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運能!臺灣高鐵精進維修排程 十天最多可增加70個服務班次

高鐵運量愈來愈大,爲提升列車運能,臺灣高鐵公司於維修排程上進行精進,十天最多可以增加70個服務班次。記者楊文琪/攝影

高鐵運量愈來愈大,爲提升列車運能,臺灣高鐵公司(2633)於維修排程上進行精進,十天最多可以增加70個服務班次。

臺灣高鐵公司表示,爲確保列車運行順暢及旅客安全,除了定期的日檢、月檢之外,當每一組列車行駛里程累積到60萬公里/18個月(依先到達者爲主),就會執行「轉向架檢修」(簡稱BI, Bogie Inspection),累積120萬公里/36個月(依先到達者爲主),則除BI外再同時執行「車輛大修」(俗稱「大修」簡稱GI, General Inspection)。BI與GI堪稱是高鐵列車最重要的「定期體檢」,可以有效確保營運安全。

自2007年通車營運以來,列車已歷經七次GI檢修,目前正陸續執行第八次GI,2008年12月時高鐵車隊首度執行GI作業時,平均每列車從進入燕巢總機廠到再次投入營運服務,約需30個日曆天(含週休二日及國定假日),而臺灣高鐵公司爲因應運量持續成長及運能需求增加,自2016年起即提前規劃,逐步縮短BI、GI作業期程,目前每列車執行GI檢修只需要20天,以每一組列車每天最高可以執行七個趟次的旅運服務計算,提早十天出廠,即相當於十天最多可增加70個班次的旅運服務。

臺灣高鐵指出,能夠透過「精進維修排程」有效提升運能,背後有二大關鍵原因,一是增加投入BI、GI的人力,2018年2月從原本約350人增加1.4倍達到約500人,透過輪班方式讓週末假日也可以持續檢修,嚴格落實轉向架檢修和大修等維修排程;二是從過去維修經驗中,與國內廠商開發本土化機具設備與維修策略精進。

臺灣高鐵表示,維修精進的重點包括:

一、列車車頭維修平臺:將早期車頭作業平臺,重新設計規劃爲自走式遙控動力,迅速移動定位及減少人力輔助,增進作業安全與提升維修效率,可有效節省三分之一維修時間。

二、列車週轉件:大量增購高鐵列車需定期更換保養的零件做爲「列車週轉件 」,如:轉向架、冷氣空調設備、電力變換裝置等,維修時可以整組拆下並安裝新品或維修完成品,讓保養時間更具彈性,亦可縮短維修排程。

三、轉向架移載車:轉向架維修完成後需移至儲存軌,早期透過吊掛作業全程需派四員人力安裝掛勾及一位操作固定式起重機人力,運用「轉向架移載車」只需一至二員,可大幅節省人力與吊掛風險。

四、列車智能維修資訊系統(RIMIS):2021年2月規劃資訊系統開發,陸續通過資安檢測、系統模擬壓力測試,2022年5月將維修記錄資訊數位化,取代早期以紙本手寫紀錄各項列車檢測結果,系統化後可進行資料查詢、資訊收集與大數據分析。

臺灣高鐵公司說,「轉向架檢修」(簡稱BI),主要是針對動力、傳動、行走、剎車及轉向架等裝置主要機件的重要部分,進行拆卸並做檢修及測試。「車輛大修」(簡稱GI)或俗稱「大修」,主要針對700T列車之車體結構、保安、動力、監控和旅客服務(空調、廁所、座椅…)等設備,進行定期的檢修及功能測試作業。

「轉向架檢修」(簡稱BI),主要是針對動力、傳動、行走、剎車及轉向架等裝置主要機件的重要部分,進行拆卸並做檢修及測試。記者楊文琪/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