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政治考量高於專業!陳時中防疫模式 國際不買單

日籍學生疑似在臺感染新冠肺炎,使得普篩議題再度浮上臺面,在桃園機場第二航廈的採檢站中,1名剛入境旅客正在採集檢體。(本報資料照片

邊境解封冰島模式以入境檢測代替14天居家檢疫

歐盟7月起對數個非歐盟國家開放邊界首波開放名單包含日本南韓泰國加拿大等,對於大陸也有條件開放,臺灣則未出現在名單當中。對於防疫成績一向自豪指揮官陳時中解讀是「政治考量」,然而陳時中可能忘了,國內第二波疫情就是來自歐美與大陸的「差別防疫」而引爆的境外移入案例,難道這就是依據專業考量?當國境禁令逐日鬆動,指揮中心應儘速放下「政治」,拿出科學科技,讓邊境管理更有智慧

指揮中心至今維持每週記者會細數連續70多天沒有本土感染,陳時中更是週週全臺跑透透示範臺灣O本土案例的防疫旅遊,然而當日本女留學生從臺灣返國時被日方宣佈確診,陳時中立即改口:「從來沒有說臺灣沒有社區感染」。因爲臺灣拒絕廣篩的政治考量,戳破了國內社區防疫神話

美國確診數每日創新高,歐盟科學防疫,拒絕防疫不佳的美國;當臺灣宣佈進一步鬆綁境管措施,開放轉機和境外人士來臺時,對於國際認證防疫排名遠優於臺灣的大陸,則無條件禁止,請問陳時中,這是科學還是政治?

若要科學防疫,指揮中心就應該拿出讓國際信服的篩檢數據,例如同爲防疫模範生冰島,主動對國民篩檢,從大量檢驗結果做出更智慧式的精準管理;因爲掌握只有萬分之三的確診風險,因此結合科技做出智慧式邊境開放防疫政策,以挽救頹喪的經濟,而不是以普篩沒有效率爲由就始終沒有作爲。

歐盟沒有將臺灣納入開放名單,顯然「陳時中防疫」,歐盟並不買單。陳時中若還是停留在別人都是政治考量,自己纔是專業考量的神壇上,當臺灣篩檢數字拿不出來,就算感染個案真的很少,也很難以取信國際,政府口口聲聲說「Taiwan can help」,實則暴露「Taiwan need help」的窘境。臺灣開放邊境,還沒準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