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再利快評》美國戰略重心轉向歐洲的考量

根據《彭博社》報導,某位參與訂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人士指出,由於俄國入侵烏克蘭,促使拜登政府大幅修改其國家安全戰略,將重心從亞洲和中國向歐洲轉移。(資料照/美聯社)

根據《彭博社》報導,某位參與訂立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人士指出,由於俄國入侵烏克蘭,促使拜登政府大幅修改其國家安全戰略,將重心從亞洲和中國向歐洲轉移。此一極爲重大的戰略調整,除了將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之外,也將使該地區的戰略格局可能出現戲劇性變化。

今年2月下旬,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爲名,揮軍入侵烏克蘭。雖然這是美國與北約國家早已預料之事,但俄烏雙方開戰以來已近3個半月,且不知何時始能停火,這倒是各方未能逆料之事。在俄烏戰爭爆發前,俄國曾要求北約不可再擴張,或是加強東側軍備;但長年持軍事不結盟立場的瑞典及芬蘭近期決定加入北約,足以反映歐洲新的戰略情勢。

有消息指出,拜登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原訂於今年1月定稿出版,但美國因俄國入侵烏克蘭而暫緩;原舊版着重於中國和亞洲,重新修訂的版本,預料將轉而強調歐洲和亞洲對美國國安利益同等重要。其實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調整,乃早有跡象可循,也是在現實環境之下被迫必須要走的方向。

2003年3月小布希總統決定出兵伊拉克,一直到2011年12月始完全撤軍。這場戰爭造成美軍4千多人死亡、3萬多人負傷。至於從2001年9月開始的阿富汗戰爭,前後打了將近20年,造成 2500名美軍死亡,2萬名美軍受傷。根據經濟學家的分析,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以及規模甚小的敘利亞和葉門戰爭,美國共花費了超過8兆美元。

從上述伊拉克及阿富汗兩場戰爭中,美國的軍力消耗及經費支出,加上美國人民的反戰,已使華府必須慎重考慮向海外出兵的必要性。過去美軍的訓練,是以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區,有能力因應兩場區域戰爭。然而早在2017年10月,美國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公佈的《2018年美國軍力指數》(2018 Index of U.S. Military Strength),內容就提到美軍作戰能力和綜合軍事態勢正逐漸衰退,已無法同時應付2場大型的區域戰爭。

其實,從美國國務卿布林肯5月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政策」演說中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方衝突及製造新冷戰,同時不支持臺灣獨立,多少也隱約透露出美國國安戰略的新方向。也難怪布林肯要強調,「俄羅斯是明確無誤、迫在眉睫的威脅」,中國則是「對國際秩序最嚴峻的長期挑戰」。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