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基金的盡頭是“玄學”?
部分公募基金經理曰:投資的盡頭是玄學!
但沒想到,投資基金(基金投顧)的盡頭也可能是玄學。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性格分析已經佔據了部分基金投顧和財富分析的主要首頁。
全國型股份行理財公司、老十家公募基金、海外大行的合資基金,這些看似最專業的資管機構們中,也有幾家舉起性格分析的大旗。
而且,新一代性格分析,完全適用的是“MBTI”的語言體系:
外向、內向由E人、I人替代。
一個自己感覺富有自由精神,依賴直覺的人可以簡稱爲“ENFP快樂小狗”。
甚至基金經理和新發基金也“可I可E”。
這樣全新的分類方法,連帶着基金投顧的推薦術語也變了。
這樣真的好麼?
投顧新指南:MBTI?
對於一部分投資者和財富機構而言,MBTI如今已成爲新的“圭臬”。
MBTI,全稱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是海外研製的一套性格分析指標。
這個指標以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對人格劃分的8種類型爲基礎,加以擴展,形成四個維度。
注意力方向(精力來源)——外傾E、內傾I(下圖)
認知方式(如何蒐集信息)——實感S、直覺N
判斷方式(如何做決定)——思考T、情感F
生活方式(如何應對外部世界)——判斷J、感知P
四個維度中,最好理解的大概就是I和E的特性,網絡上基本簡化爲了內向和外向的代名詞。
甚至部分人的網絡標籤也出現了“東北I人”等特色稱呼。
可I可E?
正如,外向內向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一樣,I人、E也只是不同的特性而已。
但偏偏有基金公司爲自己基金經理,標註“又I又E”,這就讓人費番心思去揣度了。
仔細看看,原來這是在暗戳戳“誇”基金經理呢:
這家基金公司的總結是,
面對投資挑戰時的應對模式:E者是投資多面手,I者是潛心研究;
管理產品時,E面是追求收益,I面是控制風險;
面對壓力時,E面是釋放壓力,I面是深度覆盤;
和投資者們溝通時,E面是高能量路演,I面是高點提示風險。
“這一頓”“可I可E”,簡直是在說自家的基金經理“十項全能”了唄。
生造一套體系
還有基金公司,直接把I人和E更偏好的基金類型做了總結。
不管投資者能否信服,反正他的總結,我們服了。
這家公司給典型E人標註的是“社交牛逼症十級患者”。
定性爲,“持倉主要是偏股型的,我買的非常多,基本上是朋友說哪個好我可能就會去買了,但也會做資產配置,在每個行業上會把握好倉位。”
對於債基和偏股型基金傾向於哪個的問題,給I人標註的是,“對我來說,我比較保守,會傾向於債基,債基最怕的就是爆雷,中短債等純債會更適合我,底層資產信用等級高”。
不過他們對E人和I人面對下跌的態度上,都歸納出了長期主義的傾向。
E人的代表是,一般不會特別關注基金的短期收益率,特別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就更不看。是一個長期主義者。
I人的代表是,虧損確實會讓人情緒低落,但投資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可能會伴隨着整個生命長河,行情沒有終點,所以不太會爲了短期的波動特別影響自己的情緒,虧太多暫時就不管了。再虧到一定程度我會加一些倉位。
所以,這種分類體系繞了半天,不就是在描述順勢加倉型和逆勢加倉型麼?
產品也有擬人類型
而在一家理財子的一篇文章中,也將MBTI融入其中。
其中,不僅講到了同事們的I、E特色,最終還發現了“一枚隱藏的T人”。
再複習一下T、F的特徵區別,會發現,一般來說,T人指的是重視邏輯、思維;F人重視感情。
從金融產品來說,或許很難有人願意自稱“情感用事”。
最終,它的目標相當明確,發現了隱藏的“T人“(在思考和情感中,思考比重爲主的人),而所謂的”T人”指的是它的一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這樣的描述是比較有趣,但有沒有道理就難說了。
總體來看,MBTI的性格分析,已經由初步的“淺嘗輒止”逐步發展到了令人頭腦發脹的地步,如此接地氣真的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