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半導體產業瓶頸 陸專家:要更多考慮整個產業綜合發展
一位工人在江蘇省射陽縣江蘇暖陽半導體科技公司LED晶片生產車間工作。(圖/新華社)
針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瓶頸,中國積體電路創新聯盟秘書長葉甜春在演講中稱,過去三五年補短板、解決卡脖子問題一直是中國晶片產業的主題,下一個階段不能只盯着補短板,更多要考慮建長板,整個產業綜合能力的發展。
澎湃新聞報導,葉甜春在「上海汽車芯谷.芯謀研究.全球(首屆)汽車晶片產業峰會」上發表演說稱,從整體來看,中國半導體經過了過去十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過去將近五年的時間,尤其是最近三年,中國遇到了遭遇戰,在一個比較倉促的情況下遇到了強大的火力,「最後發現還是頂住了。」
他指出,下一階段需要構建新的戰略,更多考慮建長板,整個產業綜合能力的發展。「在這裡面最要應對的一件事情是逆全球化,因爲我們看到美國、歐洲都開始重建自己的產業體系,用我們的話說人家也在搞自主可控,這會帶來全球半導體原來高度化的體系開始慢慢裂變。」
葉甜春表示,中國半導體從原來的產業高度循環變成自己的內循環,再通過國內國際雙循環建立一個新的全球化體系,叫做「再全球化」,這是擺在全行業面前未來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要解決的課題。
葉甜春直言,中國半導體產業看上去佈局很全,設計、製造、封裝、裝備、材料、零部件,但是有一點是面向應用行業的時候,中國半導體是若即若離的。一方面半導體產業對各個行業的支撐能力是不足的、利益是不夠的。反過來各個行業對半導體的產業拉動也是不夠的,這就是多頭在外造成的結果。
葉甜春認爲,未來可能國家半導體中心戰略就是以產品爲中心,以行業解決方案爲牽引,打造內循環,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更多要超出產業之外,面向應用行業一起來做這件事情。」
葉甜春建議,做汽車晶片要從單純個體替代模式轉向基於國產晶片提供解決方案的模式。另外,汽車晶片更多是應用的需求牽引,把整車廠的需求整合起來。
恩智浦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李廷偉也在演講中指出,軟體定義汽車時代已經來臨,因爲汽車新時代的來臨,對整個產業鏈重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甚至於對我們作爲一個汽車行業的核心晶片供應者,我們的晶片設計要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們的晶片從開始第一天還是要與上游進行緊密合作,這樣纔是真正定義今後汽車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