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11億斤,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糧食產量創歷史新高

新京報訊 1月6日,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網站消息,2024年,錫林郭勒盟堅決扛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聚焦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推進“五良”系統集成,推動糧食產能大幅提升。據統計,2024年全盟糧食播種面積235.04萬畝,同比增加3.58%;糧食產量達到11.59億斤,同比增加19.69%;糧食單產246.52公斤/畝,同比增長11.78%。糧食產量實現連續六年增長,創歷史新高!

建良田築牢糧食豐產基礎支撐。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4年建設高標準農田19.29萬畝,其中新建17.29萬畝、改造提升2萬畝,全盟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累計95.19萬畝。加強耕地質量保護提升,實施秸稈還田面積90萬畝、有機肥還田面積96萬畝、深鬆(深耕)整地面積203萬畝、種植綠肥2.27萬畝、輪作休耕面積44.14萬畝,累計面積435.41萬畝。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102萬畝,開展綠色防控面積158萬畝、統防統治60萬畝,“三新技術”2萬畝。

育良種夯實糧食豐產根本支撐。育種方面,“坤元9號”入選自治區主推品種名錄,太和6號、太和9號2024年通過國家審定登記品種(馬鈴薯)。制種方面,建設馬鈴薯繁育基地5萬畝,馬鈴薯種薯企業22家,馬鈴薯原原種(微型薯)生產能力達到3.6億粒,原種產量達到20萬噸,脫毒種薯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區第二。用種方面,連續兩年建設2處“看禾選種”平臺,良種覆蓋率達到98%。

配良機夯穩糧食豐產裝備支撐。落實農機購置補貼。2024年新增購置農機具3320臺套,補貼資金2261萬元,補貼小型裝載機768臺,補貼資金1111萬元。預計2024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爲94.22%,同比提升0.84個百分點。落實節糧減損。牢固樹立“減損即是增收”意識,召開機收減損專題會議5次,組織開展農機技能培訓6期、培訓356人次,其中培訓機手141人次,組織專業人員230餘人次深入鄉鎮開展機收減損指導。秋收共投入收穫機械5501臺,完成機收面積380萬畝。2024年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0.86%,同比減少0.99個百分點。

推良法夯牢糧食豐產技術支撐。一是抓實項目大力推進單產提升。開展綠色高產高效項目3個,成功打造百畝田10個、千畝方34個、萬畝片6個,合計面積11.346萬畝。多倫縣馬鈴薯單產達到6312.6公斤/畝,榮獲自治區馬鈴薯單產第二名,輻射帶動55萬畝。建設優質高效增糧示範區3個,面積3600畝,覆蓋5個鄉鎮、優化集成技術模式5套,總增產量41噸,輻射帶動面積33萬畝,輻射帶動區增產1.15萬噸。太僕寺旗紅旗鎮胡麻平均畝產爲99.95公斤/畝,榮獲自治區胡麻單產第一名。二是完善機制大力開展技術推廣。在積極爭取自治區專家指導組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科技“三區人才”的技術支撐作用,抽調專家、農技推廣人員、科技指導員等技術力量,建立“田有人管、村有人包、鄉鎮有人聯繫”的三級聯繫機制,蹲點包片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2024年全年組織培訓觀摩交流活動15次,培訓觀摩人數1300餘人。

建良制夯實糧食豐產機制支撐。加強防災減災保障,加強與氣象、應急部門溝通,及早發佈預警信息,開展針對性防災減災減損指導。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全年推行“統種(養)共富”模式嘎查村5個,新增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70萬畝,服務小農戶5099戶。

下一步,錫林郭勒盟將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畜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爲重中之重,聚焦基礎建設、單產提升、防災減災、產業發展,努力實現糧食生產新突破,確保糧食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編輯 唐崢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