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青年學生成長注入“源頭活水”

兩門課程獲批湖南省精品在線課程,教育部領航計劃第八屆全國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中獲一等獎,湖南省第十屆研究性學習展示比賽中喜獲一二三等獎各1項,學生志願宣講團入選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願宣講團……

這是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思政課建設的一系列亮眼成果。近年來,該校充分發揮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着力推進思政課建設改革,爲青年學生成長成纔不斷注入“源頭活水”。

聚焦思政課建設“標準化”,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的聚合力

“‘形勢與政策’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我們要講述學生感興趣的、身邊的人和事,解答學生關心的‘真’問題。”近日,在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思政課部“形勢與政策”課的集體備課教研活動上,該校黨委書記龔永華結合自己上課的感受,提出了中肯意見。校長鄧德艾拿出精心準備的幾萬字備課資料,與老師們熱烈討論,深度參與備課會。

隨後,龔永華帶着厚厚的教案,將備課會的成果搬上了安全技術與管理2303班的講臺,從“一本賬本”到數字經濟,從阿里雲全面支持巴黎奧運會到華爲“芯”自主研發,一個個生動案例、一項項改革實踐徐徐展開,爲學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課堂。接下來的兩週,校、院兩級領導一一走上講臺,爲學生們講授思政課。

黨委書記、校長作爲思政課建設第一責任人,帶頭聽思政課,帶頭講思政課,帶頭聯繫思政課教師,帶頭參加集體備課,旗幟鮮明把思政課建設擺在突出位置,這已成爲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的一項傳統。“領導帶頭‘講’思政課、全面‘聽’思政課、共同‘備’思政課、集體‘研’思政課,共同‘助’思政課發展,讓我們感受到思政教育的聚合力,我們更有底氣上好思政課了。”備課教師許穎慧激動地說。

近年來,學校根據上級文件理直氣壯開齊開足開好思政課,不折不扣落實思政課建設標準,全面完成如獨立機構、組織保障、課程集羣、學分學時、集體備課等思政課建設基礎指標。

聚焦教學活動“精細化”,增強思政課課堂教學的說服力

“理論+文藝”“課堂變舞臺”,讓同學們在“入戲”過程中“活”學理論。在“精彩一課”教學展示活動上,授課教師鄧建平把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背景通過指導學生編排紅色情景劇來展現,再以問題鏈引導學生們深入理解“近代中國國情”“社會主要矛盾”等知識點。參與展示的學生馬星宇說:“紅色情景劇讓我直觀感受到了當時的社會現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一下子就理解了。”課後,觀摩教師默契地圍桌而坐,接下來的評課交流是重頭戲。

這樣的“精彩一課”教學展示活動每學期都會開展,每次至少2名教師主講,大家再圍坐在一起對這堂課“精磨細研”。除了“精彩一課”,集體備課、教學設計分享交流等活動都是使思政課教學活動“精細化”的“精囊妙計”。思政課部主任劉瑛提到:集體備課要立足於專業、課程、學情和校情實際,採取人人初備——集體交流——形成“共案”——“共案”的個性化處理的備課方式,爲學生“量體裁衣”,將思政課的教學目標與學校育人目標相結合,凸顯安院特色的人才培養。

與此同時,學校還精準規範了每一堂課的“五有”要求,即有詳略得當的教案、有因材施教的課件,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快慢合理的進度,有達到教學設計的效果。在老師們“把每一堂課上成金課”的努力下,學生的到課率、擡頭率、點頭率不斷提升,思政課活動的參與熱情也越來越高。

近年來,該校教師參加省級教學能力比賽、思政課說課活動等比賽獲獎30餘次,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教師承擔省部級課題37項,在研省部級課題10項。

聚焦課程創新“特色化”,增強“大思政課”建設的吸引力

大手拉小手,同上一堂思政課。2024年暑期,該校思政課教師們帶領大學生志願服務隊、理論宣講團,走進大湘西,和鄉村振興結對的永順縣石堤鎮的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開展集體備課,組織近100名師生一同走進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進行沉浸式現場教學展示和體驗式實踐研學。學校發揮教學、科研、資源等優勢,以“課程共建+課堂共享+課題共研”的“三課”聯動爲路徑,探索共建共享共研的大中小學大思政課教育模式,構建一體化、多形式的思政課傳播體系,形成育人特色。

學校還打造“一課一品”特色實踐品牌,增強學生的獲得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中,學生通過“看、讀、寫、講”即觀看新時代的偉大成就、研讀原著、撰寫研究性學習成果報告、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等教學實踐,不斷增強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中,充分利用湖南紅色資源,繪製紅色地圖,認真開展講湖南紅色故事、讀黨報活動。

同時,學校整合大資源,打造移動的思政課堂,形成多鏈條、深融入的思政課載體。學校積極把思政課開在湘龍街道志願服務、田間地頭鄉村調研的現場;開在田漢文化園、雷鋒紀念館的紅色場館;開在瀏陽中國花炮博物館、望城消防大隊等“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這樣的移動思政課,在教育部領航計劃“大學生講思政課”活動中獲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這些“特色化”的“大思政課”課程創新,不斷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劉瑛 劉芳 楊玲 記者 陽錫葉)

作者:劉瑛 劉芳 楊玲 陽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