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24小時生效,中方停止對歐投資,法國赴華對質,軍艦過航臺海

歐盟最終還是決定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高額關稅,而且還故意提前24小時生效。中方停止對歐投資,法國則派人到中國質問,爲何要反制法國白蘭地,與此同時,法國軍艦過航臺海,顯然是爲了逼迫中國。

經過多輪磋商,歐盟還是決定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最高35.3%的關稅,持續5年,不僅如此,原本12月31日生效,提前到了12月30日。挑釁性十足,而且歐盟陰險的對上汽加徵35.3%的關稅,對比亞迪和吉利加徵17%和18.8%不等的關稅,就是想用差別對待逼迫中企分化。

此前在中歐談判期間,歐盟就私下接觸中國車企,結果被中方發現,警告歐盟和某中國車企。歐盟這關稅終裁來後,中方做出了強烈反對,商務部表示,不認可、不接受,用一切手段維護中企合法利益。雖然,歐盟表示願繼續和中方談判,但就現在的情況,歐盟退讓的可能不大,即便退讓也會提出讓中方無法接受的條件,或者在高額關稅上減少部分,最終仍然對華加稅。

法國意大利等10國積極支持對華加稅,保護本土車企,德國匈牙利等5國明確反對加稅,其餘12國棄權。德國政府多次反對,認爲這會引發中歐貿易戰,屆時德國損傷最大,中國是德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是德國車企最大市場,此外德國也離不開中國的產業鏈供應。因此德國是反對最積極的。

其次是德國三大車企,因爲他們害怕中國對等反制,由於歐洲車企在技術研發和供應鏈上與中國有深厚聯繫,中方的反制措施如加徵大排量車的進口關稅,或將導致德國車企在中國市場份額被削弱,競爭優勢受到影響。而在此期間,德國工人因爲關稅的連帶影響也掀起了罷工潮,大衆集團更是不得不宣佈裁員和削減工廠,進一步彰顯了關稅政策對德國經濟的衝擊。

法國是積極推動者,所以中方精確反制歐盟白蘭地,歐盟出口中國的白蘭地幾乎99%以上都是法國企業,因此中國反制白蘭地,一下子擊中法國要害。要知道法國白蘭地產業從業者超過10萬,一旦失去中國市場,多麼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因此,法國派出貿易部副部長索菲·普里馬斯的訪華便是試圖緩和中方的態度,力圖通過對話方式取消或減少中方的相關反制。

然而,普里馬斯的此行註定不會一帆風順。中方對法國在關稅問題上的強硬支持表示不滿,而法國試圖借訪華向中方施加壓力的做法更可能適得其反。對中國而言,法國一方面積極推動對中國電動車加稅,另一方面卻在受到反制時希望獲得優待,這種策略似乎過於一廂情願。中方的立場清晰且堅定,認爲法國作爲推動關稅政策的核心力量,不可能在這一問題上享受特殊待遇。

好笑的是,法國同時還派出一艘軍艦穿越臺海,這無疑是嚴重挑釁,法國認爲這就能逼迫中方讓步?法國認爲中國顧及中法關係、中歐關係所以不會升級關稅戰,所以纔敢如此肆無忌憚?相反,法國的強硬姿態可能會促使中方進一步採取更嚴厲的反制措施,以此警告其他歐盟國家,這也將使法國的訪華行充滿不確定性。

與法國的矛盾不同,英國感到很慶幸。英國貿易大臣喬納森·雷諾茲明確表示,不會效仿歐盟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現在的英國財政困難,一直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加強兩國經貿合作。而且中國電動車有利於英國的綠色政策。顯然,在這個問題上,英國的選擇是明智的。在中歐談判之際,中國車企赴歐投資建廠也被叫停,這下原本計劃在意大利投資的電動車企業計劃擱淺了,德國300億人民幣的電動車電池投資也暫停了,中方的反制就是要告訴歐盟,支持對華加稅,就會失去中國投資。

中歐之間的關稅爭端讓歐洲內部分化加劇,也使各成員國在對華政策上更顯分歧。對中國而言,法國的支持態度已決定了其未來在關稅政策上的立場,而中方的迴應或將對其他歐盟國家產生示範效應。面對歐盟的關稅政策,中國一方面強調合作與共贏,另一方面則做好了進一步反制的準備。中歐貿易關係正處於關鍵轉折點,任何一個舉動都可能對雙方未來的經濟和外交關係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