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開放與疫苗同等重要

2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ICU病房查房,瞭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療情況。圖爲助手在李蘭娟院士的防護服上進行標記。(中新社)

掃描QR code參與線上討論

隨着大陸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統計數據開始出現變化,湖北以外新增病例數連續十幾天下降,政策坦誠度亦在提高。中共中央將此次疫情視爲一次大考,坦承公共衛生領域缺失並迅速啓動改革。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外長王毅先後接受西方媒體採訪,介紹疫情、應對思路,並直面尖銳問題。國務院新聞辦直接將發佈會移師武漢市,高頻次多管道發佈消息。北京等多個城市將病例活動範圍公佈縮小至社區。湖北黃岡市英山縣政府的捐贈公示則細化到幾個雞蛋的數量。

這些做法對提高防疫工作透明度、增進大陸社會和世界各國的信心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坦誠是與疫苗同等重要的解藥,既是紓解民衆恐慌情緒的需要,是讓世界瞭解大陸的需要,亦是轉型成透明、公開、高效的現代服務型政府的需要。

縱觀此次新冠病毒傳播過程,最開始由於對資訊把握不充分、未予以足夠重視、沒有及時全面向公衆說明情況而延誤了最佳的阻斷時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我們認爲,此次疫情應對中的教訓和經驗均表明,大陸需進一步建設坦誠溝通機制,來增進決策的科學性、有效性。

從辭源上看,坦是指平而直,誠指真誠和真實。這既是對品行的要求,也是對溝通能力的要求。對官員來說,坦誠應成爲資訊時代爲官的基本素養,作爲衡量其執政水準和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對民衆格外關切的突發公共事件,坦誠尤其重要。2003年SARS期間,火線就任北京市代市長的王岐山曾說,平常我們要求儘可能少說多做,這時候面對老百姓的恐懼心理的時候,政府要一邊做一邊說。應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共高層的指導意見中一直要求公開透明及時客觀向社會通報疫情態勢和防控工作進展。《求是》雜誌近日發表習近平的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中提出,要強化顯政,堅定戰勝疫情信心。「讓羣衆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麼、還要做什麼。」

顯政是適應新媒體時代特徵的一種執政思路。新媒體時代,資訊呈現爆發式增長,在多樣化的資訊中不免夾雜着謠言,政府發佈如果不能及時、權威,就不能給予社會安定感,亦會損傷自身公信力。

除了資訊的對外發布,資訊收集過程亦要坦誠、開放。對公權力部門來說,資訊收集事關能否科學決策,要學會多管道傾聽。這不僅包括對事實類資訊的調查、掌握,還包括對各種各樣的意見、建議和民衆訴求的瞭解。其中,專業者即各領域專家的研判應當得到更多的重視。這既要保障專業者的判斷和意見是專業的,也要保障政府的決策結果體現專業知識含量。

此外,媒體資訊的開放、民意收集、回饋管道的暢通亦非常重要。最近,新上任的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要求,市民關注的疫情防控相關資訊,都要利用手機APP、簡訊等平臺及時發佈迴應。市民提出的訴求、打來的每一個電話都要認真對待,及時解決。上海市16個區級融媒體中心全部開通疫情防控工作問題建議徵集管道,促成線上線下聯動改善工作,助推防疫諮詢透明公開。這些都是細緻的資訊處理方法,會增加政府工作成效,亦會大大增進民間社會信心。

從社會運行和政府決策機制上來看,要保障資訊獲取、評估、研判、發佈管道的暢通、科學,需要改革目前的決策流程和權力分配製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權力需要中央授權從而對上負責、對全域盡責,另一方面也要賦予各級政府對當地社會事務更多的自由權,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夠更快啓動相應的行動,亦爲當前的體制注入更多的彈性空間。

坦誠是直面問題的第一步,更爲重要的是改變局面。最近召開的中央深改委第12次會議連提15個體系9種機制4項制度,包括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等,顯示出改革的力度。實際上,大陸歷史上不乏轉危爲機的案例,包括1998年遭遇亞洲金融危機和特大洪水災害後實施的市場化改革,開啓了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時代。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也應成爲大陸治理進一步走向透明、現代化的契機,亦是提升自身軟實力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