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呵護兒童 點亮多彩假期

■呵護孩子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寒假,首先需要保障孩子安全

■點亮孩子的多彩假期,既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主動作爲,也需要廣大家庭積極行動,實現雙向奔赴

“把愛帶回家,同心護成長”。近日,全國婦聯、教育部等十六部門印發通知,聯合部署開展“把愛帶回家 同心護成長”2025寒假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呵護孩子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和有意義的假期。

眼下,各地各學校正迎來寒假,十六部門就兒童如何過好寒假作出具體部署,恰逢其時。這一部署,聚焦思想引領潤童真、安全知識護童行、親子陪伴添童趣、關愛幫扶暖童心等方面,不僅迴應輿論關切,更體現了對兒童的關心關愛。

生命至高無上,安全排在首位。呵護孩子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寒假,首先需要保障孩子安全。“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爲此,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着眼兒童可能面臨的意外傷害和違法侵害,做實前端預防,守護假期安全。呵護孩子安全,需要處處用心、時時用力,多一些“早想到”,少一些“沒想到”。

此外,除了堵住風險的源頭、掐斷隱患的苗頭,還需開展安全知識宣傳進社區、進家庭活動,讓孩子擁有自我保護的“小錦囊”。比如,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普法宣傳,提升兒童法治觀念和素養,增強自護能力等。

寒假期間正值農曆新年。不久前,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面對即將到來的第一個“非遺版”春節,各地各部門大有“文章”可做。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早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又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大有深意存焉。值此機會,不僅可向孩子講述春節的演變歷史,還可向孩子普及與非遺有關的常識,從而激發孩子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按照部署,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依託兒童活動中心等校外教育機構,發揮紀念館等陣地作用,創新活動載體、挖掘特色資源,廣泛開展寫春聯、剪窗花、遊園會、鬧元宵等年俗文化活動。應該說,各地過春節,風俗不盡相同,但寫春聯等習俗則具有普遍性,讓孩子寫寫春聯、剪剪窗花,不僅能帶給孩子鮮活的體驗,更能滋養孩子的精神世界,讓他們感悟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厚植家國情懷。

開展年俗文化和傳統文化體驗活動,不妨多一些“水靈靈”的創新。真正遵循廣大兒童的成長規律,體現兒童視角,讓活動更有吸引力和可及性,才能引發兒童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引導他們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入乎其內,沉浸其中。

點亮孩子的多彩假期,既需要各地各有關部門主動作爲,也需要廣大家庭積極行動,實現雙向奔赴。爲此,各地要抓住寒假親子歡聚時機,用好“幸福家·家庭教育服務園地”等平臺資源,組織開展生動有趣、富有內涵的益智科普、運動健身、勞動實踐等親子活動,幫助家長科學育兒,讓兒童在親子互動中釋放純真天性、歡享快樂寒假。

十六部門印發的通知還提到,要特別關注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等特殊困難羣體的實際需求。同在一片藍天下,同懷一個夢想,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尤其需要關心關愛。對這一特殊困難羣體,不僅監護人要盡到責任,基層政府、村委會和學校等也要盡到安全管理、監督、教育等責任,不能讓他們成爲被忽視、被無視的羣體。

唯有更用心、用力、用情,才能讓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動兒童過一個富有意義的寒假。具體來說,不僅爲他們撐起愛的天空,關心他們的冷暖,解決他們最迫切的需求,還要結合實際、主動發力,確保他們假期不脫管、生活不孤單,帶給他們精神慰藉的同時,做好安全教育等工作,讓他們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守護中盡情綻放。

“今天的少年兒童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接班人和未來主力軍。”呵護孩子過一個安全祥和的寒假,一路陪伴他們健康成長,是億萬家庭的心願,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我國有4.9億多家庭、2.98億兒童。大家一起努力,聚焦家風家教引領、維權關愛守護、家校社協同育人等,讓廣大兒童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25年01月15日 第02版

作者: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