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外銷訂單衰退背後的真意
旺報社評
臺灣4月外銷訂單衰退5.5%,終止連25紅。根據經濟部說法,關鍵在於大陸防疫封控影響,遠比預期來得大,且復工情況不甚理想,纔會造成外銷訂單從原本預估可成長1%至3.8%,轉而衰退。確實,從細項指標來看,衰退主要在光學器材及資訊通信兩類,衰退幅度分別達到27.7%及21.5%。即便是正成長的電子產品,成長幅度相較上月,也明顯大幅縮水27.4%。這幾個產業類別,過去一直都是大陸訂單主要來源,加上生產基地多集中在華東地區,剛好是這次大陸封控程度最爲嚴重的地區,難怪出現意外的衰退。
大陸打噴嚏 臺灣重感冒
這是個強烈的警訊。因爲外銷訂單是出口的先行指標,一旦外銷訂單衰退,接下來出口恐怕不容樂觀。過去兩年臺灣經濟成長亮眼,完全靠出口的支撐,主計總處統計指出,過去兩年,淨出口對臺灣經濟成長率平均貢獻比重達54.5%。這也代表隨着出口減速,臺灣經濟今年保四的目標將跟着落空。大陸經濟打噴嚏,臺灣重感冒,絕非只是個玩笑話。
大陸堅持清零防疫,經濟下滑的速度遠比想像嚴重。4月財新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從3月48.1下降至46,創疫情爆發以來最差數字。服務業PMI更寫下36.2的歷史次低紀錄。更不用說,近年來已成爲最重要經濟引擎的消費,4月竟然出現極爲罕見的兩位數衰退(-11.1%)。防疫封鎖措施,明顯打擊生產活動,也大幅壓抑消費增長,這都讓本來就已疲軟的經濟走勢,更爲雪上加霜。包括高盛、瑞銀、花旗及大摩等在內的知名投行,紛紛下修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至接近4%,市場上幾乎沒有人認爲,今年大陸經濟增長還可保五。
一個難以保四,一個無法保五,兩者之間不是巧合,代表兩岸經濟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4月外銷訂單由紅翻黑已清楚說明,即便民進黨政府6年來刻意分化與打壓,兩岸經貿依舊緊密且高度依存,產業分工態勢,也沒有太多改變。大陸還是臺灣首要出口目的地,比重高達4成以上。而這次封鎖強度最大的華東地區,更是臺灣電子資訊產業的生產重鎮,超過7成以上的臺商投資,都集中在這個地區。這都是民進黨不願面對的真相。
秉中庸之道 安身中美間
過去我們一再呼籲,要正視兩岸經貿高度依存的事實,不能單向靠往美國、依賴美國。臺美經濟連結已深,臺灣高科技產業依賴美國技術,而且雙方有共同價值觀,合作容易推動,這些都是事實,但美國有自己的國家利益,有自己的產業利益,而且受限於國際政治現實,美國幫助臺灣參與國際經貿組織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後只能把臺灣當作可以運用的棋子,臺灣還是得要靠自己。
以最近拜登亞洲行推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爲例,民進黨以爲在美國主導下,將有機會獲得入場券,成爲全球最大區域經濟組織的一員。但最終結果出來,首輪13個成員國名單中,臺灣名字還是沒有出現。綜合各方專家意見,臺灣被拒於門外的主要理由,不外就是美國不願在此刻得罪北京、打亂自己重回亞太的戰略佈局。以IPEF四大支柱中的穩定供應鏈來看,臺灣半導體地位無可取代,實在沒道理不納入臺灣,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民進黨政府如果無法認清這個事實,還是執意靠向美方、選擇性忽略兩岸經貿依存的重要性,恐怕只會把臺灣經濟帶進死衚衕。
兩岸經貿高度依存,有其歷史淵源,也是市場自由運作的產物。在這個大框架下,只要大陸經濟趨緩,臺灣經濟勢必也不會好看到哪。光是這波大陸華東封城,造成臺灣外銷訂單大舉衰退,就足以證明這個推論並不虛假。基於技術取得、市場佈局與風險分散考量,深化與美經濟合作有其必要。但這並非意味臺灣要選邊站、完全靠向美國,刻意忽略兩岸經貿對臺灣經濟的重要性,過猶不及,都不是件好事。如何秉持中庸之道,在中美激烈競閤中找到臺灣安身立命之所在,纔是全民對政府最殷切的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