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漆扇不是非遺,大漆纔是

長沙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雲紋漆鼎

滴幾滴顏料到水面,攪動一下,將扇子旋轉着浸入水中後再拿起,一面頗有中國山水意境的“漆扇”就做好了。今年,“漆扇”火爆全國,不論是景區、博物館,還是網紅打卡點,到處都能看到漆扇體驗點。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圖文、視頻的同時,還會加上“非遺”這一前綴,甚至提供相關服務的商鋪也會以“非遺”體驗作爲賣點進行宣傳。但實際上,漆扇本身並不是非遺,全國各地傳承下來的大漆製作手工藝纔是非遺,如金漆鑲嵌技術、北京雕漆、雲南彝族髹漆等。

大漆,又稱天然漆、生漆,是一種純天然樹脂塗料,具有防腐、防潮、耐磨、耐高溫等優良特性。《說文解字》裡提到:“木汁,可以髹物,象形,漆如水滴而下。”在中國,大漆的使用歷史悠久,早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使用漆器。

大漆的普遍應用,是在秦漢時期。如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掘的戰國晚期至秦代的墓葬中,共出土漆器186件,有耳杯、圓盒、雙耳長盒等。在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發掘出土了一批几案、漆盒、漆勺等漆器製品。

在漢代,大漆用於宮殿、廟宇及高宅大院等建築物、樓船船體表層、車馬外部,以及陵墓棺槨、明器的塗飾。同時,以大漆製作的食器、酒具、禮器和傢俱也逐漸增多,其他如果盤、盆盂、箱盒等家居用品也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唐朝歷史學家顏師古說:“以漆飾物謂之髹。”“髹”字作爲漆藝的專有動詞,可謂中國漆器製造發展至今漆藝的總體概括。我國漆器工藝在明代《髹飾錄》中記錄的漆工藝表現技法就達497種,如素髹、描金、填漆、螺鈿、雕漆、金銀平脫、變塗、犀皮等。

漆工藝的發展,爲漆器增加了表現美的無限可能。兩漢時即出現了針劃填金、堆漆、鑲嵌等新的技法;唐朝的工藝更是達到了空前的水平,鏤刻鏨鑿,豐富而多樣;兩宋時期紋飾相對較少,以一色漆爲主,但也不乏精美之作;元朝的雕漆同樣令人歎爲觀止;明清時代,斑斕、復飾、紋間、填嵌等繁複雕飾塑造了異彩紛呈的漆器世界。

然而新材料的出現,逐漸取代了漆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功能——瓷器的大量出現替代了杯盤碗盞等漆器,黃花梨和紫檀的引進又改變了傢俱使用的格局。近代以來,漆器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退出了日常生活。

漆扇是“大漆工藝”在新時代的“衍生品”,是一種現代創新工藝。與現如今的漆扇體驗所呈現出的秒上手、易操作不同,大漆工藝的加工步驟相對來說工序多,生產週期長,工藝難度大,長久以來,一直難以破圈。網紅“漆扇”雖稱不上非遺,但實實在在地讓更多人瞭解到了一項寶貴的非遺技藝。

文/本報記者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