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鏡當心“套路”,想得實惠要多對比

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兵)近年來,網絡配鏡憑藉其便捷和低價的優點,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許多消費者在線下驗光,然後拿着驗光單去線上配鏡,認爲這樣價格更便宜、可供選擇的款式更多。不過,一些消費者出現“踩坑”的情況,如配鏡度數不符、體驗差、產品品質有問題或者售後服務糟糕等。

近日,北京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小宋告訴記者,他在網上配眼鏡時“踩坑”了。前不久,他在某電商平臺上看上了一副眼鏡,鏡框加上鏡片1072元,運費99.12元,店鋪優惠了455.12元,實付款項716元。據稱,該眼鏡在實體店價格超過1500元,網配能優惠一半多。

由於小宋前不久在醫院驗過光,知道自己眼睛目前的近視度數,便按要求備註了有關數據,結果收到眼鏡後卻讓他失望。“戴上之後頭很暈,而且有些看不清。”小宋說。

於是小宋前往線下門店對眼鏡進行檢測,發現鏡片瞳距過寬,而且沒有加散光,所以戴上後會出現視覺模糊不清的情況。這家實體店的銷售人員提醒小宋:“有散光最好不要在網上配鏡,散光鏡片加工費事,網上的賣家不一定能保證加工質量。”

北京市昌平區的孫女士告訴記者,孩子上半年查出近視後,她覺得網上配鏡實惠,於是檢測了近視度數後在網上配了一副。收到貨品後,卻發現鏡片根本不是她之前看到的樣品。後來,孫女士去了實體門店,把鏡片取下來重新配了眼鏡。門店員工告訴她,網上用的鏡片很多都是代工廠的貨,並不是原廠的,依靠低價吸引消費者。

記者瞭解到,目前網上配鏡價格大多是實體店的一半,有的甚至能達到兩三折,便宜也是網上配鏡商家的着力宣傳點。

北京積水潭醫院眼科醫師王莉告訴記者,不少人認爲去眼鏡店驗光就是“檢測眼睛的度數”,拿着這個結果就可以配鏡了。然而,電腦驗光結果只是眼睛屈光狀態的一個測量結果,不一定就是最佳配鏡方案。“除了進行電腦驗光外,後續還需要做一系列的視光檢查和度數調校,才能檢查出相對精準的視光度數。最終的配鏡方案需要視光師和配鏡師根據顧客的戴鏡場景、用途偏好、職業等進行必要的修正。”

業內人士認爲,網上配鏡雖然方便、快捷而且省錢,但消費者不應只圖便宜,還要根據賣家的品牌、口碑等綜合考慮,想得實惠要多對比。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