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AI樂中軸《耀染先農》,聽不一樣的歌聲與心動
(原標題:本站AI樂中軸《耀染先農》,聽不一樣的歌聲與心動)
北京城獨有的壯美秩序因一條中軸線的建立而產生,長達7.8千米的中軸線貫穿南北,歷經數百年積澱的宏偉建築、精湛技藝和深邃思想隨中軸線延伸,徐徐鋪展開來。爲秉承用科技締造美好生活的宗旨、推動數字文旅的時代使命,助力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本站傳媒聯手本站伏羲、雷火音頻,打造《文脈中軸——AI樂中軸》系列內容。活動採用業內領先的AI音樂技術,用音樂故事的形式,向公衆展示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之美。
《文脈中軸——AI樂中軸》首支歌曲《春啓正陽》,3月20日春分在本站雲音樂上線,一經釋出就引起強烈反響。多家媒體重磅發聲、轉載,短視頻及相關曝光量破億。
繼此之後,本站傳媒持續發力,於6月5日芒種時節,推出系列第二首單曲《耀染先農》。歌曲中的主角先農壇——被稱爲舊京五壇之一的明代建築,矗立於中軸線的最南端,與天壇遙相呼應。它飽經滄桑卻青山不改,其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令人動容。
第二首原創AI歌曲《耀染先農》延續火熱勢頭,全網力推,熱度不斷。#文脈中軸#IP話題閱讀量突破1.6億;本期創作內容得到了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權威支持,並於上線當日在其官方新媒體平臺發文聯動力薦;北京市委網信辦“網信北京”、⾸都新聞出版官⽅微信推送⽀持,持續助力;60+藍V媒體矩陣賬號及多個自媒體⼤號發文討論,曝光達8千多萬;150+業內媒體朋友圈聯合推⼴,觸達⼈次96w+。
本站傳媒延續活動宗旨,協同本站雷火、伏羲實驗室的AI科技與人文歷史精神融合,用歌聲讓古建築文化“聲”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耀染先農》在整體風格上做出突破性嘗試和轉變。其以畫面感、互動感、故事感更強烈,在網絡上引發強烈反響。讓大家更驚喜的是,通過AI音樂的表現手段,先農壇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築,變成了“飛入尋常百姓家”,膾炙人口的歌謠。文脈中軸IP下古建築形象更生動,世界觀更完善宏大。
這個夏天,先農壇會爲大家追憶怎樣的盛世綺夢,快來聽聽看。@@VIDEO="http://mobilepics.ws.126.net/Zt85VODPnLdZhVEEFnme85hkwsz4QA5V%3D%3DI47NCMEM.wav,http://mobilepics.ws.126.net/Zt85VODPnLdZhVEEFnme85hkwsz4QA5V%3D%3DI47NCMEM.wav"IMG="http://cms-bucket.ws.126.net/2021/0607/6dad10a3j00qub5tv008yc0009c0070c.jpg"ALT="《耀染先農》"BROADCAST="in"SIZE=""@@
戴上耳機雲遊先農壇,《耀染先農》帶你穿越600年盛世傳奇
作爲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農耕文明是中華文化綿延不絕的重要根基。同時,爲了祈求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天下太平,各類與農業有關的祭祀活動應運而生,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歷朝皇帝主持的國家祀農大典。
先農壇就是明清時期皇帝祭祀農神的地方。其佔地面積超過皇宮紫禁城,足見古時帝王對祭農的重視。
北京先農壇內主體建築可分爲:祭先農建築羣,包括先農神壇、神廚、宰牲亭;祭太歲神祇建築羣,包括太歲殿院落、焚帛爐、天神地祇壇;耕耤禮建築組羣,包括觀耕臺、具服殿、一畝三分地、慶成宮和神倉院落。
(圖爲觀耕臺)
明清兩代,每年仲春亥日,皇帝都要到先農壇行祭農耕耤之禮,這宣告着一年農事的開始,也表達着對華夏千年農耕文明的崇敬與延續。《耀染先農》歌曲響起,我們彷彿置身於一場隆重的皇家祭農耤田禮。皇帝神色肅穆,攜皇子在先農壇“一畝三分地”耕種,參與者虔誠莊重,禱告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一畝三分的背後,是擘畫天下的雄心,是祈願百姓世代豐衣足食、和樂安康的虔誠。
(圖爲雍正先農壇祭祀)
600年的文化,在一首歌裡活化了起來。先農壇不只是一個建築,更帶你穿越回當年禮樂聲聲,隆重神聖的祭祀盛典。
《耀染先農》融合了先農壇豪爽達觀,寬厚大氣的建築氣質,創作風格上浩渺悠長,餘音不絕;歌詞內容和感情上,悠揚不失輕快,溫和不乏明朗大氣,與我們印象中恢弘磅礴的曲風迥然不同。這也讓我們驚喜地看到了先農壇的另一面:溫和沉靜,一如我國千百年的農耕文化,土地踏實夯實,厚德載物。
《耀染先農》作爲《文脈中軸——AI樂中軸》系列第二首單曲,其利用視聽、審美爲大家呈現一次同頻共振的心靈奇旅。從歌曲的氛圍感中烘托渲染中國傳統文化,將科技手段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爲後續的文脈中軸IP的不斷完善豐富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契機。
技術+內容雙輪驅動,《耀染先農》詮釋不一樣的中國風
以AI音樂科技創新作爲基點,將文脈中軸的歷史底蘊和內涵活態化,也代表着本站傳媒協同本站雷火、伏羲實驗室將數字文旅與文博行業靈活結合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
本次活動,海報設計、歌曲製作,AI聲線合成、歌詞創作等多角度全方位配合,全鏈路協同,重新賦予古建築新的時代內涵和活力,用全新的科技手段讓文物有態度更有溫度。
海報設計上,通過先農壇、黃牛耕耘、玉簫金管等中國元素意象與現代化海報設計風格相融合。在顏色選取上,利用石青、青翠、柳黃、海棠紅等顏色,打造獨特的美學格調;在細節處對中國文化和中國風進行全新解讀,將先農壇種種意象、活動生動詮釋,重新定義以音樂爲核心的《耀染先農》。
歌詞部分,運用“麥苗、稚子牽牛、春燕、九州長安”等關鍵詞,設定韻腳、段落屬性、詞格等參數,AI引擎創作出多個版本歌詞,供創作者挑選並做進一步調整及優化。
編曲方面,智能AI編曲引擎在智能編曲引擎在15-30秒內便能生成一首出版級編曲,覆蓋華語樂壇主流風格。這次在科技與歷史的碰撞中融合了“國潮風”新編曲,重新定義古風古曲的音樂風格和音樂價值,將厚重文化與科技未來融合,凸顯數字文旅魅力。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副館長張敏對《AI樂中軸》呈現的數字文旅理念這樣評價:“將技術更好地用於文物發掘、保護、修復和展示等方方面面,將爲博物館賦能,讓“博物館熱”走得更遠。” 同時,她也對本次活動提出殷切希望:“在後疫情時代,古建築、博物館等結合數字化是新的發展方向,我們期待與本站傳媒戮力同心,在技術、內容等多方面,爲我們提供支撐,發揮更大的社會價值和作用。”
聆聽先農壇六百年心跳,感受一段古今碰撞的心靈之旅
站在跨越600年的“一畝三分地”前,伴着《耀染先農》的歌聲,我們或許會在某一個瞬間,想起600年歲月,一位位帝王,在它身上留下的心願:五穀豐登、百姓安康。
我們聆聽的不僅僅是《耀染先農》歌曲的悠揚大氣,更在這個過程中,走進先農壇,聆聽一個千百年古城的渾厚深沉的心跳;傾聽我們與先人在先農壇古今對話的感觸和心動。
透過先農壇的六百年,我們感受了中華文化的變與不變。變得是,華夏繼往開來,是歷史也是現在;不變的是,中國步履不停,是家邦更是信仰。
從正陽門到先農壇,我們看到,文脈中軸IP世界正在不斷壯大。這也體現了本站傳媒的初衷,持續不斷用產品技術創新和優質內容生產,深耕內容的深刻表達,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
通過《AI樂中軸》系列,本站傳媒引導公衆從多方面解讀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讓國內外人們從更多維的視角瞭解中軸線、瞭解北京、瞭解中國,助推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順利開展。
(圖爲北京城市中軸線)
未來,《AI樂中軸》系列將會用更多元的曲風演繹中軸線沿線的古建築文化,以數字化推動文化傳承,助力珍貴文化遺產在創新中獲得新的生命力和內涵。本站傳媒始終銘記保護、認識與傳承是我們永恆不變的主題。
如今,我們將六百年的歲月永存成歌,這個夏天,請與本站傳媒一起,傾聽古老又年輕的先農壇歌聲,感受夏至先農壇歲月寧靜,感受600年血脈傳承,感受古老與年輕的心靈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