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上海封城亂象民怨大爆發 影響外貿經濟纔是大問題
上海最大規模核酸檢測,人數高達2500萬人,每條大街小巷隨時看得到做核酸檢測的排隊人羣。(圖/新華社)
上海市10天以來的分區封控措施全面打亂了市民正常生活,各種封控造成的亂象引爆大量民怨。不過,即便這波上海疫情至今完全沒有重症,輕症也極少,但官方宣佈在上海的封控措施已是重大的政治任務,顯然已經騎虎難下而無法回頭。由於Omicron疫情在目前的混亂狀況中太難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加上民怨幾近沸騰,其經濟樞紐功能已無法運作,這對受疫情與國際情勢衝擊的經濟將是雪上加霜。
這次上海封控措施下亂頻生, 許多上海市民因爲吃不到蔬菜,便在公園綠化帶挖竹筍野菜,市政府已明令禁止。(圖/網路)
同樣是製造業重心的深圳在3月14日起封城一週,21日解封后仍有部份社區進行嚴格封控,甚至還傳出疫情若惡化有可能重回封城。而上海在3月底進行分區封控後卻更加嚴重,目前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已突破萬例。當時上海未採取類似深圳的封城措施,主要考量也是上海在經濟上的樞紐作用,但是似乎這種爲維持經濟活動而採取的「鴛鴦鍋」式分區封控並未達到預期效果,因爲只有半個上海保留部份運作,無法維持與外地的正經濟聯繫。
上海這波疫情至今完全沒有重症,輕症也極少,但官方宣佈在上海的封控措施已是重大的政治任務,顯然已經騎虎難下而無法回頭。(圖/新華社)
分區封控無法達到維持部份經濟活動的效果,可以從近日網上流傳一段堵塞在港區外大量貨車的影片瞭解其中的關鍵。影片的旁白說,「客戶要發貨,物流封了,物流解封了,客戶封了;物流與客戶解封了,駕駛員封了;駕駛員解封了,物流又封了;發貨地沒封,收貨地封了;收貨地解封了,發貨地封了。最後,是大家都封(瘋)了。」這當中描述的正顯示供應鏈上的每個環節都缺一不可,上海既然有經濟樞紐地位,就表示它幾乎在所有的供應鏈上都有重要地位,一旦半個城市封城,另一半進行社區封控,所有活動都要有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這樣的防疫限制措施根本無法完成或部份完成經濟樞紐的功能。
大陸微博上有關疫情封控的討論也不少,一位在杭州設廠的老闆說, 3月以來外貿訂單少了一半,老客戶也不下單了。去年下半年訂單忙不過來,但出貨困難,庫存積壓,原材料暴漲,被迫在今年春節後縮減一半產能。網上同業對他的文章回複稱,「再這樣不結束(封控措施)的話,今年下半年的訂單估計旦會下給中國了。」其他網友則稱,同業間盛傳國外訂單會轉移到印度、墨西哥與東歐國家,因爲他們長時間無法來中國出差討論技術細節,無法來驗廠,無法質量檢查。尤其是印度、越南的生產已經逐步正常了,也有些廠商乾脆把生產線移到泰國。
還有網民迴應稱,這應該不是最糟糕的,預計今年很多聖誕外貿訂單會大幅減少,歐美國家社會生活已基本恢復,但中國疫情防控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客戶不可能爲這種不確定性冒險。「我們7、8年的老客戶,也一次取消上半年所有訂單了。」估計最晚5月份訂單開始訂單轉移包括新供應商樣品確認、供應鏈遷移和產能提升。另外也有人提到,到蘇錫常高速路口看看,所有的貨車都在排隊核酸下高速,異常難呀!「前陣都歡呼外貿賺得不得了,全世界都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要靠防疫優等生中國的產品,轉眼風向就變了。」
上海既然有經濟樞紐地位,就表示它幾乎在所有的供應鏈上都有重要地位,執行嚴格的封控措施會讓幾乎所有的供應鏈物流無法動彈。(圖/新華社)
3月初纔剛結束的人大、政協「兩會」上爲今年訂下了5.5%左右的經濟成長目標,但兩會才結束,吉林、廣東等地陸續爆發疫情並快速向各省蔓延,導致許多城市採取不同層次的封控措施,服務業、人員流通、基礎建設與製造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日本野村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防疫措施影響經濟活動進行,中國訂定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顯得越來越不切實際。花旗銀行策略報告也指出,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急劇上升,迫使當局實施更嚴格的限制和封鎖,包括半導體業和金融中心的上海,以及製造業中心的深圳,會加劇全球科技業鏈的壓力。
上海執行嚴格封控措施嚴重影響市民日常生活與經濟活動,讓上海做爲全國經濟樞紐的功能無法發揮,對外貿與經濟運行影響極爲巨大,其嚴重性已經不是封控亂象引發多少民怨的問題了。(圖
大陸這些年來一直是全球製造業的重心,新冠疫情期間因快速清零獲得控制,在國外社會受到疫情嚴重衝擊時能維持生產。現在外國受到原料暴漲、能源短缺與運輸緊張與供應鏈中斷的問題,正在努力修補產業鏈,原本是中國製造業的大好機會,但中國因疫情而陣腳大亂,如果不盡快解決問題,等到供應鏈轉向其他國家,對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的壓力將會非常巨大。中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已經說了,現在外貿的外部形勢更趨嚴峻複雜,實現外貿目標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如果目前的封控措施失靈,造成的民怨快速積累,到時再加上經濟問題跟着惡化,對社會安定絕對有很大的影響,年底的中共20大可能會出現不穩定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