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善用聯合國取得發動戰爭合法性 中俄如何應對?
美國擅於運用聯合國這個重要的外交場域支持其對外發動戰爭,這使其得以在國際上順利行使霸權。圖爲聯合國安理會討論俄烏戰爭議案。(圖/美聯社)
俄烏戰爭的正義性在一些國家都有着相當分歧的爭議,大部分支持俄羅斯的人都是基於「反對美國霸權」的立場,他們同時指控美國數十年來也對許多國家發動過戰爭。美國霸權固然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但持上述觀點的評論者卻忽略了一點:霸權不能完全靠蠻力,美國對外發動戰爭還是透過一定的國際機制──特別是聯合國──與國際法規則來賦予發動戰爭的合法性,這對於莫斯科可能比較難,但擅長於外交的中國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應對。
這次對俄烏戰爭產生爭議最大的莫過於中國大陸內部,因爲中美關係近年來快速惡化,造成大陸朝野瀰漫着強烈的反美氣氛,連帶着影響了對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思維方式。這種反美氣氛在中國發展爲政治正確的唯一選項,既然美國是對手,美國所支持的就一概反對,這樣的心理在中國社會中有不少支持者。它的形或許有更長遠的歷史因素,但如果只從近的來看,可以在中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的語錄中瞭解其根源。
美國的霸權並非完全靠軍事力量來完成,每次對外發動戰爭還是透過一定的國際機制──特別是聯合國──與國際法規則來賦予發動戰爭的合法性。圖爲聯合國大會表決烏克蘭議案。(圖/美聯社)
毛澤東1939年爲反對汪精衛的 「反蔣、反共、親日」,提出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因此主張「擁蔣、聯共、抗日」做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3大口號。毛澤東的說法有其當時的時空背景與戰略運用,但是這些話編成《毛語錄》後,大部份人根本不深究其緣由與內涵,只一昧地就字面的意義加以無限延伸,最後形成不顧原則或國家利益,只要敵人擁護的就一概反對的簡單粗暴心態。
民間雖然會誤解毛澤東當年的說法,但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在面對國際形勢挑戰時卻非常冷靜,1990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準備進行「沙漠風暴」行動攻打伊拉克海珊政權前,在聯合國提出多項決議案要求海珊自科威特撤軍,當時中國在安理會以常任理事國身份投了贊成票。在美國提出678號決議案要求對伊拉克動武時,鄧小平雖然批評美國打伊拉克是「大霸權打小霸權」,但最後還是與蘇聯一樣投了棄權票,讓美國與聯合國部隊得以執行對伊拉克動武的決議。鄧小平盱衡國際局勢,決定維繫在聯合國體系中的地位以及與對美國及西方國家關係,換來對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極重要的國際環境。這次聯合國表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譴責案時,中國在安理會與大會上再次投下棄權票,這樣的做法最符合中國當下與可預見將來的利益。
美國1990年海灣戰爭攻打伊拉克之前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在聯合國推動多達11項對伊拉克決議案後,才由聯合國派出以美國爲主的多國部隊攻打伊拉克。(圖/@BritainsMilHist)
如果觀察近30年來美國幾次對外發動戰爭,我們可以發現美國對外戰爭必定配合相關的外交行動,其中推動聯合國決議案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手段,這種「糾團」、「打羣架」手段可以獲得其他國家實質的支援,也能在道德上與國際輿論上佔據正義的制高點。美國從上述的1990年海灣戰爭開始,歷經1999年科索沃戰爭、2001年阿富汗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2011年入侵利比亞與2015年介入敘利亞內戰,都先在聯合國推動提案,對敵對方的侵略或危害國際社會的行爲進行譴責,通過各種遊說來獲取其他聯合國成員的支持,最後於聯合國通過對敵對方的譴責案,並要求其改正,若未達目的,便再糾集盟友于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推動相應的制裁與軍事行動。
俄羅斯因未獲國際支持,在軍事行動未能快速獲勝時很容易在國際政治與外交上陷入困境。圖爲入侵烏克蘭的俄軍。(圖/路透)
按聯合國公開的紀錄顯示,上述6項近30年美國在聯合國發起的譴責案中,前蘇聯與俄羅斯在安理會中全部投下贊成票,中國除1999年科索沃戰爭的南斯拉夫譴責案投下棄權票之外,其餘也都投下贊成票。在譴責案之後,這6次由美方推進以聯合國名義發動戰爭的決議案,北京與莫斯科的投票態度完全相同,除伊拉克戰爭與敘利亞內戰投下贊成票之外,其餘4次都投下棄權票。換言之,這些被中國與俄國的官員、學者、媒體與網民指控爲美國發動的戰爭,雖然中俄都沒有實質參與,但都在聯合國體系下形成決議與付諸執行,中俄不論投的是「贊成」或「棄權」(不反對),都是爲美國與聯合國爲名義的軍事行動做了背書。
至於這次的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行動,俄方當然沒有透過聯合國的場域來進行外交工作,甚至還因入侵烏克蘭而被聯合國以壓倒性投票通過譴責案。自前蘇聯時期以來,莫斯科對外或對內的軍事行動從未透過聯合國進行討論與表決,從1968年入侵捷克開始到2022年入侵烏克蘭共進行了10場對外戰爭都是如此,尤其是這次入侵烏克蘭更是明白撕毀在德法兩國見證下籤訂的《明斯克協議II》,當然就更加難以自圓其說。
在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陷於僵局後,與莫斯科「合作無上限」的關係成爲北京的負擔,或許可以透過做俄烏戰爭調解人來解決難題,並快速重建與歐洲關係。(圖/Sputnik)
許多大陸學者專家都已經感受到,未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動讓中國在國際社會陷於極其被動的處境,尤其是中國高度重視的與歐洲的關係。原本有望在經濟與國際政治上聯合歐洲來對抗美國,現在歐洲轉向支持烏克蘭,大陸媒體與社會氣氛又極大程度地因堅持「反美」而支持俄羅斯,這些情況都嚴重阻撓了中歐關係的發展。現在拉攏不了歐洲,與莫斯科「合作無上限」反而成爲北京的負擔,若要在這當中尋求轉機,主動調解俄烏停戰應該是可以認真考慮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