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融大咖說|專訪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跨境理財通2.0”受熱捧,海外投資需求旺盛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袁思傑 香港報道

10月29日,香港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4”論壇期間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跨境理財通2.0’能夠被如此迅速地推出,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意外。”

黃王慈明指出,“跨境理財通2.0”推出以來受到投資者熱捧,短時間內參與人數顯著增長,充分表明了海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旺盛需求。

“跨境理財通”在今年2月正式邁入2.0階段。廣東金融監管局關於“跨境理財通2.0”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大灣區內地九市已報備32家試點銀行,大灣區參與試點個人投資者12.5萬人,約爲去年同期的2倍,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金額超900億元。

在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迎來10週年之際,市場也期望能推出更多優化措施。黃王慈明建議,可以試點允許兩地的從業人員在對方市場開展產品推薦等投資服務。

針對兩地人員牌照不互通的問題,黃王慈明希望未來可看到有限度的突破,如發放特定牌照,以及通過行業組織來推行註冊制等相關做法,一定程度上允許拿到牌照的香港代理在內地進行推薦,同時內地的產品也可以在香港做有限度的推薦。

黃王慈明表示:“解決問題的途徑總是存在的,關鍵在於兩地能夠找到一個相互認可的基礎,並確保投資者得到充分的保障。”

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期發表的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到,金融領域是關注的焦點。在優化證券市場、深化互聯互通、豐富離岸人民幣業務等方面,施政報告均提出了重要舉措。

在豐富離岸人民幣業務方面,黃王慈明建議可以研究開發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產品:“如果我們要推動人民幣成爲投資貨幣,那麼衆多基金的投資標的未必侷限於人民幣資產,而是可以放眼全球,投資於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包括東南亞、歐洲等地的債券市場。”

同時,香港特區政府也正在持續發力,開拓海外新資金、爭取企業上市、優化上市審批和提升市場效率。

當地時間30日上午,沙特阿拉伯投資中國香港市場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沙特證交所上市。這是香港爲拓展資本市場,引進更國際化的投資者和資金來源的又一嘗試。

對此,黃王慈明表示:“在中東推出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ETF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中東地區擁有龐大的投資需求,其投資方式不僅限於二級市場,還可能涉及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直接投資。”

黃王慈明指出,香港資本市場以往更多聚焦於歐美。然而,隨着地緣政治的變化,香港需採取多元化策略,探索包括中東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機遇。

合作措施解決香港基金行業痛點

《21世紀》: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ETF合資格產品範圍和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您如何評價這些措施?

黃王慈明:香港基金行業對整套涵蓋5項的合作舉措報以了極爲熱烈的歡迎。其中,REITs等新產品的引入,以及基金互認機制的改進,爲深化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也是我們長期以來所期盼的。

回顧過去十年,我們始終致力於推動解決行業面臨的主要痛點,而4月份推出的這些措施,無疑是對這些痛點的精準施策與有效破解,因爲這些優化舉措最終將促進內地與香港投資者的互利共贏。以基金互認爲例,這兩個痛點的解決,意味着我們期待能有更多的經營管理公司和產品能供內地投資者選擇,從而增加市場的競爭,最終受益的是廣大投資人。

因此,無論從宏觀上推動兩地資本市場的發展,還是從微觀上考慮投資人的角度,這5項措施對整個行業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21世紀》: 今年6月,中國證監會就基金互認安排的優化措施發表建議規則修訂,包括放寬基金跨境銷售限額和海外轉授職能的安排。您認爲這些優化措施會產生哪些影響?

黃王慈明:這兩個問題一直是行業內普遍關注的主要痛點。其中,投資管理職能的轉授問題便是一個焦點。

在過去十年裡,基金互認所能提供的主要產品大多集中在大中華區或亞洲區域。然而,若能適度放寬轉授職能的限制,一些環球產品,如歐美或其他市場的產品,均可通過該機制參與進來。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這將極大地豐富內地投資人的投資選擇,使他們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資產配置,並且有機會抓住更多的市場投資機會。

可試點兩地從業人員跨境推介

《21世紀》:“跨境理財通2.0”實施以來,跨境投資產品的銷售情況如何?投資者對哪些類型的產品需求較高?

黃王慈明:“跨境理財通2.0”能夠被如此迅速地推出,對於整個行業而言,無疑是一個令人欣喜的意外。

短時間內參與人數的顯著增長,充分表明了海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潛在需求之巨大。從產品層面來看,目前已有300多隻香港證監會認可的公募基金可參與該計劃,涵蓋了股票、債券、混合型以及貨幣型基金等多種類型。相較於“1.0”版本,其產品線豐富了許多。

然而,若要真正將其做好,還需解決一個關鍵問題,這不僅是“跨境理財通”所面臨的挑戰,也是ETF互聯互通其他跨境計劃所共同面對的核心問題,即是否存在一個有效機制,能夠允許兩地的從業人員在對方市場開展產品推薦、營銷以及投資者教育等多方面的工作。

當前,一個明顯的制約因素在於,香港的從業人員無法自由前往大灣區的其他內地城市進行產品推廣,甚至無法在內地進行基本的海外市場、海外產品情況或經濟預期的介紹。因此,我們期望能夠建立一個新機制,以“跨境理財通”爲試點,允許兩地的從業人員在對方市場進行全方位的推廣、營銷及配套服務。

考慮到許多內地投資者在海外投資方面經驗有限、理解尚淺,他們在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時,無疑需要更多的信息資料,這包括海外經濟的整體狀況、市場走勢、產品特性以及各個層面的細節。如果香港的從業人員能夠獲得相應的牌照和許可,在內地開展這些工作,那麼“跨境理財通”和其他跨境計劃都將能夠提升至一個全新的層次。

我們深知這並非易事。然而,若要真正推動跨境理財通或者其他互聯互通項目的完善,此領域的改革至關重要。因此,我們期望能夠採取一些措施,例如推行試點模式,或者發放特定牌照,這類牌照或許並非全面許可,而是帶有限制的。另外,探討通過行業組織,如藉助內地的行業協會,來推行註冊制等相關做法的可行性。我認爲,解決問題的途徑總是存在的,關鍵在於兩地能夠找到一個相互認可的基礎,並確保投資者得到充分的保障。

“基金簡易通”有利於提高產品時效性

《21世紀》:香港證監會將於11月4日推出基金認可簡易通道“基金簡易通”,合資質的簡易基金最快15個工作日內可被授予認可。此舉對鞏固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地位有何重要意義?

黃王慈明:這一訴求已在業界被提出多年。例如,十多年前,業界常詬病香港證監會審批產品的時間過長。

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香港證監會持續優化審批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步驟,推出新的改革措施,而此次的突破同樣受到了行業的熱烈歡迎。

我們認爲,最關鍵的一點是“Time to Market”,即產品推出至市場的及時性,需與當時的投資環境相契合。試想,若一款產品需耗時半年甚至更久才能推出,屆時經濟週期或利率環境可能已發生顯著變化,導致該產品對投資者而言失去吸引力或不再合適。因此,縮短簡易基金審批期限,可以使投資者能更準確地把握市場動態,選擇更符合其投資需求的產品,這無疑對投資者而言是一個積極的改變。

在投資領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21世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要落實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中東上市。您認爲這將對吸納海外資金配置港股,進一步優化證券市場方面有什麼積極作用?

黃王慈明:從宏觀角度來看,香港的資本市場以往更多聚焦於歐美客戶及其資金來源,隨着地緣政治的變化,我們需採取更爲穩健且多元化的策略,即拓展客戶羣至除歐美和內地以外的地區,如中東和東南亞等,全方位挖掘這些地區的市場機會。

爲此,從上市公司、投資人等各個層面,我們都應努力擴大投資基礎和發行人基礎,這將是未來拓展香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中東推出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ETF便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中東地區擁有龐大的投資需求,其投資方式不僅限於二級市場,還可能涉及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等直接投資。

在此過程中,我們還應當審視如何進一步開發更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尤其是在基金領域。一方面,這些基金可專注於投資人民幣資產。但更爲關鍵的是,如果我們要推動人民幣成爲投資貨幣,那麼衆多基金的投資標的未必侷限於人民幣資產,而是可以放眼全球,投資於世界各地的股票市場,包括東南亞、歐洲等地的債券市場。

關鍵在於,這些基金可以允許以人民幣進行投資,並在贖回時同樣以人民幣支付。實際上,香港市場已存在很多能以人民幣投資的產品,其投資標的並不侷限於人民幣資產,而是涵蓋了不同的市場和資產類別,這一產品線也相當豐富,爲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21世紀》: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產品具備哪些優勢?

黃王慈明:這些產品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基金種類的多樣性。投資者們的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偏愛投資人民幣資產,而有的則希望進行環球投資,卻又擔心自己手中的人民幣無法直接參與其中。

幸運的是,市場上已經涌現出這類產品,他們爲投資者提供了更爲豐富多樣的選擇。當投資者持有人民幣時,他們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銀行存款或債券購買,而是可以通過這些以人民幣爲特色幣種的產品,進一步拓寬其投資領域和範圍。

我認爲,這對於投資者而言,無疑意味着他們擁有了更多元化的方式來使用人民幣。而要將一種貨幣真正打造爲國際性的工具,不僅需要在貿易領域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應用,更需要在投資領域展現出其獨特的多元性和產品的豐富性,以供投資者選擇。

策劃:於曉娜

記者:袁思傑

監製:朱麗娜

編輯:李瑩亮 朱麗娜

設計:黃丹虹

視頻製作:袁思傑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