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熱度上升,期待國際化品種擴容、增流動性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境外投資者對期貨國際化品種的參與也呈快速發展態勢。

目前,中國期貨市場已有24個境內特定品種引入境外交易者,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RQFII)可參與境內46個期貨、期權品種。根據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發佈的數據,截至2024年末,境外有效客戶數同比增長17%,境外客戶持倉量同比增長28%。

市場參與者也感受到了境外投資者的交易需求不斷增長。磐石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石成虎告訴第一財經,明顯感受到境外投資者的類型越來越多元化,交易量也在激增,其中通過境外中介機構和境外特殊經紀,參與者參與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下稱“上期能源”)的比例達20%。

中信期貨國際有限公司機構業務負責人羅鵬認爲,國際化品種不僅爲境外企業提供了更爲貼近的市場進行實物交易對衝,也助力進出口企業進行風險管理。對中國價格“走出去”、吸引境外投資者“走進來”,提升國際影響力發揮了關鍵作用。

展望未來,多位業內人士建議,以實體企業需求爲導向,推動更多已有品種國際化,佈局新能源產業相關的期貨品種,並參照世界一流交易所進行一些規則優化,不斷提高國際化品種的流動性。

境外投資者類型愈加多元化,交易量大增

近年來,中國期貨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開放路徑不斷豐富。從市場反饋來看,國際投資者的參與熱情也不斷升溫。

2018年3月,中國首個對外開放期貨品種——原油期貨在上期能源掛牌交易後,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等一批國際化品種紛紛走向全球。

“根據與客戶的交流,我們認爲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進程爲境外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國際投資者認爲中國期貨市場始終是他們不容忽視的市場之一。”摩根大通亞太區期貨和衍生品清算主管Ben James(本·詹姆斯)稱。

境外投資者對期貨國際化品種的參與熱情,在2024年尤爲高漲。“客戶的參與數量、參與的品種覆蓋程度,以及交易量都呈上升趨勢。以橫華期貨服務的客戶參與上海期貨市場國際化品種情況來看,2024年參與的客戶數量同比約翻了1倍,成交量同比約增長了3倍。”橫華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林強說。

據江林強觀察,在境外投資者結構中,除了越來越多的產業投資者有套保需求,一些大型商品交易公司和自營交易商等機構投資者,對上海期貨市場國際化品種的參與度也有顯著提高。這些投資者不僅增加了交易頻率,也擴大了投資品種的覆蓋範圍。

就境外投資者關注的國內大宗商品品種來看,多位業內人士稱,境外投資者對上期所的原油、國際銅、20號膠、低硫燃油、集運指數(歐線),大商所的鐵礦石、棕櫚油、豆油、豆粕,以及鄭商所的菜籽油等期貨品種較爲關注。

“我們接觸到很多QFII、RQFII客戶,他們較爲關注貴金屬類品種,如黃金期貨,在近年來不確定的全球經濟環境下,作爲避險資產的需求也持續增長。來自亞洲的一些國家(如印度),對銅、鋁等金屬期貨品種的需求較大。因爲中國是全球金屬生產和消費的主要市場,這些客戶希望通過參與期貨市場來獲取與全球經濟密切相關的投資機會。”江林強對第一財經說。

集運指數(歐線)期貨的交易需求也持續增長。據石成虎觀察,越來越多的船東、船公司、貨主、貨代企業,開始對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投入關注,以應對集裝箱航運市場的劇烈波動。集運指數(歐洲航線)期貨自上市以來,僅用13個交易日,成交量已超過境外(包括美國、歐洲、新加坡等地)航運類衍生品全年的總成交量(約360萬手)。運行一年多來,該期貨品種日均持倉量超8萬手。

蘇克敦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Marc Bailey(馬克·貝利)則稱,對於該公司的客戶而言,國際銅和原油是最有吸引力的合約。因爲這兩個品種與國際市場相應品種聯動性強,對於工業保值客戶和金融客戶來說都是重要工具。

“客戶興趣穩定增長,相信未來還有潛力可挖。在與客戶的交流中我們得知,如果國際品種和流動性能夠得到擴大,就可以充分釋放客戶可觀的潛在需求。因此我們希望交易所能夠持續創新,增加品種,以促進交易量並吸引更多客戶。”Marc Bailey說。

中國期貨市場因何吸引外資?

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期貨市場,主要看重哪些因素?

“通過我們對客戶結構的分析來看,境外客戶參與中國期貨市場,主要是基於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和對期貨市場流動性的需求。此外,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化品種爲客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理工具,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動盪時期,產業客戶希望通過這些品種來分散風險,基金類客戶希望豐富投資組合配置,獲取更多的投資機會。”江林強稱。

蘇克敦目前主要爲產業客戶提供關於交易策略和外匯方面的建議。“客戶反饋,通過蘇克敦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的交易,他們在倫敦和上海的套利倉位保證金可以合併計算,有助於提高美元資金的使用效率,節省稅務支出。”Marc Bailey告訴記者。

除了產業對衝風險和機構資產配置的需要外,中國期貨市場的制度設計,也成爲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熱情升溫的一大原因。

以上海期貨市場爲例,羅鵬對第一財經稱,上期所的國際化合約歷經深入調研與充分論證,設計周密,市場容量龐大,爲境外投資者帶來了豐富的投資選擇和風險管控手段。此外,國際化品種在交易時段、結算方式等方面也全面考慮了境外交易者的需求,確保了良好的交易體驗。

“五位一體、穿透式監管、交易編碼及保證金制度是期貨市場上最爲先進的監管制度,最大程度上監管期貨市場的極端風險。”石成虎稱。

Marc Bailey說,目前尚未遇到大的市場波動,這方面中國境內的期貨公司和存管銀行等給該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建議,對該公司的業務推廣形成較大的助力。

對於海外經紀機構而言,協助境外投資者處理跨境交易、資金結算、稅務等方面的問題時,又面臨哪些難點問題?

“不同國家的境外客戶在面對跨境交易、資金結算和稅務等方面的問題也各有不同,這對我們的工作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瞭解不同國家的稅收政策、外匯管理、銀行口徑等信息和變化。”江林強稱,在境外投資者數量和資金量都增加的背景下,對工作人員的反洗錢要求也越來越高,公司內部近年來也不斷加強反洗錢培訓增強工作人員的反洗錢意識和能力。

期待增加國際化品種

境外投資者加速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的同時,也對國際化品種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和存有期待。

2024年9月份發佈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有序推動符合條件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納入對外開放品種範圍,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更多商品期貨期權品種交易。研究股指期貨、國債期貨納入特定品種對外開放。

Ben James稱,接下來,境外投資者期待通過取得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或在海外直接參與交易的方式,參與國債期貨和期權的交易,這將更好地滿足境外投資者對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的需求,吸引更多全球交易者更充分地參與到中國期貨市場中來。

據瞭解,中國期貨市場一些特有的機制在風控方面獲得了境外投資者的認可,例如事前保證金、漲跌停板、穿透式監管等。

“境外投資者期待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中國期貨市場的對外開放,參照世界一流的交易所進行一些規則優化。”Ben James稱。

此外,針對上海期貨市場國際化品種的未來發展,業內人士也提出諸多建議。

石成虎建議,以實體企業需求爲導向,加大力度推進國際化產品;以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期貨市場爲契機,推動上期所已有品種國際化,吸引更多境外交易者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參與到中國期貨市場,增強上海價格的影響力。同時,推動綠色理念的期貨新品種研發,佈局新能源產業相關的期貨品種,以滿足市場對綠色金融的需求。

江林強也稱,除了上期能源已上市的產品以外,期望在上期所上市的其他產品合約也能陸續國際化,讓境外客戶能夠通過境外中介機構直接參與交易。

“呼籲儘快推出更多有色金屬國際化品種,期待國際品種的流動性能夠不斷改善。”Marc Bailey稱。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

“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是上海自貿區管理委員會唯一認證的官方公衆號,在這裡,您可以得到最權威、最全面、最及時的上海自貿區各類信息。關注我們,讓我們一起讀懂自貿區。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