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中國步伐從未停歇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有一個主題備受關注,那就是“投資中國”。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紮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不僅把中國作爲出口目的地,也作爲重要的投資地、創業地。

7年來,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日漸顯現,“投資中國、惠及全球”的雙向循環、良性互動逐步形成,中國市場成爲聯結外資企業、國際市場的重要紐帶。外資企業投資中國、加碼中國、深耕中國的步伐從未停歇。

看好中國前景

走進今年的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這樣一個指示標——“貿易投資對接會→”。自11月5日起,“投資中國”自貿試驗區專場推介活動、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貿易投資對接會、臨沂市投資貿易專場推介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投資環境推介會等一系列活動相繼舉辦,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參與。

一場場投資洽談的背後,傳遞出外資企業看好中國市場前景的信號。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優化營商環境,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爲各國企業帶來貿易拓展、投資興業、創新應用的發展新空間。

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爲例。目前該片區已形成制度創新案例190多項,並於2021年獲得科技部批覆,建設全國生物醫藥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國自貿試驗區優化了營商環境,鼓勵創新並促進工業增長,成爲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有力工具,其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幹事代表塞西莉亞·烏加茲·埃斯特拉達表示。

“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爲德莎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厚植土壤。”德莎大中華區域總裁何斯夫說,作爲膠粘解決方案製造商,德莎深耕中國25年,始終將中國作爲全球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不斷擴大在華業務佈局。2005年德莎在蘇州建立了亞太地區首家工廠,並於2022年擴建客戶解決方案中心。

因營商環境優化而長期看好中國市場的還有樂高集團。目前該集團的浙江嘉興工廠產能擴建項目即將完成,體現了其持續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擴大在華投資

統計顯示,前六屆進博會已有1000多家外資企業赴中國各地開展精準對接,越來越多的參展商在中國開出新門店、新工廠、新研發中心。多家外資企業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擴大在華投資。

一方面,約定好的投資承諾穩步落地。“第六屆進博會期間,卡爾史託斯宣佈將在上海松江建設亞太地區首個本土化製造基地。今年上海松江製造基地落成,本屆進博會期間也首次展出了本土生產的首批樣機。”卡爾史託斯中國區總經理阮瓊說,目前該批樣機已遞交產品註冊申請。

同樣持續推進“中國中心”戰略,不斷加大在華投資的還有施耐德電氣。施耐德電氣副總裁、公司事務及可持續發展中國區負責人夏學英介紹,2023年11月底,施耐德電氣無錫綠色智慧產業園破土動工;今年4月份,公司旗下全球最大中壓生產基地落地廈門;9月份,中國電力實驗樓二期項目在上海金山區落地。

另一方面,新簽約的投資計劃穩步推進。在太古集團的展臺可以看到,太古地產“港幣一千億元投資計劃”中的中國內地項目、港機集團單筆最大投資——廈門太古翔安國際機場維修基地的時間表已明確。

進博會“七年全勤生”德國卡赫集團2024年再度加碼在華投資。自2018年參加首屆進博會以來,德國卡赫已累計在中國投資超20億元。其中,該集團2019年投資3.8億元,在江蘇常熟成立卡赫中國總部,逐步完善品牌在中國的發展運營;2023年投資1億元,在蘇州工業園區打造全球研發中心。

形成雙向循環

隨着進博會的溢出效應不斷顯現,除了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投資中國、惠及全球”的雙向循環、良性互動也逐步形成。

瓦里安醫療的投資、出口之路頗具代表性。作爲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公司之一,40多年來,瓦里安醫療立足中國發展、持續擴大投資。目前,北京基地已成爲瓦里安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和研發基地之一,82%的產品均銷往海外市場,覆蓋全球9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大多數爲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金光集團APP旗下的寧波亞漿於2020年開始‘零塑紙’研發進程。2023年12月份,寧波亞漿實現了首批產品的量產交付,目前‘零塑紙’已被銷往歐美多個國家。”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說。

與傳統的投資建廠模式不同,近年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是,外資企業逐步將中國作爲重要的研發基地。親自感受到進博會溢出效應後,醫科達愈發堅定了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其於2018年在上海設立區域總部,成立醫科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隨後又投資成立醫科達(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有140餘名研發人員參與醫療軟件的研發與維護,產品輻射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始終堅信,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安鞏表示,歐萊雅集團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這份信心源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前景,來自中國消費者,來自在中長期擁有無限潛力的中國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 郭子源 孫昌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