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久治不好?3種國際標準檢查揪病因

胃食道逆流久治不好?3種國際標準檢查揪病因 精準診斷治療

胃食道逆流是國人常見疾病,典型的胃食道逆流用藥8周可有效改善病情,如果長期吃藥症狀仍未緩解,可能是「難治型胃食道逆流」,目前國際上有3種標準診斷法可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胃食道逆流發病原因和位置因人而異,」臺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協會理事長、臺北榮總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臺灣最常見檢查胃食道逆流的方式是胃鏡,但胃鏡只能看出局部問題,比如腸胃是否發炎、紅腫,「只靠病人主訴和胃鏡檢查,可能造成延誤治療和錯誤治療。」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典型」與「非典型」之分

臺灣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4.6%,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問題,「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典型與非典型之分,」花蓮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主任陳健麟指出,典型症狀就是大衆熟知的胃酸逆流及胸口灼熱「火燒心」。

(圖片來源 / 臺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

非典型症狀則有喉嚨有異物感,比如咽喉疼痛、吞嚥困難、喉嚨沙啞、胸悶胸痛,甚至慢性咳嗽、夜間氣喘、中耳炎、牙齦發炎、耳鳴等等,病人常先跑去看耳鼻喉科或心臟內科、胸腔內科,找不到問題後才轉至腸胃內科就診。

「診斷決定治療方案和療程,」陳健麟說,目前胃鏡檢查只能檢測出20%左右的患者,大多數患者可能會因此延誤正確診斷,病情因而加劇。目前治療胃食道逆流最有效的藥物爲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一般而言,病患用藥8周即可見效,如果用藥逾8周病情仍無改善,稱爲「難治型」或「頑固型」胃食道逆流,就要考慮用其他方式找出真正病因,有效治療。

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曾屏輝與臺中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連漢仲指出,目前國際上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法有3種,可突破傳統診斷胃食道逆流的困境,精準檢測出患者的發病位置和原因,其中「24小時導管式食道酸鹼度檢測」與「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都用來監測食道內胃酸逆流情況;「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則是用來檢查胃食道逆流患者是否合併食道運動功能異常。由於設備及技術,病患要做這3種檢查,多須至大醫院進行。

一名54歲女性病患長期爲食物逆流所苦,以胃食道逆流治療效果不佳,由於她合併吞嚥困難,嚴重影響生活,但胃鏡檢查顯示賁門沒有發炎也沒有鬆弛,最後透過「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發現她罹患的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導致食物堆積於食道而倒流。「這個案例說明精準診斷的重要性,」曾屏輝說。

●3種國際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法 精準檢測患者發病位置和原因

曾屏輝和連漢仲說明3種國際標準胃食道逆流診斷法的適用對象及檢查方法:

◎24小時導管式食道酸鹼度檢測(MII-pH):2017年起健保給付

→適用對象:

1.服用標準劑量的制酸藥物後,胃食道逆流症狀仍然持續的患者

2.持續出現火燒心或胃酸逆流症狀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可考慮接受這項檢查,判別臨牀上咳嗽、胸痛、胸口灼熱等症狀是否因胃食道逆流所引起

檢查方法:由鼻腔置入一條細長管線至食道內,食道這一端有感應器,具阻抗檢測及傳統食道酸鹼測定儀的功能,體外這一端連接一臺輕巧的記錄主機,可隨身攜帶。連續記錄24小時,藉由阻抗變化偵測胃食道逆流出現的時間點,計算24小時內胃酸逆流的總頻率及總時間,並瞭解逆流與臨牀症狀的相關度,提供胃食道逆流證據。

(24小時導管式食道酸鹼度檢測必須從鼻腔放置導管至食道,並隨身揹負紀錄主機。圖片來源 / 臺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

→優點:

1.管線十分細小,不致影響飲食。

2.能診斷傳統內視鏡檢查不出的病因,最常用於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良的胃食道逆流患者。

→缺點:

1.須於臉頰處固定導管防止脫落,影響外觀,檢查期間也不宜洗澡

2.患者須和導管及主機24小時形影不離,部分病人鼻腔或咽喉感覺神經較敏感,難以忍耐放置導管產生的不適,導致無法完成檢查

3.胃食道逆流症狀未必每天都會出現,24小時監測有時未能偵測到患者確切的逆流情形

◎無線電酸鹼監測膠囊(Bravo):健保無給付,需自費約3~5萬元

→適用對象:

1.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8周以上無效的頑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

2.有胃食道逆流症狀但胃鏡檢查結果爲正常的患者

3.曾接受24小時導管式食道酸鹼監測,結果模棱兩可,但無法再忍受一次導管式食道酸鹼監測者

4.不願接受導管式食道酸鹼檢查者

檢查方法:以胃鏡觀察及定位,經由口腔將酸鹼測定膠囊置入食道,固定在食道和胃的交接口上方6公分處,透過無線傳輸方式,將資料傳送到體外1公尺內的接收器。可記錄長達96小時的食道酸鹼度變化,醫師再根據檢查結果、症狀與作息記錄,評估造成患者不適的原因。

→優點:

1.無須從鼻腔置入管線,減少病人檢查時的不舒服及恐懼感

2.檢測時間拉長至96小時,提供比導管式檢查更精確的診斷效果

3.受檢時間內患者可維持正常生活和飲食,檢查完成後,無線膠囊會在1周內自然脫落隨糞便排出體外

4.不影響外觀

→缺點:費用高昂

(圖片來源 / 臺灣胃腸神經與蠕動學會)

◎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HRM):2021年起健保給付

→適用對象:

1.出現吞嚥困難或胸痛等症狀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檢查是否合併食道運動功能異常

2.有食道蠕動異常疾病如「食道弛緩不能症」的病患也會出現逆流症狀,此類病患因未能對症下藥,使用傳統抑制胃酸藥物效果不佳,可透過這項檢查查明病因

檢查方法:將具有多個測量器的導管經由鼻腔置放於食道中,導管另一端連接電腦,利用固態壓力感測器的方式量測病患食道壓力,繪製完整清楚的食道壓力圖。檢查時病患需躺在檢查牀上,配合進行吞嚥檢查,所需時間約30~60分鐘。

→優點:檢查時間短

→缺點:須忍受經鼻腔放置導管至食道內的不適

●用藥之外 手術也是治療選項

臺北榮民總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治醫師王彥博表示,胃食道逆流主要治療方式爲生活習慣調整與胃酸抑制藥物治療,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與臨牀研究發展中之內視鏡逆流治療也是治療選項。

有位60歲女性5年前出現胃食道逆流症狀,雖用藥可緩解症狀,但患者不想持續用藥,透過內視鏡與24小時導管式食道酸鹼度檢查確認是胃食道逆流疾病合併賁門疝氣,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確定食道蠕動功能正常後,接受腹腔鏡胃底摺疊手術治療後症狀緩解,達成停止用藥的心願。

盧俊良強調,根據國際規範,頑固型胃食道逆流患者如果考慮手術治療,一定要經過3種精準診斷,必要時還需會診精神科醫師排除壓力導致的臨牀症狀,經過嚴謹評估纔可進行手術,建議胃食道逆流長久不愈的患者應做更精細的檢查,以免做了無效或錯誤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