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原民影像紀錄逾40年 名導虞戡平獲頒原民會最高榮譽獎章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知名導演虞戡平(左),投入臺灣原住民族影音紀錄及田野調查40餘年,替族人累計保存許多珍貴影像。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右)今天爲此頒發最高榮譽一等原住民族獎章,肯定他爲族人的貢獻。(羅亦晽攝)

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知名導演虞戡平(左),投入臺灣原住民族影音紀錄及田野調查40餘年,替族人累計保存許多珍貴影像。校方爲表彰他的專業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今由校長徐輝明(右)授予其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羅亦晽攝)

現爲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榮譽教授的知名導演虞戡平,投入臺灣原住民族影音紀錄及田野調查40餘年,替族人累計保存逾3000卷關於部落傳統文化與生活等珍貴影像,捐贈「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典藏,授權數位化使用,成爲公共資產,原住民族委員會今天爲此頒發最高榮譽一等原住民族獎章,肯定他爲族人的貢獻,校方也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表彰其專業成就。

73歲的虞戡平,曾拍攝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作品,包括《搭錯車》、《孽子》等,他1983年至2006年期間,擔任國家劇院《臺灣原住民樂舞系列–布農、阿美、卑南篇》總策畫,深入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達悟族、卑南族與鄒族等原住民族部落。

虞戡平在部落期間,透過調查、訪談與拍攝方式,爲族人保存關於文化生活、歲時祭儀及耆老口述留下的知識和語言等珍貴影像紀錄,並將部落的核心樂舞展演帶進國家最高表演殿堂,讓社會認識原住民族的豐富文化底蘊,也幫助族人反思文化失落的危機感,使其積極投入文化語言復振,並倡議實踐主權。

虞戡平在部落拍攝田野時,洞察到弱勢族羣的社會困境,因此他透過1990年拍攝的電影作品《兩個油漆匠》,以主角人物對話方式,呈現當時社會底層的現象,並讓場景穿梭在1980年代原住民族運動「還我土地運動」現場紀錄,納入當時活動重要的人物與場面,自然呈現族語,讓更多人進一步認識原住民族。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虞戡平透過電影讓臺灣社會認識原住民族,併爲族人記錄許多關於文化傳承的影像,此外,他也藉由人才培訓,讓族人擁有媒體自主權,對原住民族來說是很重要的貢獻,因此他要在卸任主委前,將最高榮譽一等原住民族獎頒發給虞戡平,完成表揚儀式,感謝他爲族人的付出。

他也允諾,虞戡平過去花了大把青春,爲族人拍攝許多歲時祭儀、語言等重要紀錄片,現在暫時典藏在東華大學跟國家電影中心,不過他認爲原民會要負起責任,將這些珍貴影像數位化保存,因此他會向下任主委提出建議,希望完成虞導心心念唸的事情。

另外,東華大學爲表彰虞戡平的專業成就與對社會的卓越貢獻,依學位授予法規定,由原住民民族學院推薦,經學位審查委員會審議通過,授予其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