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遞出橄欖枝讓陸生回到臺灣

旺報社評

自2011年開放陸生來臺至今,大陸研習生及學位生已逾20萬人次,一度是兩岸關係美麗的風景線。遺憾的是,自2020年2月因新冠疫情及兩岸關係惡化,臺灣宣佈所有陸生暫緩來臺,4月間大陸宣佈暫停新生來臺就學,來臺陸生人數銳減,去年甚至出現研修生掛零現象。

新南向招生政策失當

蔡總統2016年上臺,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其中包括獎助私校引進東南亞學生入學。私立科大爲彌補陸生不能來臺就學的缺憾,多積極配合政策引進東南亞學生。衆所周知,實施「新南向」後,不僅臺商登陸風潮及兩岸貿易未受影響,且貿易額逐年攀升。換言之,「新南向」阻卻不了臺商登陸,也帶動不了臺灣與東協國家間的貿易與投資關係,卻大量引進「新南向」國家的年輕人來臺就學。

根據教育部統計, 2019年來自「新南向」國家的境外生達5萬9千人,佔外籍生比例高達56%,其中以印尼、越南籍人數最多。在政策指引下,私校經審查通過成立「新南向專班」,每專班可獲100萬至400萬元補助款,對深受「少子化」衝擊及財務不健全的私校,自是大旱望雲霓,可填補部分財務窟窿。

然而透過人力仲介引進的東南亞學生,卻是以「學工」爲主。多數渴望就學的東南亞學生來臺後,被分配到食品廠或生產線,每週工作5天,僅餘2日返校就讀。有些工作場所環境惡劣,不少學生因而逃學輟學、甚至失聯,成爲潛藏各角落的不定時炸彈。

引進來路不明的外籍生,必導致問題層出不窮。最近臺南某科大越南籍女大生,來臺3天后失聯,最後遭警方在北市特種行業場所尋獲,「假留學,真賣淫」尚不只一樁。兩名22歲越南籍學生因欠缺生活費,竟加入同鄉爲首的暴力討債集團,幹起討債勾當;還有烏干達外籍生淪爲奴工,類似情事不勝枚舉。美國國務院《美國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臺灣部分》批評,「人口販運者利用臺灣『新南向』政策放寬簽證吸引東南亞學生和遊客前往臺灣,再迫其從事勞動或性交易。」這究竟是教育部審查出問題?還是外籍生引進政策整體失當?

有助於臺灣私校發展

大量引進「新南向」國家的學生,對臺灣恐是一場災難。事實上,根據警政署統計,以疫情前2019年爲例,大量東南亞人士來臺觀光,加上原引進的東南亞移工,外籍人士在臺犯罪率逐年攀升,外籍犯嫌中亞洲籍佔9成,其中越南籍高達4成6,非法滯臺觀光客竟比非法移工還多。相對陸生來臺10年,從無類似負面事件傳出,反而洋溢着兩岸年輕人在校園中相互交流、競爭、學習的故事。

陸生來臺不但增加大陸年輕人學習的選擇機會,對臺灣私校而言,也可增加生源,更重要的是,對穩定兩岸關係有利。美國當年吸引大量臺灣學生赴美留學,造就今日臺灣對美國價值觀的信賴。同樣道理,來臺唸書的陸生可以把臺灣生活經驗帶回大陸,讓大陸民衆理解臺式民主與生活方式自有其道理,對兩岸和平不是一股重要力量嗎?吸引國際精英來臺是民衆普遍的共識,自然該包括勤奮向學的陸生在內。

俄烏戰事日漸升高,歐洲情勢緊張,相較兩岸反倒顯得風平浪靜;一方面,美國蠟燭不會兩頭燒,同時在臺海生事;另方面,解讀習近平2019年來歷次涉臺談話,大陸並未改變和統方針,加上年底即將召開二十大,北京需營造穩定的內外環境。對臺灣而言,這將是難得的和平機遇期,可以主動作爲改善兩岸關係。

疫情將逐漸趨緩,適時迎接陸生來臺,不僅有利營造兩岸善意,改善兩岸關係,更有助臺灣私校健全發展。開放陸生來臺雖非臺灣單方面可以實現,但只要蔡政府主動廢棄歧視陸生的法規,讓陸生與所有外籍生同等待遇,大陸希望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應會有正面迴應。

蔡總統第二任期仍維持《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體制,也持續傳達願促成兩岸有意義對話的意願。在全球動盪不安之際,政府若能主動創造恢復陸生來臺的有利環境,對臺海及全世界而言,都是正面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