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選情 朝野的挑戰與警惕

(陳麒全攝)

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徵召前行政院長張善政參選2022桃園市長可謂「神來一筆」,但徵召消息公佈後,國民黨陸續有黨公職人士對於「突襲式徵召」表達錯愕與不滿。可預期,張前院長的選情將面對桃園地方政治勢力及派系整合難題,而國民黨朱立倫主席如何化解黨內矛盾情緒及可能的抵制,亦可謂朱主席從政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筆者日前曾投書指出,張善政前院長要成功轉軌爲市長候選人最大的挑戰就是黨內整合。我們相信國民黨選擇提名張前院長,必然是綜合考量張前院長學養專業和族羣背景有其魅力,甚至比其他表態參選的人選更能得到選民的支持。基於前述考量,政黨提名制度不是不能改變,但也誠如臺北市議會國民黨團書記長秦慧珠議員所言「突襲式徵召程序不完備、沒有正當性」。顯見國民黨黨中央未經過民調初選或協調就片面「沒收比賽」的方式,不僅沒有達到團結黨內的效果,反而擴大了分歧。

筆者相信,挑戰和機會總是並存的。就目前的情勢觀之,張前院長的要務是爭取桃園在地「本土藍」的全力支持,以及創造「知識藍」和「戰鬥藍」協同作戰的可能。然而地方已有傳聞,張前院長學養經歷確實突出,但和地方互動的感覺就是存有距離感。地方選舉和地方政府治理與產學經驗或中央經驗之間確實有一定的落差。優秀學者從政但政績備受挑戰的案例不勝枚舉;優秀企業高階管理人轉軌政界成功的經驗則屈指可數;張前院長以「天將神兵」之姿投入地方選舉,不論是與基層互動和政見論述,在「接地氣」方面還需要加緊補課。

張前院長的另一大課題是「知識藍」和「戰鬥藍」如何協同作戰?歷史經驗顯示,2020年張前院長搭檔韓國瑜的總統競選團隊,以及國政顧問團總召的輔選經驗及結果很難稱得上成功。國政顧問團在選戰中的角色甚爲邊緣,尤其戰鬥藍的選戰論述與選舉策略長期和知識藍的路線大相逕庭,甚至多有齟齬。韓國瑜先生在高雄市長選舉和總統選舉的經驗已經在在顯示,陳義過高或者天馬行空的政見,很難得到選民支持。但若市長候選人和議員候選人形象與戰術落差太大,始終無法調和,就可能演變成「母雞拉擡不動小雞」、「小雞不理母雞」的情勢,候選人各吹各的調的結果,恐會讓國民黨在桃園市的選情變得更爲劣勢。

對朱主席而言,國民黨內可能持續一段時間的分歧甚至黨員消極輔選,正是對朱主席領導統御智慧與能力的試煉。尤其朱主席曾是桃園在地立委,又曾擔任兩次桃園縣長,調和鼎鼐的實力與威望本應是在掌握之中,然而提名事件反而突出了朱主席在黨內威望與權力的不穩固。

未來若黨內溝通情況不樂觀,那麼後續的政治效應就不僅是桃園市長與議員選情的層次,更可能是朱主席在黨內領導統御的重大歷史時刻;如果朱主席順利完成桃園地方勢力與派系整合,那麼張前院長確實極有可能拿下桃園市長;反之整合若是失敗,國民黨內的分歧矛盾就可能延燒到黨中央,甚至讓朱主席在投票日前就變成跛腳黨主席。

國民黨桃園市長提名所引起的紛擾雖是國民黨內部的課題,但也是民進黨的借鏡。首先,距離投票日還有約半年,國民黨仍有可能逐步溝通完成整合,民進黨萬不能有輕敵的心態,認爲桃園市是穩贏的局。

再者,民進黨更應該依照程序提出黨內有共識、民意願支持的候選人,這纔是政黨政治選賢舉能的初衷,萬不可己願他力,寄希望於對手的失敗。

民進黨中央與鄭文燦市長都有責任基於公衆的利益,提出能夠延續鄭文燦市長政績與城市願景規畫的候選人。

(作者爲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海基會前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