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小鵬零跑高喊“明年翻倍”,是在虛張聲勢嗎?

新能源市場仍在持續創造新高點。

綜合1-11月中國新能源產銷情況看,產量與批發量紛紛突破千萬輛大關,同比增長均接近40%。截止11月份,新能源滲透率也已連續5個月突破50%,不可否認,這是一組足以能引發期待的數據。

與此同時,不斷增長、膨脹的新能源市場體量也預示着,大水之中必有大魚。

2024年接近尾聲,但遠遠不是廝殺的終點。全面聚焦新能源賽道的新勢力品牌們,早早便向外釋放了2025年的銷量指引,這與傳統企業的測算規則完全不同,一般情況下,車企往往到年底纔會發佈次年計劃,而新勢力們卻顯得“急不可耐”。他們一邊在挑戰着這個市場的既有規則,一邊也在迫切向外彰顯拼殺的信心。

“奧林匹克規則”制衡,新勢力互不相讓

已經明確公佈2025年銷量目標的企業,無一例外,都是兼具聲量與實力的“控場者”。

今年3季度財報會議上,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曾對外表態,2025年將衝擊50萬輛。目前1-11月零跑累計交付超過25萬,已達到原定的銷量目標。按照目前4萬臺/月的交付水平,零跑2024年合計銷量將會在30萬左右,與其2023年14.4萬臺的銷量對比,今年確實能做到100%的增長。

因藉助C系列車型在15萬級市場的深入佈局,零跑從今年8月份開始表現出“黑馬”的潛質,當月首次突破3萬月銷量正式進入理想、問界所在的第一梯隊,並乘勝追擊穩定在月銷4萬的水平,近期,朱江明還透露下一個目標要在10萬元級別的市場佔據較大的份額。不出意外,零跑明年銷量二次“翻番”的關鍵正在於此。

同樣預計明年銷量增長一倍的新勢力還有小鵬和蔚來,從1-11月累計銷量數據看,小鵬超過15萬輛,蔚來(包含樂道)超20萬輛,如果以11月銷量數據作爲參考,那麼前者將在今年共實現18萬輛的總銷數據,後者則大致在23萬輛左右。假如明年的銷量指引是翻倍,蔚來2025年銷量則需要達到46萬輛左右,小鵬需要達到36萬輛左右。

今年的小鵬確實找到了爆款密碼,憑藉“性價比”和“智駕”兩個標籤,讓MONA M03、P7+兩款車型一頭扎進國人的心坎上,明年將推出的兩款SUV產品大概也將死磕爆款公式,有望再次複製成功。

至於蔚來,外界的信心更多的還是放在了樂道新車、以及螢火蟲這一新品牌的期待之上,所謂多生孩子好打架,蔚來的多品牌戰略是信心所在,同時也需警惕自家人傷了自家人的情況發生。

隨着車企之間逐漸上升爲“奧林匹克”式競爭,更高更快更強的戲碼也在目標制定過程中得以體現,零跑、蔚來、小鵬加足馬力,小米汽車也不遑多讓。

作爲新勢力中的流量擔當,小米在只有一款車型的情況下,僅在7個月時間就已實現10萬輛的交付目標,雷軍更是宣佈今年將全力衝刺13萬輛。明年,小米還將迎來SU7 Ultra和另一款SUV小米YU7。

目前來看,市場對小米的關注度仍處於高位線,這讓小米有了十足的信心,2025年銷量指引直接定在了36萬輛,相較於2024年大致增長200%。

對於小米而言,當前最迫切的事情並非爭取訂單,而是如何做好交付保障工作。在11月交付量超過2萬的同時,小米汽車位於北京亦莊的一期工廠產能利用率已達到160%,二期工廠明年7月才投入使用,這會成爲2025最大的挑戰。

相比之下,理想汽車反而成了相對謹慎的那一個,預測2025年銷量在70萬,按照理想一貫的風格,這個數字看上去趨於“保守”,畢竟2023年的時候李想曾放話要以160萬的年銷量衝擊2025,當然,這是在純電產品還沒有被打亂的前提下的計劃。

進入2024年,理想以一款MEGA試水純電失敗,全年純電產品均移交到2025年發佈,就在外界以爲理想因此受到衝擊的時候,增程式市場的爆發給了理想一定的喘息機會。今年1-11月理想仍以超44萬輛的成績成爲新勢力中的中流砥柱,全年銷量預計將來到50萬左右。

據瞭解,理想明年並未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兩款純電產品上,L系列仍是主力。這也呼應了理想明年70萬的銷量指引——2025必是增程大年,理想存在被友商“分流”的可能性。

此外,手持“四界”的鴻蒙智行也是備受期待的競爭者之一,儘管並未表明2025具體的目標數據,但餘承東曾在此前提到,2025在售車型將達到10款,計劃向百萬目標發起衝擊。

這個目標不能不算是是激進,但也並非全無可能,今年廣州車展上,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對餘承東打趣稱“應該改名爲餘成功,因爲造一輛成一輛”。假設明年尹同躍所言繼續應驗,那麼鴻蒙智行降成了2025年最大的贏家。

針對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預測,曾有接近主機廠的內部人士表示:隨着新能源汽車各項成本拉到最低,價格戰會繼續,淘汰賽會加速,明年將是最難的一年。那麼,面對險象叢生的2025,新勢力們“激進”的勇氣源自何處?誰又會成爲2025年跳出的“大魚”?

新能源前景遼闊,新勢力信心在握

近幾個月來,新勢力們銷量爆發式增長的同時,新能源市場也呈現出跳躍式的向上走高。這背後,除車企本身在“降本”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持續拉低新能源車入手門檻之外,以舊換新政策以及國家補貼成爲最大的助力。

據商務部數據統計,截止11月18日,全國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合計超過400萬份,政策效果得以集中體現,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基於這一客觀推動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千萬大關。

這意味着,決定2025年新能源市場發展態勢的關鍵,還需重點關注補貼能延續多久、以及補貼力度如何。

《車壹條》注意到,前不久財政部已發佈《關於提前下達2025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的通知》,2025年節能減排補助資金預算超過98.85億元。此外,2025年清潔能源發展專項資金預算達31.85億元,合計130億元。

其中釋放的積極信號是,這一預算不僅會提前撥付,補貼對象還將直接指向市場地位不斷攀升的新能源車企。而就在該通知發佈不久,商務部再次透露,將在繼續落實已出臺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提前謀劃明年汽車以舊換新接續政策,從而穩定市場預期。

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換購需求正對市場構成新一輪刺激。原因在於,新能源市場發展初期,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所搭載的動力電池經過8年使用期已進入“退休”年齡,作爲整車成本中佔比最高的一部分(約40%),更換電池的費用幾乎可以重新購買一臺新車。

在《車壹條》看來,2025年“以舊換新”需求會成爲新能源市場重頭戲。同時,政策明朗,方向“對味”,這讓新勢力們以激進目標押注2025有了重要的信心支撐。

對此,國投證券也曾給出中性預測,如果2025年補貼政策繼續,參考今年的政策力度及效果,明年新能源零售銷量有望達到1399臺,同比增長31%,新能源滲透率會在59%-60%之間波動。倘若基本盤發展穩定,包含新勢力在內的新能源企業都將獲得“躍升”的機會,這是大前提。

而更加耐人尋味的是,最近關於“史上最嚴”OBD年檢一事也引發了市場廣泛討論,所謂OBD,其實也就是車載診斷系統,主要監測讀取與汽車排放有關的數據,如果有問題會彈出故障碼需要去到M站進行維修,有傳聞稱三次不合格就會被強制報廢,此舉被解讀爲“加速燃油車淘汰的速度”,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不過很快被闢謠稱:沒有那麼難通過,過不了檢的是少數。

但同時,央視也同時曝出燃油車監測數據造假亂象——OBD作弊器可以讓不達標車輛“一鍵合格”。不過這更引發了消費者的猜測,既然有作弊器可以讓檢測車輛合格,那麼是否也可以讓車輛不合格?基於種種不確定性,有用戶已在社交平臺表態稱:自己在考慮置換新能源車型了。

對於行業而言,無論是OBD風波還是補貼政策扶持,核心都是圍繞新能源汽車市場進行展開。儘管2025年還沒有真正到來,但已經被提前附加了諸多的樂觀預判,綜合明年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前景,並結合新勢力們給自己的定下的銷量目標分析,翻倍的預期或許並不是空口白牙,而是客觀考量之後的結果。

不管怎麼說,2025年必將是一場硬戰,屆時鹿死誰手,會持續成爲熱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