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別人不如買自己?騰訊減持微盟、優必選,加大回購力度|公司觀察
投資別人還不如買自己?騰訊控股(00700.HK)近日大舉減持微盟集團(02013.HK)和優必選(09880.HK)。減持完成後,騰訊對上述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均降至3%以下。1月7日到1月10日,騰訊連續四天回購大約15億港元,1月6日以及之前,騰訊每天回購額度大約只有7億港元左右。
對此,業內人士認爲,騰訊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來實現資金的回籠,同時加大力度回購自身股份的動作,顯示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當前股價被低估的看法,以及公司可能希望加速實現其長期戰略目標,如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拓展新業務領域等。
減持微盟、優必選
港交所權益披露資料顯示,2025年1月3日和1月6日,騰訊共出售1.84億股微盟集團股份,持股比例從8.39%降至不足3%,減持後,騰訊持有微盟集團9917萬股。1月3日與1月7日,騰訊減持優必選,持股比例由8.05%降至2.08%,持股數降至661.86萬股。騰訊減持微盟集團套現大約6.3億港元,減持優必選套現大約10.3億港元。
騰訊表示,“我們會主動回顧我們的投資組合,並評估潛在的調整動作,以將資金用於股東回報或新的投資項目中。”微盟集團公告表示,公司和騰訊將繼續保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係,將繼續作爲微信小店、小程序和騰訊廣告的服務商,爲商家在騰訊生態內提供高質量的SaaS產品和精準營銷服務,促進商家業務增長。
1月10日,微盟集團收跌超40%,報1.88港元/股;優必選收跌超10%,報46.25港元/股。
港股100強研究中心顧問、經濟學家餘豐慧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騰訊的減持行爲可以視爲一種資本配置策略,通過出售非核心資產來實現資金的回籠,並將資源集中於自身的核心業務和戰略投資上。這表明騰訊可能在重新評估其投資組合,減少對某些公司的持股比例,以便更好地優化自身的財務結構和資源配置。
2021年底騰訊減持了持股8年的京東,將持有的京東股票從16.9%下降至2.2%,當時大約市值爲164億美元的京東股票以分紅的方式分給了騰訊的股東;2022年11月騰訊披露減持美團,將持有的美團約17%的股票減持至1.5%,以實物分派的方式分派持有的9.58億股美團B類股票,作爲特別中期股息分派。
回購力度加大
在部分港股投資人士看來,騰訊的減持與回購動作,可能反映出管理層整體思路的全面轉變。
1月3日,騰訊發佈公告稱,2024年全年共回購3.07億股,總金額達1120億港元。
1月6日,美國國防部將騰訊、寧德時代等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7日騰訊公告稱,騰訊並非中國軍工企業或中國國防工業的軍民融合企業,美國將其納入中國軍工企業名單是錯誤的。列入清單不會影響美國國防部以外的任何業務往來,包括證券交易。騰訊打算啓動複議程序以糾正此錯誤。在此過程中,騰訊將與美國國防部進行討論以解決任何誤解,並在必要時採取訴訟,將騰訊從中國軍工企業名單中刪除。
1月7日到1月10日,騰訊連續四天回購大約爲每天15億港元,1月6日以及之前,騰訊每天回購額度大約只有7億港元左右,過去一週騰訊的回購力度明顯加大。
餘豐慧表示,騰訊進行大規模回購自身股份的動作顯示了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以及對當前股價被低估的看法。回購不僅可以提升股東價值,還能增強市場信心,向投資者傳遞積極信號。此外,這也可能是爲了應對潛在的市場波動和保護公司免受外部經濟不確定性的影響。總體來看,騰訊的戰略調整反映出它正在從一個多元化的投資集團逐漸轉變爲更加專注於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這種轉變可能會使騰訊在未來更加強調內部創新、技術發展和服務質量,以維持其在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行業的領先地位。同時,通過這種方式,騰訊也可能希望加速實現其長期戰略目標,如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拓展新業務領域等。
國信證券分析師張倫可表示,騰訊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優勢在於自身生態以及衆多合作伙伴支持,閱文、騰訊視頻號等內容儲備豐富,並且雲計算與平臺軟件技術是騰訊的強項,從服務海量用戶的後臺技術,到前端交互能力,到無縫接入微信生態的生產工具,騰訊都有豐富的技術和經驗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