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獨家調查:近六成CEO看好2020,創9年新高

鄰海經濟部臺南科技工業區土地去化多年,如今大興土木,土地廠房租售交易暢旺。(圖/天下雜誌/攝影黃明堂)

文/陳一姍楊卓翰

走過高度不確定的2019,即使貿易戰看似緩和,仍有高達七成三的兩千大企業CEO,對2020不樂觀。但準備好「長期抗戰」的企業家們,爲何高達近六成看好2020年的臺灣,創下九年新高?

放下選舉語言,看看能夠決定你我薪水、投資人荷包、投資意願的企業負責人怎麼說?

已連續進行11年的《天下》兩千大企業CEO調查,歷經金融海嘯、兩岸ECFA、歐債風暴、英國脫歐震撼、川普當選、中美貿易戰,每年年底,忠實呈現臺灣企業主的新年計劃

展望2020年,儘管聯合國點名臺灣將在中美貿易戰受惠最大,但兩千大企業主卻仍有七成三,幾乎與2019年相同的比例,對新的一年全球景氣表達不樂觀。

全球景氣:七成三企業主,持續不樂觀

其中,又以傳統制造業78.1%,感到不樂觀最高;次之,則是金融業75%。

爲什麼兩千大CEO持續憂心?中國經濟放緩,取代川普新政帶來的動盪,成爲企業主看壞景氣的理由。

「其實還是有54.2%擔心川普因素,這個數字比去年下降,表示企業主已經從不確定川普的性格,到已經知道川普的性格就是變來變去,」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解讀。

中國經濟不確定性成爲全球景氣最大隱憂。

他認爲,今年以來,企業主漸漸認知到,中國經濟已經從四兆人民幣的債務危機,走到資產泡沫崩解的時刻;中美之間,已經從單純的關稅戰爭,變成華爲科技戰、匯率貿易戰、香港人權戰,未來還可能有中國企業美股下市戰、美國退休金禁止投資中國戰。

「這已全面升級爲中美霸權戰,」他認爲,戰火蔓延,中國經濟不確定性提高。

2019年以來,從包商、錦州、哈爾濱銀行方正集團企業債陸續跳票紫光企業債跌價,引爆企業債連鎖違約的疑慮。2020下半,將來到中國地方債到期的高峰期,更增添經濟不確定性。

中美貿易戰、全球景氣、中國經濟放緩、產業競爭加劇、政治風險偏高,是企業經營的前五大挑戰

特別的是,三年前,因爲紫光高調投資臺灣,以及中國供應鏈在地化,引發的中國大陸產業競爭威脅,企業主將之視爲挑戰的比例由三年前的四成,大降爲兩成。

貿易戰延燒:只有一成四企業「撿到槍」

在中美貿易戰火下,求生存近兩年,企業主怎麼看這場戰爭對自己的影響?

答案是,更多企業認清,得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兩千大CEO中,只有14%認爲中美貿易戰對自己利大於弊。其中又以科技製造業20.5%,傳統制造業13.7%最多。

中美貿易戰下,高科技產業的轉單效應、中國大陸因擔心科技戰,提早佈局5G。

從華爲到整個通訊產業鏈提早拉貨,使得通訊製造相關類股受惠。金融服務業則受惠於臺商擴大在臺投資的貸款需求。

總體而言,覺得「弊大於利」的企業達四六%。原因包括:消費者消費意願下降、中國客戶訂單減少、輸美產品也被列入制裁清單。

至於,這場戰爭何時結束?

兩千大企業主的看法漸趨保守。

41.8%的企業主認爲,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就會休戰了。但認爲會繼續打下去的比重也高達57.1%,比重較去年高出22個百分點。

研華共同創辦人暨執行董事何春盛認爲,這場戰爭即使12月中,中美間達成部份協議,但戰火還會繼續下去。因爲習近平取消任期制,引發了歐美的不信任。

多位學者均認爲,整個西方對中國的看法已經改變,這可以從民主或共和分別主導的參衆兩院,一致支持香港人權法案看出。

因應長期抗戰,兩千大企業主重新評估,包括臺灣在內的投資環境,更高比例的企業展開行動。

臺灣的投資吸引力明顯大增。

臺灣前景:近六成CEO看好臺灣環境

從2012年後,看好臺灣投資環境的CEO佔比,就一直低於看好中國投資環境的CEO佔比,直到2018年開始逆轉。

本次調查,看好臺灣環境的企業主高達56.7%,竟比去年多了23.9個百分點,也是七年來首度超過看衰者。

看好中國投資環境的企業主只剩下15.1%,創下《天下》兩千大CEO調查以來的新低。

反映到投資行爲上,由於逐漸接受中美戰爭將是持久戰,採取觀望態度的企業主有53.3%,明顯比上次調查時減少近一成。

回答到2020年底前,會增加臺灣產能比重的企業主最多佔35.2%,增加東南亞產能比重者佔28.5%。

如果按照行業別看,五成科技製造業將增加臺灣產能比重最多,傳統制造業33.8%次之。

「這是臺灣價值最被市場肯定的時刻,」普華國際不動產公司董事長田揚名肯定地說。

過去兩年多,臺灣工業區土地、臺北商業辦公室租金開始上漲,多半來自實質使用需求。包括微軟、威訊(Verizon Media)、Google、臉書、數家共享辦公室等外商在臺增加投資,設立研發中心。

看好工業區廠房的需求,昔日蓋住宅的建商,如華固,回頭開始買工業區土地。最貴的五股工業區一坪已要價百萬到110萬,桃園華亞工業區折半約60萬,中壢工業區也要28萬。

臺灣的投資環境重新獲得企業青睞,固然值得欣慰。但另一面,自2014年起,近六成兩千大企業不再有海外投資計劃,而且在臺投資成長率長期保守。臺灣中大型企業是否傾向保守、喪失活力,是值得正視的議題。

海外佈局:企業累了?近六成無投資計劃

2009年,《天下》首度進行兩千大CEO調查,當時回答沒有海外投資計劃的比例僅20%,增加中國投資者高達五成。

但自從人民幣升值、中國採取一連串騰籠換鳥、淘汰產業政策,勞動成本逐步上升之後,2014年,赴大陸投資意願下降,但同年沒有任何海外投資計劃的比重高達56%。

「比起去大陸,要去語言、文化不同的東南亞或其他國家,難度還是比較高;許多企業如果技術不夠強,或第二代沒有接班打算,投資腳步就會趨緩,」黃蔭基解讀。

同期,兩千大企業在臺投資也並沒有增加。

六年來,每年均有三成上下的企業,表示沒有任何在臺投資計劃。2020年,儘管企業認同臺灣投資環境創新高,但問到在臺投資金額,有39.5%、佔比最多的企業主,投資金額仍只成長5%以下。

當被問到會不會加薪,有73.5%企業表示2020年會加薪,但會加薪的比率還比去年少了7.3個百分點。

企業前景:營收、獲利衰退,加薪企業變少

調薪反映企業前景。

高達33.2%的兩千大企業表示,即將結束的2019年,公司營收會負成長。其中外商企業與傳統制造業是重災區,五成外商營收衰退,受油價、鋼價、大陸投資趨緩拖累,四成傳產營收也不好看。

至於獲利,三成兩千大企業少賺錢,外商更是有高達46.6%,獲利負成長。

▲2020年,超過五成企業要徵人,但願意加薪的企業比去年少了7.3個百分點。(圖/天下雜誌/攝影王建棟

當被問到臺灣目前的經商環境,對企業最大的挑戰?

43.7%CEO關心「兩岸關係變數」,繼續蟬聯榜首,其次是產業轉型與升級,人才不足、勞動成本升高與內需不振。

與外界想像不同,最擔心兩岸關係變數的,不是在大陸設廠的製造業。反而是,受中國大陸阻斷陸客旅行團、自由行,無法來臺消費的服務業者;以及因爲兩岸關係惡化,兩岸官方監理交流已完全停止的金融業。47.5%的服務業CEO與60%的金融業CEO,憂心兩岸關係變數。

產業轉型與升級已連續八年,位居企業前兩大挑戰。其中,又以2020年即將面對三家純網路銀行、開放銀行政策變革的金融業者最爲擔心。

因爲唯有產業轉型與升級,才能真正解決臺灣低薪困境

中研院經濟所助研究員楊子霆的研究顯示,經濟成長的果實要能分到勞工,關鍵還是貿易條件改善。換言之,就是要臺灣要能生產出創新、有附加價值,出口價格高的產品或服務。企業獲利改善,才能根本解決低薪困境。

愛臺到投資臺灣,從經濟成長率到企業能賺錢,從企業能賺錢,再往下分享到勞工。兩千大CEO調查的結果顯示,愛臺與富民,顯然還有一段距離。(責任編輯:洪家寧)

調查說明

本次調查系針對2019年《天下雜誌》1350大製造業、650大服務業、100大金融業、16家金控之CEO發出問卷。調查執行時間自2019年10月07日起至10月31日爲止,扣除未聯絡上與拒絕者,共寄發1470份問卷,回收79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爲53.95%。(調查執行:《天下雜誌》調查中心熊毅晰、張育瑄)

※本文由《天下雜誌》提供,原文出自臺灣價值登頂!天下獨家調查:近六成CEO看好2020,創9年新高一文。

千萬富翁堅持不買的4樣東西

貿易戰衝擊中橡獲利、電池事業虧損 臺泥辜家第四代接班的艱困一年

中國來臺爆買晶片》蔡英文驕傲的11月出口正成長,靠的是人民幣

人生輸在起跑點 外商李奧貝納CEO:穿寬褲,人家就看不到我腳在抖

理財專家:要成爲千萬富翁,有一條最快也最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