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兩岸融合發展需有新思路

社評

520前兩岸情勢詭譎,一面是金廈海域緊繃,翻船事件令大陸民間武統聲浪高漲,大陸海警灰色地帶動作咄咄逼人,另一面是北京重申和平統一不變,宋濤赴福建要求續推融合發展,同時邀訪馬英九登陸,非常可能「馬習二會」。「冰火兩重天」背後,隱含兩岸融冰的契機。

調整逢中必反 保留互動伏筆

大陸兩會閉幕後,臺灣媒體還在揣測《政府工作報告》不再提「和平」統一,北京對臺系統早已鴨子划水,悄然完成了對臺工作的「對錶」。3月18日國臺辦與民革、臺盟、臺聯等對臺單位召開「學習座談會」,將習近平兩會期間涉臺論述定調爲「重要講話」,要求大陸對臺系統認真貫徹落實。

這場會議未公開,僅經由新華社披露,且報導篇幅較短,很容易被臺灣忽略,但其政治分量堪比對臺工作會議,意義不可小覷。對照習近平在兩會期間的涉臺論述,再來看大陸對臺系統這場「學習會」,可整理出三項重點:第一,重申「和平統一」;第二,強調「團結」;第三,續推兩岸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細看上述三點,背後具有邏輯遞進關係。首先,和平統一屬對臺基本原則宣示,也就是要「站穩立場」,保持戰略定力;其次,強調「團結海內外、島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屬於方法論層面,即尋求兩岸大交流、大合作,說明大陸不會因爲520民進黨繼續執政,而在兩岸民間交流部分,自我綁住手腳;最後,續推兩岸融合發展,這是在談具體執行層面的工作方向。

由此可推論,賴清德政府上臺,大陸會暫時停、聽、看。假如賴清德520訴諸抗中,北京必將硬碰硬,若基調溫和,就像新潮流大將、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所言,認同兩岸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調整逢中必反基調,那麼兩岸即使回不到馬政府時期,至少可以回到疫情前或蔡政府就職初期,彼此留有默契、保持互動的空間。

相對於大陸堅持和平統一、有意重啓兩岸大交流,視賴清德520演講纔會拍板,尚屬懸而未決的政治決定,融合發展則是陸方操之在己、繼續單方面推動的政策議程。大陸對臺單位3月18日「學習會」後第二天,國臺辦、發改委就在福建平潭召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座談會,提出支持福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制定促進閩臺融合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的意見、推動閩臺產業合作等規畫。

文化民生爲本 推升人民融合

從平潭座談會的規格、議題來看,陸方高度重視去年9月頒佈的融合發展《意見》執行狀況,形成了國臺辦、發改委、福建省三方牽頭負責的局面。同時,會議也提及習近平在今年兩會的涉臺論述「爲高質量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指明方向」,說明閩臺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強平潭對臺灣人才、資金、技術、青年的吸引力,應是陸方下一步對臺工作重點。

實事求是地看,自2009年被界定爲兩岸「五個共同」試驗區以來,平潭經濟雖持續成長,但遇到瓶頸。以GDP貢獻率爲例,最近5年平潭當地GDP佔福建全省權重維持在6.7%至7%,未有明顯成長,說明平潭在閩臺乃至兩岸經貿中的地位並不突出,雖有不少惠臺政策加持,但經濟結構傾向仲介經濟,而非產業經濟。北京賦予國家發改委參與平潭試驗區建設的職責,應有補強既有問題、令平潭經濟結構突破升級的意味。

無論是平潭,還是整個福建,若要做好兩岸融合試驗,關鍵其實不在經濟,而在如何形成「治理共同體」。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在廣東、江蘇、上海都有成功的範例,福建應解放思想,透過公部門的改革與創新,吸引臺灣菁英成爲管理者、治理者。讓臺灣社會看到,只要以中華文化、關懷民生福祉爲本,兩岸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並沒有本質上的矛盾,臺灣民衆就不會對大陸懷有戒心。

福建融合試驗條件得天獨厚,應着眼於兩岸長期政治分歧與歷史心結,以魄力和智慧,在福建爲「兩岸共治」開闢空間,臺灣社會也應以開放的心態,對臺人赴福建發展、參與社會治理樂觀看待。兩岸問題錯綜複雜,不能指望在談判桌上解決,更不能重演兵戎相見的悲劇,歸根究柢還是要靠人民的交流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