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有招 | 債市又遇調整,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8月上旬,國債經歷了一輪迴調;進入9月份,債市情況好轉,有逐漸企穩的跡象;但9月底再次迎來調整。當前,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作用下,債市或逐步企穩反彈。針對債市的階段性調整,投資者要怎麼應對?債券市場是否還能持續“走牛”?

近期,債市幾經調整。8月債券收益率觸底後反彈,進入9月,債券市場上行,有企穩的跡象,但9月底再次迎來調整。Wind數據統計顯示,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間,10年國債、30年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15.5bp、24bp,各期限品種債券收益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行。10月10日,債市有企穩反彈趨勢,國債利率向下。

調整的原因也各不相同。8月調整的直接原因是央行對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引導。今年上半年長端利率下行速度過快,央行多次提醒市場風險。此外,還與市場預期變化密切相關,隨着經濟復甦跡象的顯現和貨幣政策的逐步調整,部分投資者擔心債市漲勢過猛,未來存在回調風險,故選擇獲利了結或調整持倉結構。而9月24日的調整是因爲股債蹺蹺板。政策釋放明確穩增長信號,投資者風險偏好整體擡升,進入股市的意願增加,其投資標的的股債切換動作對債市資金形成一定擠壓。

展望後市,支撐債市走強的主線因素並未發生改變,基本面仍偏順風,央行對資金面呵護態度不變下後續資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間,疊加股市重回震盪節奏,債市後續仍有可能保持相對穩定的企穩反彈態勢。

東吳證券研報認爲,債市的利多來自於基本面、政策面以及二級市場的“資產荒”,目前來看這幾個因素並沒有出現完全的反轉,也就無需過度警惕利多出盡,需要觀察後續的基本面能否復甦以及股市的抽水效應。

華泰柏瑞基金戴玲認爲,在財政和貨幣雙輪驅動的大背景之下,債券市場短端的確定性相對較高,久期策略獲取資本利得的難度在加大,需要交易性加持,同時關注可轉債板塊的中期機會。

招銀理財認爲,債券資產作爲生息資產,隨着時間推移票息有望逐步修復短期資本利得的損失。當前貨幣政策仍處於寬鬆期,政策密集出臺後市場可能逐步進入經濟數據的驗證期,判斷經濟有望有序溫和修復,中期維度看債券收益率在當前水平仍有一定下行空間,對產品淨值修復形成支撐。

調整是市場的常態,如遇債市調整期,投資者不妨保持良好的心態,耐心等待淨值修復。以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爲例。在過去的十年間,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曾出現多次回撤,但從中長期的走勢來看,整體還是呈波動上升趨勢。Wind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最大回撤1.05%,26天后修復;2023年9月最大回撤0.14%,13天后修復。因此,即便買在了高點,隨後又經歷回調,投資者也不必急躁焦慮,有耐心、有定力、有策略,定能靜待花開。

同時,投資者亦可根據市場走勢和自身需求,靈活調整持倉結構和比例。在債市下跌時,可以考慮適當增加持倉以攤薄成本;在債市上漲時,則可以考慮適當減倉以鎖定收益。投資者還能通過多元資產配置,如配置不同期限、不同信用等級的債券,以及股票、基金等其他資產類別,來分散風險並尋求更穩定的收益。

具體到債券品種的選擇上,是短債產品好,還是中長債產品好?

短債和中長債各有千秋,如果從兩類產品的劃分和特質來看:

相對來說,短債產品更適合風險偏好較低、追求資金流動性和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而中長債產品則更適合願意承擔一定風險、追求較高收益並進行長期資金規劃的投資者。在本輪調整中,長期債券經歷了較大幅度的調整,現已呈現出較高的配置吸引力,預計其在未來能夠帶來較爲可觀的票息回報;而以低波動性資產爲基礎的短債產品,其收益相對更爲穩健,是投資者穿越市場波動的不錯選擇。投資者在選擇具體的債券投資標的時可根據自己的投資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需求,審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