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了兩週小米15,我感覺小米轉性了。。。

我的好 homie 們,昨晚的小米 15 發佈會都看了吧。

該說不說,去年雷軍在小米 14 發佈會上說的話還真沒騙我們——果然是最後一次 3999 了。

就昨晚公佈價格的那一瞬間,託尼腦子裡想的還全都是 “ 睡服高管 ” 。

“ 雷總,再帶我們‘睡一次’吧,哪怕是給個 4199 也行啊。 ”

但結果大屏幕:Duang~ 小米 15 , 12GB+256GB 版本, 4499 起售。

“4499~” 這個數字迴盪在耳邊,我一下子就從睡夢中醒來了。

在思考片刻後,我覺得這個價格屬於是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

相比去年小米 14 的 12GB+256GB 版本貴了 200 塊錢,但又比前年的小米 13 ( 12GB+256GB 賣 4599 )便宜了 100 塊錢。很顯然,這個漲幅是有點說法的。

不過這裡咱們先把價格拋一邊,還是來聊聊今天文章的主題:小米 15 到底怎麼樣呢?

直接說結論哈:

在託尼看來,小米 15 這一代將會徹底打破大家對於小米的固有認知,它不再跟你大聊參數,而是踏踏實實地做起了體驗,屬於是那種參數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日常體驗會讓你覺得越用越 “ 潤 ” 的手機。

接下來咱們來細說。

# 外觀:手感真 TM 爽

首先是手感,如果你也用過之前的小米 13 或者小米 14 ,那麼你再去上手小米 15 就會有一種感覺——這手感沒有 “ 祖上兩代小屏 ” 的經驗積累是做不出來的。

拿前代小米 14 來舉例,它在手感上明顯存在兩大缺陷,一個是潮流小立邊過於硌手,另一個是整機的重心分佈不太均衡,雖然尺寸小,但拿着的時候你還是能感受到有點墜手。

而這代小米 15 在機身尺寸和重量沒有大改動的情況下,握持手感明顯比前代小米 14 提升了一個等級。

原因就在於,它的中框做成了四微曲的半包設計,跟背板的銜接過度更加絲滑,手感是變得更加柔和的。

同時,它的重心分佈也變得更加均衡,以往那種 “ 頭重腳輕 ” 的情況,在它這裡也得到了改善,握持手感是更加勻稱的。

很明顯啊,這回小米確實在內部空間的堆疊這塊下功夫了。

另外,我覺得小米堅持這種偏置的矩形相機模組設計,對於手感也是有一定好處的,在右手握持的時候給食指留足了空間。

當然,如果你在左手握持手機的情況下,食指還是會比較容易頂到相機模組的。

除了手感之外,這代小米 15 的外觀細節也是做了很多改進。

比如,前代這個說不上高級,但很容易積灰的巴黎飾釘設計,這回用了不容易藏污納垢且更優雅的火山口設計來代替。

之前更容易沾指紋的亮面玻璃背板和亮面中框,這回也都改成了磨砂背板和磨砂中框。

對於這個改動,我們有個同事覺得還是亮面的更有質感,但看着手邊這臺沾滿了指紋的小米 14 ,我的內心無比堅定:還得是磨砂。

這指紋拍的可能不是很清楚 ▼

總之,我非常建議大家到線下自己上手摸一摸,手感這種東西偏玄學,很難通過文字跟大家講清楚,只有你自己上手這麼一摸才能夠感受到小米 15 這個手感的美妙。

# 屏幕:不卷參數,卷體驗

在正面的屏幕這塊,小米 15 做到了 1.38mm 的極窄四等邊,比 iPhone 16 Pro ( 1.44mm )還窄,視覺觀感是挺不錯的,但你要說驚豔還真談不上,因爲今年大家都在卷這個窄邊的數據,導致託尼看得都有點 “ 視覺疲勞 ” 了。

而在屏幕素質方面,小米今年的說法是不想卷無意義的參數。

像隔壁友商們的旗艦都捲到了 4500nit 甚至 5000nit 的 HDR 峰值亮度,而小米 15 則只做到了 3200nit 峰值亮度。

但相比友商相對苛刻的峰值亮度激發條件,小米 15 的 3200nit 亮度明顯更容易激發出來。

根據我們的實測哈,播放 HDR 內容時,小米 15 在 25% 窗口大小的情況下,也確實可以達到 3475nit 的 HDR 峰值亮度。

作爲對比,小米 14 在同等條件下, 25% 窗口大小的 HDR 峰值亮度是 2892nit 。

也就是說,今年小米用的華星 C9 屏幕確實在亮度上有所提升,而這也正是得益於這次用的雙微腔發光層——可以在發光層提升光譜的集中度,減少光的損耗,從而實現更高的亮度。

而在護眼方面,小米 15 這回也不強調高頻 PWM 調光,而是做了全程 DC 調光。

可以看到,從低亮度到高亮度,它的屏幕都可以實現 DC 調光。

總之,無論是亮度還是護眼,小米看起來都不太想加入友商們的卷參數大戰,實際體驗是他們更想要強調的。

雖然小米 15 的屏幕參數不是行業裡卷得最厲害的,但日常用下來我感覺跟其他標準版旗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 性能:稱得上是小鋼炮

聊完了屏幕,咱們再來聊聊性能。

說實話,在上手小米 15 前,我最擔心的有兩件事:一個是高通驍龍翻車,另一個是澎湃 OS 翻車。

好消息是,我心裡的這兩塊石頭算是安穩落地了。至於壞消息嘛。。。咱們後面聊。

先來說說驍龍 8 至尊版的表現,根據實測結果,相比前代驍龍 8 Gen 3 ,它的單核性能提升了 44% 左右,多核性能提升了 38% 左右。

不得不說,這個提升還是蠻大的, Oryon 雙大核架構確實算得上是高通一次成功的嘗試。

而在遊戲測試環節,小米 15 的原神幀率對比前代小米 14 也有不小的提升。

在同樣的 30 分鐘須彌城跑圖測試中,小米 15 跑出了 59.1 幀的平均幀,幀率曲線也很穩。作爲對比,小米 14 的平均幀則只有 57.2 幀,並且在 20 分鐘後幀率曲線開始出現大幅度的波動。

更重要的是,小米 15 的平均功耗只有 4.1W 左右,背面最高 44.6 ℃、正面最高 42.7 ℃的溫度也不算特別高。

而小米 14 的平均功耗則來到了 5.7W ,機身背面和正面的最高溫度分別飆到了 49.1 ℃和 46.4 ℃,我在測試時明顯感受到燙手。

如果說,去年的小米 14 應對這些高負載遊戲還有點吃力的話,那麼今年升級了驍龍 8 至尊版後的小米 15 明顯會更加遊刃有餘一些。

像是米哈遊的另外兩大巨頭——星穹鐵道和絕區零,小米 15 也都能以接近滿幀的幀率運行。

在外圍參數方面,小米 15 一個最顯著的升級就是超聲波指紋了,終於解決了前代短焦指紋過於靠下的問題,並且錄入指紋的速度和識別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這種踏踏實實提升用戶體驗的升級,我建議小米以後可以多來一點。

至於馬達的話,根據我得到的消息,應該還是前代同款的定製 0809B 馬達,體驗下來振感跟前代並沒有啥太大的區別。。。

而像是 5400mAh 電池、 90W 有線充電 +50W 無線充電這些參數,日常夠用,但放到現在的行業裡來說,真不算是頂的。

# 系統:好起來了,但還能進步

之前網上有人調侃過:澎湃 OS 2 是小米 15 的最大對手。

但這麼一番體驗下來,我覺得確實是可以把金凡放出來了,澎湃 OS 2 確實是有所進步。

但在真正把澎湃 OS 做好做完善之前,金凡還是上不了主桌,現在不是他半路開香檳的時候。

先說好的部分。澎湃 OS 2 的動效細節確實是肉眼可見地變流暢了,因爲這次他們做了更多的細節處理,動效不再像以前那麼生硬了。

比如,滑出負一屏的時候,澎湃 OS 2 的小組件會有一個先後彈出的效果。而 OS 1 的處理會稍顯生硬,直接整個畫面平移出來。

類似的細節還體現在 OS 2 的文件夾開啓和下拉控制中心等操作中。

還有像前代澎湃 OS 1 的一些奇怪小問題,這次的 OS 2 也都解決了。

比如,在 OS 1 上,當你快速下拉調出通知中心,並在快速上滑關閉後做一個左滑操作的時候,你會發現界面完全不響應。

這是因爲渲染機制的問題,在前面關閉通知中心的操作還沒渲染完的時候,系統無法對你的快速滑動操作做出響應。

而到了 OS 2 這裡,同樣的操作,你會發現它完成得非常絲滑。

因爲它的渲染機制做了重構之後,渲染速度會比前代更快,可以對你的快速操作做出更及時的響應。

另外,這回澎湃 OS2 又增加了很多新功能,其中讓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動態層次感鎖屏。

這個功能可以把視頻作爲鎖屏界面使用,並且還會對視頻進行景深分析,實現人物、字體、背景的動態景深效果。

所以你們可以用它整出很多騷活,比如我就拿我們同事的視頻作爲鎖屏界面。

說完了好的部分,咱們再來聊聊澎湃 OS 2 還可以改進的地方。

這段時間體驗下來,我發現 OS 2 進相機和切換相機焦段的時候,有概率會出現掉幀的情況。

但每回遇到的時候都忘記把素材拍下來,因爲出現的時機真的很偶然,希望後面的 OTA 可以有所改善吧。

還有一個問題應該是很少人提到的,那就是 OS 2 的 “ 文件管理 ”APP 還是保留了澎湃 OS 1 原來的味道——跟 OS 1 一樣, OS 2 查看圖片的時候底下導航條區域依舊會有一個大黑邊。。。

嗯。。。希望小米的小夥伴看到後,也可以儘快解決這個問題吧。

注意看底部的導航條區域▼

# 影像:徠卡味有點變淡了

最後一 Part 來聊聊影像。

對於影像,我個人其實會更想要一顆 3x 潛望長焦,因爲這顆鏡頭在我日常中真的經常用到。

所以在上手小米 15 的那一瞬間,我懸着的心終於是死了,就。。。遺憾離場。

而從相機參數來看,主攝依舊是光影獵人 900 ,超廣角還是 JN1 傳感器,長焦也依舊是直立長焦,並且原生焦段還改成了 2.6x 。

對此,我還專門問了小米那邊的小夥伴,他們的答覆是這回做 2.6x 的原生焦段是爲了吃滿整顆傳感器的像素。

而在硬件沒啥大改的情況下,小米這回選擇從算法入手。

在拍樣張的過程中,我能明顯感受到這回小米 15 的影像調教風格跟前代不太一樣——徠卡經典模式沒啥變動,但徠卡生動模式下,小米 15 的徠卡味明顯沒有小米 14 那麼衝了。

通過這組樣張你可以看出,小米 15 的白平衡調教取向其實明顯偏冷白,在風格上我覺得是在向 iPhone 靠近的,色彩明顯沒有小米 14 那麼濃郁,更加趨向於我肉眼看到的畫面,並且暗部的亮度也不像以前那樣會盡量壓低來營造影調氛圍感,而是進行一定程度的提亮。

對於小米 15 的這個改動,我個人認爲一定程度上是爲了適應線下市場的審美。因爲根據我從 OV 那裡瞭解到的信息,線下市場的消費者還是會更傾向於 iPhone 的那種所謂的 “ 真實感 ” ,反而對影調這種東西不太感冒。

由此可見,小米現在對於線下市場也是非常重視。

好了,聊到這裡,咱們關於小米 15 的內容就聊得差不多了。

對於這臺手機,託尼的觀點就跟開頭跟大家講的那樣,小米 15 是一臺 “ 不太小米 ” 的小米數字旗艦。

在打法上,它不再強調參數,而是開始摳一些細節化的體驗。就拿手感來說,如果沒有前兩代小屏旗艦的經驗積累,小米 15 應該不會去把潮流小立邊做成小弧邊,應該也不會意識到機身重量的分佈均衡會對手感有這麼大的改善。

再者就是,像屏幕參數這種東西,如果是過去的小米肯定會跟友商們一起卷峰值亮度——你敢卷 5000nit ,我就敢卷 5500nit ,怎麼樣都要在參數上壓你一頭。

但現在的小米變了,而且也懂得怎麼去做取捨了。不然的話,很難解釋爲啥小米 15 會選擇超聲波指紋,而不是堅持短焦,再摳點錢安排一顆 3x 潛望長焦。畢竟從參數上來看,後者更不落於下風。

很有可能在他們看來,超聲波指紋這種會影響日常高頻體驗的配置,在產品定義階段的優先級就是會高於影像方面的配置。

我想,經過小米 13 和小米 14 這兩代的摸索,小米再怎麼樣,應該也是把自家標準版旗艦的未來方向給摸清了。

當然,目前他們要面臨的挑戰還是不少,一方面是小米這種卷體驗的思路,友商們並非學不來;另一方面,澎湃 OS 2 雖然好起來了,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畢竟友商們也在不留餘力地卷系統。

但不管咋說,無論大家認不認可這臺6.36英寸的手機,小米顯然已經想好了怎麼去做自家的標準版旗艦。

撰文:粿條

編輯:米羅&面線

美編: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小米、部分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