會討論後決定開放認捐,讓更多信衆參與這座國際地標及廟宇的建造。
戴育澤笑說,他的加拿大好友、景觀設計師Chuck Sands也趁來臺觀光了解福德祠興建情況,深深感覺這座廟宇不僅承載臺灣文化底蘊,也體現全球化趨勢的創新,主動認捐,「可藉此方式感受臺灣傳統文化的獨特與包容」。
磁磚認捐活動獲得熱烈迴響,有人一口氣認捐10片以上,大河裡福德祠主委劉坤涌表示,透過磁磚認捐及光明燈捐助的活動,盼讓大家一起支持土地公蓋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