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破了?中國公務員連年大減薪的經濟萎靡警訊
示意圖,中國公務員考試考生。 圖/中新社
【2023. 7 .17 中國】
鐵飯碗破了?中國公務員連年大減薪的經濟萎靡警訊
「中國公務員的鐵飯碗破了?」中國自2021年以來發生各省公務員集體大幅減薪的現象,今年7月又爆出經濟大省廣東省的公務員也被列入減薪之列,幅度25%,引發中國熱議。在正常的經濟環境下,「鐵飯碗」的公務員薪資理應「只升不降」,如今卻連GDP領銜全中國的廣東也減薪,顯示中國當前承受的經濟壓力甚爲巨大;中國媒體分析指出,導致公部門減薪的原因,在於房地產崩跌,致使政府無法再以「土地出讓」獲取鉅額收入。事實上,在7月17日甫出爐的中國2023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第二季度GDP成長數字爲0.8%,雖略微優於預期但顯示中國仍受出口下降、零售業疲弱和房地產不振,導致經濟受累。
中國公務員薪資福利穩定,也享有社會地位,在民間素來被視爲「鐵飯碗」,而對國家整體來說,公務員薪資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其中一項指標,對民間企業薪資也有一定程度的指標意義,因而在正常情況下,往往「只升不降」,然而中國近年卻接連傳出各省公務員大幅降薪,2023年7月9日中媒《網易新聞》即報導,作爲中國經濟龍頭省份、2022年GDP居全中國之冠的廣東省(約12兆9,000億人民幣)決議將公務員集體減薪25%。
此事引發中國網民討論,在中國媒體的報導上則僅指出「廣東近日召開會議」決定將公務員降薪,並未寫明自何時開始調降,因而輿論呼籲中國政府出面解釋此事是否爲真、以及若爲真,便須說明相關的執行細節,然而中國官方卻保持避談,自7月9日減薪報導見報以來,連日來並未對此做出迴應或澄清。
示意圖,中國公務員考試考生。 圖/法新社
公務員的薪資因不同省份、不同城市而有差異,以廣東省直屬機關的公務員而論,薪資約莫每月1萬2,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5萬2,000元)上下,當中包含本薪、績效和額外獎金等,減薪之後的收入變爲9,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3萬9,000元),降幅25%。
在廣東省最爲富裕的珠三角地區,公務員薪資加上獎金的金額更高,約達1萬5,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6萬5,000元),降薪之後爲1萬1,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4萬8,000元),降幅27%;中國經濟重鎮城市素來有「北上廣深」之名,當中的深圳同樣位於廣東珠三角,公務員月薪約1萬8,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7萬8,000元),降薪後落至1萬3,000元人民幣(約新臺幣5萬6,000元),降幅28%。
《網易新聞》指出,公務員降薪的原因在於中國政府依靠「土地出讓」而能獲取的財政收入銳減,導致不足以支撐公共支出運行,在無法開源下只得節流,於是對人數衆多的公務員薪資開刀;中國網路輿論進一步分析,過去十餘年中國房地產經歷急速成長,政府也透過土地出讓,賺取大量收入,然而隨着房地產政策調控、打房政策與經濟放緩使諸多建商破產、爛尾樓層出不窮加之三、四線城市房價崩跌(而一線城市房價依然高不可攀),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也連帶受到了衝擊。
事實上,除廣東省之外,自2021年開始,中國多地都傳出公務員減薪,當中包括全國經濟前段班的江浙等地,例如社羣媒體上有浙江省的公務員自稱在未被告知具體原因下,遭政府減薪25%,預計年收入將減少5萬人民幣(約新臺幣22萬),而也有中國網民發文指出江蘇省的公務部門停發各項補貼、年終獎金減縮30~40%;而福建省也在過去已經悄悄降低公務員薪資20%的幅度。
中國媒體報導廣東公務員減薪。 圖/微博
在中國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尚如此,如今連經濟龍頭大省廣東省也進行公務員集體、大幅減薪,在中國其餘經濟情況較弱的內陸省份,不僅原先的公務員薪資就無法與江浙或廣東等省份相比,面對經濟衰退、公共財政收入減少,恐怕也不可避免的遭遇減薪——全中國公務員總數約爲8,000萬,這一龐大人數若皆大幅減少收入,對於消費市場、甚至信貸還款情況的影響,不容小覷。
甚至,接受《自由亞洲電臺》訪問的一名山東青島居民指出,自己的親戚也有基層公務員,自2023年春節至今已被欠薪好幾個月——不過,該受訪者也指出,公務員有「灰色收入」,因此仍能夠維持生活而沒有出現離職潮。
另一方面,中國輿論也仍認爲公務員即使減薪,其待遇仍優於一般民間企業的勞工,除了減薪之後的公務員薪資仍高於民間多數工作之外,因中國公務員享有五險一金(五險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住房公積金)的保障。而中國微博上,也有網民認爲公務員的巨大人數帶來的是內耗、貪污腐敗和官僚作風,直言:
「公務員減薪大概率不如減人。」
不過該網民的矛頭,所指向的是高階公務員,而非基層:「減薪把範圍控制在主要領導幹部可以,而不是減一般員工的薪水。所以,減薪是個餿主意,減員纔是正道。找個明白人,把帳盤一盤就啥知道了。普通公務員也是人,他們也有父母孩子的。」
示意圖,一名報考公務員考試的中國考生。 圖/新華社
另有微博評論同樣認爲中國各地政府縮減公務員薪資,受害最深的是基層,表示:
中國公務員減薪一事,所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狀況亮起紅燈——7月17日中國公佈2023年上半年經濟數據和6月份數據,當中第二季度(4~6月)相較前季度的GDP成長數字爲0.8%,雖略微高於先前《路透社》分析師預期的0.5%,但仍遠弱於第一季度(1~3月)的2.2%成長,顯示中國仍受出口下降、零售業疲弱和房地產不振,導致經濟受累。
在2022年12月,中國政府突然宣佈全面放開防疫規定,原本外界預料因疫情封城而受挫的中國經濟將迎來快速反彈,然而至放開管控半年之後的如今,鑑於中國家庭與企業對國家經濟前景的信心薄弱,因而打擊了反彈動力——相較2022年同期,2023年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長爲6.3%,雖看似亮眼但仍距離《路透社》分析預估的7.3%有明顯距離。
中國國家統計局雖在公佈數據時,表示「總體上,上半年經濟發展全面恢復正常」,但也承認「國內持續復甦的基礎還不牢固」。
過去十餘年中國房地產經歷急速成長。 圖/法新社
除了中國本身的房地產政策、高科技行業遭受制裁等衝擊經濟的因素外,西方從2022年以來面臨的高通膨,連帶影響消費者對中國製造商品的購買量,這意味着中國出口隨之受到打擊—–單以2023年6月數據來說,6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8.3%;國內消費情況也不足以彌補出口方面的衰退,6月份的零售額同比增長3.1%,雖有正成長但仍低於5月份的12.7%。
中國的就業情況也不甚樂觀,第二季度的青年人口(16至24歲人羣)失業率創下21.3%的新高,6月份城鎮總體失業率保持5.2%。
在帶動中國多年經濟發展、如今卻陷窘境的房地產方面,2023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9%,其中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3%,而中國資本支出也降溫,2023年上半年私人投資下降0.2%,這對冀望在放開疫情管控後重振經濟的中國當局來說,絕不樂見。
疲弱的經濟表現,預計將成爲7月中國即將召開的政治局會議焦點,《金融時報》預估,屆時政治局應會考慮提出進一步的經濟支持振興措施;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政府用於刺激經濟的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已有7.2%。
–單以2023年6月數據來說,6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8.3%,國內消費情況也不足以彌補出口方面的衰退。 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