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視界》隨時壘上有人 偶爾全壘打
臺灣生技創投基金(TMF)2011年邀請智融集團擔任顧問,當時團隊負責人張有德(左)及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右)共同出席記者會。(本報資料照片)
生醫產業被視爲臺灣下一個兆元產業,益安生醫董事長張有德表示,臺灣在科技人才方面有優勢,有發展生醫的潛力,生醫注重研發創新,政府不能沿襲製造業思維,當務之急是鬆綁法規,鼓勵創新,攬才留才。
臺灣以往太依賴某個產業,忽略開創其他選項,未來發展生醫產業,政策法令的思維模式應改變。張有德指出,生醫產業的特性是開發時間長,失敗率不小,因此政府研擬相關政策與法規,必須有不同於製造業的思考模式。臺灣以研發創新爲主,生產出來的產品主要外銷到海外,如果這個產品非常搶手,這家新創事業很可能被買走,這很正常,這是一個產業的循環。
張有德說,「新創的生技公司被買走,馬上有許多人出來創業,去做更大的事業,而原來的衛星工廠仍存在。」他以美國爲例,美國允許大學教授在外創辦公司,這是學界與產業接軌的重要連結,這和臺灣有很大的不同。
基於過去豐富的創業經驗,他以棒球比賽妙喻,「隨時保持壘上有人,碰到好球可擊出安打得分,偶爾可以全壘打。」
在法規方面,新創公司發放股票選擇權給員工,就碰到限制。張有德指出,生醫產業新創公司通常規模很小,大約4~5人。臺灣現行法規主要以製造業模式,例如,給員工股票選擇權,現行法令規定,每個員工取得數量不得超過1%,但新創公司規模小,全部員工可能只有5人,那麼平均每人可以分得20%,這與現行法令牴觸。因此,建議法規適度調整。
其次,《勞基法》修正後,對新創公司仍然限制太多。張有德舉例說,矽谷許多新創公司對員工的休假沒有太多限制,在創業過程中,大家都往前衝,把事情做完最重要,什麼時候想休假就休,主要是責任制,彈性很大。建議《勞基法》應給予規模小的新創公司一些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