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圳100年 紀錄片今首映 揭密百年水利工程秘辛
桃園大圳100週年,導演餘英宗執導「桃園大圳.潤澤百年紀實紀錄片」今天舉辦首映會。(呂筱蟬攝)
桃園大圳今年適逢通水100週年,農田水利署桃園管理處邀請導演餘英宗執導「桃園大圳.潤澤百年紀實紀錄片」今天舉辦首映會,農水署長蔡升甫、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活動,雙方期盼共同努力,運用新技術與新思維,打造更有韌性的桃園大圳,穩健邁向下一個100年且擁有更多文化與生態。
蔡升甫說,臺灣水文是半年雨多、半年雨少,加上地形山高坡陡流急,一下雨水很快流入大海,早年桃園水災與旱災交替發生,先民擁有智慧在百年前開鑿埤塘,1916年一羣臺灣與日本的工程師規畫興建桃園大圳,將點狀埤塘系統串接在一起,同時將大嵙崁溪也就是現在的大漢溪水源很有效滋潤桃園土地,一代代農田水利人守護這一條桃園大圳,讓桃園躍升爲北部最大糧倉,同時也帶動後來的工商業乃至於現在的科技業發展。感謝桃園市政府尤其在今年上半年春雨有史以來第二低情形,在農業局與水務局幫忙下,善用桃園大圳灌溉系統特別是埤塘發揮功能度過乾旱危機。
蘇俊賓則說,透過餘英宗導演將桃園大圳的美,不管是文化面、生態面以及歷史完整呈現給民衆,過去大家只知道桃園有很多埤塘、很多水路,但不知道如何產生也不曉得與城市發展的關係脈絡,這次在紀錄片中完整呈現。桃園大圳未來的100年,是有文化、生態、歷史還有水利防洪工程的重大設施,希望與農水署一起努力共同維護。
農水署桃園管理處說,紀錄片首次揭露桃園大圳設計背景、千塘之鄉起源、日籍菁英技師羣及臺灣史上最長人工挖掘隧道等精彩篇幅。餘英宗則說,製作這支紀錄片最困難之處是尋找水源地,查找許多資料大漢溪是全臺最大集水區,水源廣泛來自雪山山脈、棲蘭山、拉拉山等,每一趟都親自走10幾個小時踏查,桃園大圳養活桃園及大臺北400萬人口,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讓大家知道桃園的水以及每天吃的米是如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