鵜鶘攻守變陣收奇效 布克缺席太陽如何因應?

鵜鶘第二戰在攻守都做了出色改變,兩大主力英格倫和麥凱倫修正進攻發動區域就收到極大成效。 美聯社

紐奧良鵜鶘於首輪第2戰,驚喜擊敗聯盟龍頭鳳凰城太陽,誠然外界焦點多在布克(Devin Booker)的第三節傷退,認爲主隊因此吞敗,但綜觀比賽內容,更應該多給客隊一些掌聲,特別是主帥格林(Willie Green)做了很好的球員激勵與變陣計劃,即便布克打完全場,勝負都是未定之天。

本戰兩隊最大的差距,在於球員的即場表現。鵜鶘打出將士用命的亮眼反彈,當對手三分命中率達到56.7%,實難被擊敗。

本場比賽紐奧良更有多達5人得分上雙,英格倫(Brandon Ingram)37分、麥凱倫(C.J. McCollum)23分、瓊斯(Herbert Jones)14分、南斯(Larry Nance Jr.)13分、瓦藍邱納斯(Jonas Valanciunas)10分;格林總教練並且還大膽讓3位菜鳥新秀都進入輪替,都有不俗表現。

墨菲(Trey Murphy III)在防守端贏得英格倫讚許,還外掛3顆三分;以偷球闖出名號的落選秀艾爾瓦拉多(Jose Alvarado)也投進關鍵三分。二輪新秀瓊斯(Herbert Jones)更已以堅實的防守站穩先發,系列賽兩場球隊正負值最高的各種組合當中,兩大主將外出現次數最多的就是他,此亦三分外線亦有貢獻。

除此之外,本戰關鍵時刻上場球員中,僅英格倫一位上季是鵜鶘球員,其他全是新來乍到,如今卻能在季後賽客場扳倒第一種子,對一位菜鳥教頭來說,格林的季後賽首演,着實值得嘉獎。

但還不僅如此,除開兩隊此戰手感與專注度的落差外,格林在戰術層面上的變陣也頗有一手,尤其在進攻面,主要面向有二:

(1)提速:太陽在首戰展現於高位中路堆疊與收縮防守的高強度,第2戰鵜鶘嘗試應對的第一道改變就是「提速」,打更多的早攻、快攻反擊以及速度戰,以避免跟對手堅強防守硬頗硬。

相對於首戰,鵜鶘6秒內進攻回合僅佔全體攻勢的10.5%,第2戰大幅攀升至21.4%,就是最好佐證,其中最讓太陽吃大虧的正是攻守轉換與快攻,第三節海斯(Jaxson Hayes)多次的快攻更是反超關鍵,雙方快攻從前一戰懸殊的2比15,到這場以16比9逆轉,實屬不易。太陽主帥威廉斯(Monty Williams)賽後也聲稱,這是他帶太陽以來防快攻最糟的一場。

鵜鶘在如何提速上也下了許多細膩功夫,快攻之外,頻繁早攻也便於創造錯位,以發揮球隊有一大票活動力強高大鋒線的尺寸優勢,明明太陽整體身材已經不錯,但面對鵜鶘優勢鋒線,艾頓(Deandre Ayton)與麥基(Deandre Ayton)的回防速度顯慢,保羅(Chris Paul)則容易成爲被打點的對象。

半場方面,鵜鶘則是比首戰更強調無論持球或空手切入,總之快速啓動攻勢&抓住空檔就果斷投射,趕在對方防守夾擊前就衝刺;另外如上半場常見手遞手快速交叉掩護,以及下半場常見的前鋒居中接應強弱邊快速轉傳,也都是有助於提速兼且更好抓住錯位與空檔的戰術調整。

(2)進攻區域的變招:鵜鶘在首戰吃足了走中路被緊密輪轉協防的高位苦頭,此戰因此大幅度改變己身進攻的發動區域,明顯減少中路強攻,轉而改採更多底線發動或者從45度往底線方向突破的攻勢,其中又以面對籃框右側底線的攻勢增幅最多,這是因爲此役改採大量讓英格倫在此接球的策略。

如此一來,英格倫一般只需要留意來自兩個方向的防守,而非闖中路時的四面楚歌,包夾不上來他多所選擇直接背框單打,包夾上來他也能以身高視野分球(本場9助攻),加上前述鋒線二傳,正是鵜鶘得破太陽強悍防守、隊友能有大量外線空檔的關鍵。

此戰鵜鶘外線空檔比例大增近15%,Catch & Shoot比例同樣大漲快15%,下半場命中率更高達68%,尤其反映在上一戰僅3次底角三分出手,第二戰卻是光進球就有6顆的出手點差異。

除了英格倫,大幅改動進攻區域的還有麥凱倫。相較首戰頻繁殺進高位中距離地帶,本戰他更多的是Call擋拆後打對手換防,以及繞掩護慢一拍或不外撲禁區蹲坑的直接三分急停跳投。麥凱倫這場比賽的兩分球表現依舊不佳,但三分球10投6中,也讓上役在布里吉斯(Mikal Bridges)防守下9投0中的他,此戰能討回顏面5投4中攻下13分。

銳意調整兩大主攻手的進攻路線,且皆確實獲得高效回報,進而讓全隊多點開花,可說是第二戰鵜鶘最精彩的變陣回擊!

相較於進攻,鵜鶘在防守端雖然亦有做出迴應,只是上半場在布克太過耀眼的無雙大秀下,顯得黯然無光,不過在下半場,我們還是看到了成績。

除了精神面的武裝:卡位、對位更加兇悍專注之外,鵜鶘主要還要求外圍防守者更積極地擠過擋拆,以保護主擇護框、速度較慢的瓦藍邱納斯,從而改寫被太陽中距離不斷轟炸的首戰命運。

在鵜鶘坐擁一票體能身材皆不俗的鋒線下,這個調整逐漸取得效果,尤其在第三節還加上了對無球布克橡皮糖盯人的針對,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保羅大量於第三節接手投射被對位三分,太陽全隊攻勢且越投越偏外,團隊命中率因此不佳被反超。

布克傷退後局面更加雪上加霜,少了這位菁英射手拉開空間,鵜鶘可以把防守重心更聚焦於保羅擋拆,進而逼迫艾頓得頻繁到三分線上幫忙掩護,但此舉更中對手下懷,鵜鶘便於鞏固籃板,復落入太陽流於遠程強投→內線無力爭板→鵜鶘搶板發動快攻→回防第一線通常不是慢的艾頓就是矮的保羅,這般惡性循環,也成了第四節被拉開的重傷害。

面對主場率先被破,以及鵜鶘於第二戰的漂亮變陣,第三戰輪到輪到太陽得有所迴應,遺憾的是布克預計傷停2至3周,接下來的整個系列賽都必須在缺少頭號得分手情況下對戰。雖然外界仍普遍看好太陽,誠如布里吉斯所說,無論有沒有布克都會做好準備,整季太陽3大主力本也有輪流傷缺經驗,在沒有布克的比賽,太陽仍有8勝6敗超過5成勝率的表現。

防守端,下一戰太陽需要優先思考,如何緩下對方的腳步,以及如何應對鵜鶘變招後的高效進攻(英格倫的底線與單打,麥凱倫的三分急停)。除了更專注與提高對抗性,以及更警惕於回防之外,防守佈陣與策略還能如何調整?

進攻端則要重拾紀律性,並且讓艾頓得到更多球權;這兩者息息相關,第2戰第三節即使布克被嚴防隨後傷缺,都改變不了上半場狂砍31分的布克,傷退前7分多鐘只出手一次,幾乎都在折返跑的事實,以及即使布克傷退,球隊第3把交椅艾頓整個下半場也只有3次出手的窘境。

這些除了攸關戰術佈局,或多或少也可能會牽動到陣容調整。太陽的側翼組包括克雷格(Torrey Craig)與克勞德(Jae Crowder)都被英格倫打爆,先發克勞德且首場4投0中,第二戰11投2中,場上簡直被放投四打五;另一邊,太陽已連續兩場籃板大敗,禁區得分並於第二場幾乎被追平,主因在於艾頓與麥基外,鳳凰城的前場身材遜於對手,只要中鋒被拉出來,籃下幾乎就是對手天下。

基於上述兩點,是否啓用畢永柏上雙塔(但可能會造成進攻空間問題),或者改以身材較高大的前鋒強森,看看能否於兼顧搶板與防守英格倫收到更好效果(至少投射近況比克勞德好),都是國外有在討論的變陣可能。

除此之外,人員的使用方式也有修正空間,既然克雷格與克勞德對上英格倫都很慘,布里吉斯則在麥凱倫改以三分急停後效果下滑,是否有交換防守者可能,讓兩位側翼老將去防後衛,太陽首席大鎖則改對位宛如真.‧小杜蘭特的火熱前鋒。

進攻方面,則務求提高艾頓的進攻參與度,第2戰下半場艾頓出手少不只是因爲少接球,更在於他被當作當上三分線掩護的工具人,反觀鵜鶘開心內縮,艾頓當然甚難有適合接球出手的空檔。進入第3戰必須想辦法讓他站位或擋拆發動更靠禁區,把上三分線擋人任務交給其他鋒線;尤其在布克傷退後,更需要保留保羅關鍵時刻的體力,威廉斯教練務必得想辦法讓艾頓乃至布里吉斯做出更多進攻貢獻,否則再度翻船也並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