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到喪志了?學測國文作文「玩具」 要考生寫出成長曆程
大學學測今(18日)第2天下午國文作文考科主題「玩具」。高中教師認爲,今年試題兼容知性與情意,取材能切合考生成長與生活經驗,並藉由各題寫作任務,引導考生反思個人經驗、抒發感受。也因皆與考生生活經驗相連結,題目易於明瞭、發想,併產生共鳴,難度估「中間偏易」不難發揮。
大考中心指出,國文作文應到人數133,307人,實到130,568人,2739 人缺考。大考中心副主任黃璀娟指出,國寫過去題目以圖表,這次以文字,2大題都就其寫作主題提供二元觀點,引導考生據題思辨,敘寫個人意見或內心感受。取材切合成長經驗與生活情境,期盼考生能留心週遭事物與現象,並藉以反思個人的生命態度與價值取向
圍內高中教師分析,今年國寫取材生活化、考點靈活化和2題所測各有偏重。生活化部分,一方面希望藉由對考生而言較有親切感的題材來減輕緊張感,一方面鼓勵考生多留意身邊的問題與現象,經由觀察、瞭解、歸納後,能提出個人看法與意見。
▲學測國文作文試題。(圖/記者許展溢攝)
老師分析國寫第1大題藉「玩具」連結現代生活與文化層面,引導考生就個人成長經驗,寫出理性分析後的看法,就試題取材而言,今年的取材改以文字爲線索,希望考生從張盈塑(物體系:玩具的文化分析〉的文本檢索訊息,先於問題(一)「說明積木誕生的背景因索」再於問題(二)就個人成長經驗說明玩具對自己而言是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
老師說,過去2年第1題都以圖表爲素材,可能引發「側重知性能力考察的試題有其特定模式」的誤解,事質上,素材型態無論是圖表或文字,篇章無論是取材自詩歌或說理文字,或多或少都需要知性的判讀能力,也都可以被賦予偏重知性判讀或情意抒發的寫作任務。
第2大題以甲、乙兩則文本互爲對照,老師指出,甲文爲蘇輯的《臨江仙》詞作,蘇軾面對夜關風南的氛圈,興發「小舟從此逝」的出世懷想,乙文摘錄自陳列《地上歲月·山中書》,作者從山居中的恬靜興發個人對紅塵的人世眷戀,體認「人間是我的根本用情處」。文本古今並舉,人們對於出世或人世的懷想,不同的際遇與不同的年齡階段都可以有各自的揣想。
考點靈活化部分,老師認爲,考點着重在檢核考生能否清晰、具體並扼要的描述事實,同時希望考生從成長經驗中接觸過的玩具爲發想點,思索自己的經驗較偏向「玩物喪志」或「玩物養志」,藉由「玩具」這個題材引發考生分析自己的成長曆程,自己怎麼區分「喪志」或「養志」?玩物讓自己養了什麼?喪了什麼?不只是介紹自己成長經驗中玩過的玩具,考生同時要說明、分析這個玩具對自己生活帶來的影響。
▲大考中心講解國文作文。(圖/記者許展溢攝)
老師也提2題所測各有偏重,今年學測的「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仍依循前2年的題型配置,第1題偏重測試考生的知性統整判斷能力。第2題偏重測試考生的情意感受抒發能力。
試考生認爲,整體取材文章能引起共鳴,且內容清楚易懂也易發想。題型與以往無太大差異,同樣希望學生在有限的篇幅下,能理性剖析同時也能感性發揮,多要求述寫個人主觀經驗。以玩具是「玩物養志」或是「玩物喪志」之題目爲例,若考生能依據個人經驗清楚立論或敘述,無論正反立場都有可得高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