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緝慈|創新集羣需要真正的創業孵化器

最近,我應邀參加了“澎湃下午茶/京滬之間”第五場研討會,探析什麼是高質量孵化器。我回顧了中國孵化器的起步,談及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痼疾和現有孵化器的問題,提出了創業孵化器需要正本清源,發展創業生態系統。參加這場研討會,促使我對創新集羣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我從1978年開始研究產業集聚,1991年開始研究產業集羣,之後逐步轉到探索創新集羣,並著有《創新集羣三十年探索之旅》(2016年出版)。最近我越來越清晰地感到過去認識的不足,創新集羣應該有更深的含義。10月19日,我將在第二十三屆產業集羣與區域發展學術會議上做主旨報告,我將題目確定爲“關於創新集羣概念的再探討”。

關於創新集羣概念的認知

在研究產業集羣和創新集羣的二十多年裡,基於對創新是社會過程的認識,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一直從地方的視角,從隱含經驗類知識面對面地交流對創新的重要性來認識創新集羣,強調機構(促進集羣成員合作的機構)和活動(促進市場交易和知識交流的活動)這兩個創新集羣的特徵。

2023年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文集《園區和集羣》,該書由澎湃研究所編輯。我在緒論中寫道,“創新集羣”(Innovation Cluster)或“創新型集羣”(Innovative Cluster)都是外來語,體現了各創新型行爲主體之間的互動合作關係。創新集羣可能更多地需要在集羣促進機構的推動下建立,因此創新集羣又被理解爲新的區域治理模式。

我所列出的創新集羣的創新型行爲主體包括:同行業和相關行業的供應商、製造商、客商、服務提供商,以及政府機構和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和培訓機構等。其中,集羣促進機構,即促進各行爲主體合作的機構,是創新集羣的核心。

各種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動是創新集羣的表徵,它能夠促進跨學科、跨產業的產學研合作和知識交流,使創新型行爲主體在濃厚的創新氛圍中發揮集體創造力。

這是我此前對創新集羣的理解,將創新集羣和創新型產業集羣相提並論。在《園區和集羣》一書中我闡述了1990年代分別起源於美國和意大利的產業集羣兩大學派——波特的產業集羣和巴卡蒂尼的產業區。我提出,這兩個概念都是創新型產業集羣,又稱爲創新集羣或高端集羣,而發展中國家有很多依賴型的非創新型的產業集羣,又稱爲生存型集羣或低端集羣。

低端集羣要在全球價值鏈上升級爲高端集羣,必須通過其行爲主體的合作行動來提高集體效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提倡的合作機構(IFC,Institution for Collaboration)非常重要。2019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採取競賽方式遴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集羣發展促進組織”是參選的必備條件之一。我欣喜地看到“集羣發展促進組織”的建立,它是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

關於創新集羣概念的再探討

不過,之前我們對創新集羣的認識還是不夠清晰,因爲它縱然列出了集羣中的各類行爲主體,強調了合作行動,也沒講清楚哪幾個行爲主體更加重要,因此不能解釋如何使得創新快速發生,尤其是難以解釋突破性或顛覆性創新的發生。最近我認真閱讀了2014年恩格爾(J. S. Engel)主編的《全球創新集羣——世界經濟增長的創業引擎》,他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恩格爾是在創業領域有豐富經驗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他從企業家和創新過程的角度來定義創新集羣。

他將創新集羣定義爲一種充滿創業精神的商業環境,其特點是資源(包括人員,資本和技術)的高度流動性。他認爲創新集羣是由初創企業、支持創業的企業和從創業迅速發展起來的成熟企業所組成的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他認爲對創新起關鍵作用的是企業家和創業行爲。他說,創業行爲是創新集羣的核心和靈魂,企業家精神是啓動價值創造過程的引擎。這有助於對創新集羣深入理解。我認爲,這個定義找到了創新集羣的源頭。

他的創新集羣定義既不像波特的定義那樣注重國家競爭優勢產業的專業化特徵,又不像巴卡蒂尼那樣注重經濟嵌入地方創新文化的地域特徵。恩格爾等人以集羣成員的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來界定創新集羣,強調新創企業(start-ups)和技術商業化。他所定義的創新集羣側重於不同產業之間和不同技術之間的跨界融合,從而能夠產生突破性或顛覆性創新。從這個認識出發,創新不僅是社會的、地方的過程,而且是全球的過程。隨着數字化的發展,還可以從非地理意義的視角,在全球尺度上認識全球創新集羣網絡和超級集羣,這有助於加強創新集羣的國際合作交流。

恩格爾以美國硅谷爲案例分析和定義了創新集羣的組成部分。創新集羣的核心,即創新引擎包括企業家、風險投資者,以及主要公司、戰略投資者、研發中心和有潛力的公司。硅谷大量現金匱乏以及高潛力的初創公司萌生,促使專業服務提供商(如律師、會計師、設計專業人士、招聘公司、投資銀行家、孵化器和加速器)和專業的創業管理階層發展起來,成爲創新集羣的組成部分。

近十年來,國際上有大量研究者從創業行爲和創新過程分析了各國的創新集羣案例。例如,2016年經濟學人智庫發佈了對英國、印度、美國、新加坡和愛沙尼亞的五個創新集羣案例的生命週期以及成功因素的調研報告。在我國,深圳市是創業行爲最活躍的城市,深圳市南山區有“中國硅谷”之稱。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粵海街道,高密度地聚集了華爲、中興、大疆、騰訊等創新型企業,還有虛擬大學園、深圳大學、軟件園以及多個孵化器,風險投資公司及各類商業服務供應商十分活躍。深圳市及其粵海街道可以作爲典型的創新集羣進行深入調研。

創新集羣需要真正的創業孵化器

三十多年前,第三次產業革命的信息化使得大企業垂直分離,亟需發展分工協作的中小企業集羣。如今數字化驅動的發展加劇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國家和地方對創新經濟需求迫切,尋找經濟增長新動力。在這種背景下,必須高度重視創業行爲和創新過程,因此需要從企業家精神以及從顛覆性創新的視角進一步理解創新集羣,要爲集羣內的企業家提供由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合作網絡,以快速創新促進由企業家主導的經濟增長。

當前,中國正在培育標杆孵化器,多個省市都出臺了標杆孵化器的培育方案和行動計劃。我在最近澎湃研究所舉辦的“澎湃下午茶”中談到,希望創業孵化器能夠正本清源,要糾正一些對孵化器的認識誤區。我現在再探討創新集羣概念,進一步認識到創新集羣需要真正的創業孵化器。我希望將有實質意義的創業孵化器的建設作爲我國創新集羣培育的重要工作。學術研究和政策實踐必須結合起來。通過不斷進展的學術研究來影響政策,是學術研究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王緝慈, 2016. 創新集羣三十年探索之旅[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王緝慈, 2023. 園區和集羣[M]. 北京: 中國電子工業出版社.

Engel JS. 2014. Global Clusters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ial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around the World. Northampton, M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Inc.

王緝慈,系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經濟地理學教授,持續關注國內外產業園區和創新集羣。本專欄以園區之思爲主題,求索園區的初衷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