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農改場芥藍、春石斛蘭新品種成果發表 飯包食譜也在列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場長林學詩(右)21日發表農改場去年研發的植物新品種,其中臺中2號芥藍是舊品種的2倍大。(鍾武達攝)
臺中農改場輔導中彰投農會家政班開發的在地食材理飯包,色香味兼備。(鍾武達攝)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開發植物新品種不遺餘力,場長林學詩21日細數2018年的研究成果有「芥藍新品種─臺中2號」、「春石斛蘭臺中1、2、3號量產技術授權」與「葡萄防病減藥技術」,現場更也公開發表中彰投40家農會家政班創作的食譜新書《在地食材好料理飯包》。
林學詩說,「臺中2號」芥藍是以開放品種「皺葉黑」後代爲母本,與埔鹽鄉在地品種的父本雜交育成,歷經16年選育去年取得植物品種權,體型比舊品種大1倍、生育期短、品質優良,定植30天可作葉用採收,45天可作花苔採收,產量及食味品質均優,有利市場開拓。
春石斛蘭被視爲蘭花產業的明日之星,臺中場育成的「臺中1號新夢幻」、「臺中2號紅雀」及「臺中3號金島」都屬小型春石斛蘭品種,花期在2至4月間,「臺中1號新夢幻」更曾在2015臺灣國際蘭展獲得大會「新品種個體獎」及美國蘭藝協會評審爲銅牌獎,具優良特性及市場潛力。
爲解決山區露天葡萄常受露菌病危害的問題,臺中場搭設活動式遮雨設施的防治技術,不僅提高葡萄着果,更降低葡萄露菌病發生率逾9成,更可減少近7成用藥量。
林學詩表示,爲鼓勵地食材與食育觀念,臺中場更特別邀集中彰投40家農會家政班運用在地食材設計具在地特色、文化或記憶中味道的特色飯包並編印成食譜,希望能夠傳承在地的美味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