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瀕危候鳥領航!保育人士駕飛機帶領隱䴉過冬

保育人士駕駛輕航機帶領瀕危候鳥隱䴉學習飛行,以及認路。(圖/美聯社)

獨特的隱䴉(英文:Northern Bald Ibis,德文:Waldrapp) 是一種舊世界候鳥,曾經廣泛分佈北非、阿拉伯半島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然而卻在17 世紀因歐洲人的獵殺而基本滅絕,只在一些極小的地方悻存下來。所幸在過去二十年,保育學學透過人工繁殖和漸近野化而得以增加數量,但是牠們還需要學會遷徙,才能真正的成爲候鳥。現在,一支由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組成的團隊介入,擔任養父母和飛行教練。

美聯社報導這則感動的故事,生物學家弗里茲(Johannes Fritz)說:「牠們沒有遷徙的經驗,所以我們必須教會牠們。」

自 2002 年以來,弗里茲和「隱䴉保護和研究小組」( Waldrappteam),持續增加隱䴉的數量,在他們不懈的努力,終於使中歐的隱䴉,從「0只」增加到「近 300 只」。

弗里茲說,這項壯舉將該物種從「極度瀕危」,提升爲「瀕危」,這是歷史性的,首次將大陸滅絕的候鳥,恢復到一定的程度。

隱䴉曾經遍佈歐洲、中東與北非,但是如今在歐洲已非常稀少,需要一步一步覆育,並學會遷徙。(圖/美聯社)

然而,儘管隱䴉仍然表現出遷徙的本能衝動,但如果沒有前輩的指導,它們就不知道該飛向哪個方向。隱䴉保育團隊早期的嘗試就不成功,因爲在沒有教導鳥類遷徙路線的情況下,大多數鳥類在釋放後不久就消失了。它們沒有返回義大利托斯卡納(Toscana)等合適的越冬地,而是朝不同的方向飛去,最終尋不到合適地點而孤單的死亡。

因此,隱䴉保育團隊必須擔起中歐種羣的養父母和飛行教練工作,現在這支隱䴉種羣,是由世界上多個動物園生育的後代組成,並在出生後就儘可能的教育牠們野外生活模式,希望形成一個遷徙羣體。今年是人類帶領的移民嚮導的第 17 次旅程,也是他們第二次,因氣候變遷而被迫嘗試飛往一條前往西班牙的新路線。

爲了讓它們做好旅行的準備,小䴉在出生幾天後就會從父母那裡帶出,送往由養父母監管的鳥舍,希望能留下「印記」——屆時鳥兒會與這些人類建立聯繫,最終在遷徙途中信任他們。

隱䴉保育團隊的「養母」是史坦寧格 (Barbara Steininger) ,她說「我的身分就就像鳥媽媽」。

「我們喂牠們,清潔牠們,清理牠們的巢穴。我們精心照顧牠們,確保它們都是健康的鳥類,同時,我也讓牠們記得我。」

然後,史坦寧格和其他保育員坐在一架超輕型飛機的後部,當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史坦寧格揮手,並透過擴音器大聲鼓勵小䴉該學飛了。

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場景:這架飛機看起來就像一輛飛行的卡丁車,背面有一個巨大的風扇,還有一個黃色的降落傘將其保持在空中。儘管如此,當弗里茲駕駛這樣的飛機飛過草坡和山麓時,真的引發了36只小䴉的跟隨,牠們也愈飛愈好。

這並不是特例,弗里茲的靈感來自於30年前的「大雁爸爸」利許曼(Bill Lishman),他從1988 年,開始教加拿大雁與他的超輕型飛機一起飛行,並獲得成功。利許曼的故事刊在多個科學雜誌,也被製成記錄片,後來又被哥倫比亞影業買下版權,改編成1996 年的溫馨電影《返家十萬裡》(Fly Away Home),差別在於,領路者從鬍子大叔改成年輕女孩 。

1996年電影《返家十萬裡》是根據加拿大雁保育員利許曼的故事進行改編,也是人類教候鳥飛行與遷徙的先鋒。(圖/Columbia Pictures)

與利許曼一樣,弗里茲和他的團隊的努力取得了成效。 2011年,第一隻隱䴉成功從托斯卡納遷回巴伐利亞。隨後,每年都有更多的隱䴉完成牠們的壯舉,飛行超過 550 公里,該團隊希望到 2028 年,中歐的隱䴉數量能夠超過 350 只,並且不再需要人類養父母帶領。

但是,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又增加了隱䴉的遷徙難度。由於夏季結束的更晚,使得隱䴉遷徙的季節也較晚,迫使牠們必須在更冷、更危險的天氣下,穿越阿爾卑斯山,而且可能沒有上升氣流的幫助,上升氣流是從山下往山上吹,可以幫助鳥兒在不消耗額外能量的情況下翱翔。

作爲迴應,隱䴉保育團隊於 2023 年試行了一條不用穿過阿爾卑斯山的航線,從巴伐利亞前往另一個棲點-西班牙南部的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不過這段路途較遠,長約 2,800 公里。

本月早些時候,團隊在上巴伐利亞州的一個機場,引導 36 只䴉飛行,幸運的是,順風加速了隱䴉們的速度。

前往西班牙的整個旅程可能需要長達 50 天,並於 10 月初結束,並不算輕鬆。但弗里茲表示,這項努力不僅僅是隱䴉,也是爲了爲其他瀕危的遷徙物種做出保育的示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