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衝高 國人實質薪資負成長
近五年1~2月薪資與物價
主計總處13日公佈薪資調查結果指出,受惠於景氣復甦,1~2月「名目總薪資」年增率2.42%,創下近四年同期最高,惟受物價高漲抵消,「實質總薪資」反而出現0.16%的負成長,反映近來國人的實質購買力仍在下滑。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今年1~2月不論經常性薪資或總薪資都比去年同期成長2%以上,分別達2.69%、2.42%,皆創近四年同期最高,這是因爲近期部分廠商經營績效佳,業者已開始爲員工加薪。
雖然薪資增幅創四年同期新高,但用以衡量購買力的實質薪資的表現卻沒有這麼好,陳惠欣表示,這是受物價影響,今年1~2月通膨率達2.58%,物價漲幅比總薪資(名目總薪資)漲幅還高,以致實質總薪資較上年同期下滑0.16%,這反映近來實質購買力仍在下滑。
雖然實質總薪資出現負成長,但實質經常性薪資仍有0.10%的正成長,主計總處解釋,這是受「非經常性薪資」成長較緩所致,總薪資是經常性薪資加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加班費),1~2月工業部門「非經常性薪資」雖仍成長4.86%,惟服務業部門由於受疫情衝擊,年終獎金較少,1~2月「非經常性薪資」下滑0.1%,加以通膨率上升,實質總薪資因此出現負成長。
至於2月僱用的人數814.6萬人,比前一個月減少2.3萬人,陳惠欣表示,這是由於春節後轉職潮、加上春節前一些臨時性工作結束所致,惟與去年同月比較也減5千人,這顯示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影響還在。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近月各業僱用的情況差異很大,2月製造業的僱用人數已比去年同月成長7千人,但批發零售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業、其他服務業(美容美髮、按摩等行業)的受僱人數仍比去年同月下滑,批發零售業甚至年減1.2萬人,這說明這一波疫情對內需型服務業的影響仍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