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陸進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新型舉國體制能行得通?
近期在中共中央深化改革會議上再度提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引起產業界與學術界熱烈議論,支持者與質疑者也出現幾近兩極化的分歧。(圖/Shutterstock)
大陸近期在中央深化改革會議上再度提出「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引起產業界與學術界熱烈議論,支持者與質疑者也出現幾近兩極化的分歧。質疑者認爲舉國體制是改革開放前應對國外封鎖並快速趕上技術落差的手段,在改革開放30年快速發展後再搞舉國體制」,無疑是放棄改革開放政策走上回頭路;支持者則認爲,現在的國際情勢與改革開放後大不相同,在遭西方國家的「卡脖子」策略下,只有採取舉國體制是解決之道。
其實中國的舉國體制政策從與蘇聯交惡後就出現,即便到了改革開放年代,也從未完全停止過。所謂「舉國體制」,指的是「舉全國之力」對某個特定的政策目標,不計代價與投入最大資源來突破瓶頸達成目標的「體制」。例如過去製造原子彈、氫彈、航空發動機,或是特定技術研發與大型工程,以及培養奧運重點項目奪牌選手等等。在以那個封閉與落後的年代,這麼做確實也達成一些重大目標,但也付出極爲驚人的代價。
過去在遇到科學技術難題時,官員們會經常出現用「舉國體制」來解決的反射性思維。但是現在商品化市場經濟運作上, 舉國體制思維並不適用。(圖/Shutterstock)
這麼做的動機是要在落後的情況下,儘可能集中優勢力量攻克難關,而這些目標都是有關國家長遠目標、戰略需要與國家安全。雖然集中力量可以加快速度克服難關,但相對地代價也極大。這樣的體制在選擇政策目標時必然是自上而下的,由最高決策者拍板定案,加上動員大量的資源,目標當然有限,最後許多不那麼急迫的、非最高領導支持的政策目標就會被迫放棄或拖延。舉例來說,當年研發核彈時曾流行一句話:「寧要核子,不要褲子。」意指寧可沒錢買褲子穿,也要做出核子彈,反映出爲完成優先政策造成的資源擠壓現象。
在改革開放前成長的大陸官員或民衆,受到這樣的觀念影響極深。每每在遇到瓶頸時就首先想到要動員一切代價克服難關,小至一個單位部門,大至國家政策,這種思維模式已成爲大陸官僚體系根深柢固的膝蓋式反應。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要搞市場經濟,追求最大經濟效益,就得精打細算成本與收益,這種舉國體制的思考模式才漸漸被放棄。除了要求強化領導中心的官僚機構還有類似的膝蓋反應外,民間社會已換上風險收益率與避險措施來進行決策思考。
大陸晶片製造技術要在幾年內趕上西方數十年的發展成果實屬不易,如果從與西方技術差距不大的第3代半導體着手,或許還能爭個平起平坐或各擅勝場。(圖/Shutterstock)
大陸改革開放30年至今,許多財經科技政策專家仍經常埋怨官場上過多的舉國體制思維,其實這幾乎是所有中央集權的決策系統的通病。愈喜歡乾綱獨斷的領導官員,就愈喜愛舉國體制,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他最偏愛的項目上,除了顯示其天縱英明外,也方便拍板的決策官員對國家資源上下其手。只要決策領導喜歡,自有幕僚與趨炎附勢的謀士大加鼓吹,數十年來因此出的糊塗政策也不在少數。即便在改革開放之後,這類官場簡單化的官場思維也隨處可見,舉國體制的做法也從未斷過。
舉國體制下不計代價進行攻關,結果通常會花費大量資源,研發出來的產品因爲成本太高而不具有市場競爭力。(圖/Shutterstock)
據稱這次有政策幕僚提出對某些科技攻關項目採用舉國體制,是因爲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這很可能是誤傳,畢竟舉國體制的思維半個多世紀以來從未斷絕過。從中國想要追趕與西方科技落差時,就經常使用舉國體制思維來進行技術攻關,直到現在遭到科技禁運,更是言必稱「氫彈與光刻機哪個比困難?」這次在中共中央深化改革會議再提出「新型舉國體制」,從媒體上查詢所得,最近明確提出這個說法的是大陸半導體市場訊息公司芯謀研究的首席分析師顧文軍。他在研究報告中公開指出,晶片法案生效後會形成虹吸效應,中國晶片行業尋找確定性,應對之道需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全局。
中共於1967年6月17日由飛機空投的330萬噸當量的氫彈試驗獲得成功,震驚世界。它與多項軍事技術攻關都是舉國體制下的產物。(圖/維基百科)
誠如許多專家所言,舉國體制並非靈丹妙藥,它很多時候反而是一帖僅爲迎合集權體制官僚思維的毒藥。過去它在某些特定時空確實曾經奏效,但經驗告訴我們,這種做法僅能適用於一些沒有或極少競爭的項目,而且必須是不必經過市場驗證具有利基的項目。因爲舉國體制下不計代價進行攻關,結果通常會花費大量資源,研發出來的產品因爲成本太高而不具有市場競爭力。簡言之,搞同歸於盡的末日武器可以,要做市場上受消費者歡迎的商品就不行。
最近紫光集團爆發貪腐弊案,已有多名高層領導被查。圖爲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左1)與華芯、大基金及 紫光等多名高層領導涉入。(圖/第一財經)
在過去以舉國體制大規模投入半導體開發的經驗上,中國沒有少吃過虧。遠的有武漢弘芯、成都格芯等10大半導體爛尾工程,近的有紫光集團與集成電路大基金,從百億級別一直虧到數千億人民幣級別,規模愈大隻能是效率愈差、虧得愈兇、公司領導層貪腐愈嚴重罷了。現在又提出「新型」舉國體制,外界還不知「新」在哪裡,但擺明了要用舉國體制來進行晶片技術攻關,證明它仍然是20多年來的舊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