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很多老人帶孫輩不開心?育兒理念差異可能是首因,你怎麼看

小兒難養,帶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尤其是前3年,帶0-3歲的嬰幼兒就是一個保姆式服務,從寶寶降生睜開眼嚎啕大哭,到學會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誰帶誰當保姆,不是奶奶、姥姥,就是爸爸、媽媽自己。老人帶有怨氣,一般逃不了這幾種情況:

老人帶孩子,她的內心其實是渴望得到回報的,金錢的可能性最小,最多的大概是情感需求,是子女對自己的認可和陪伴,有些是爲了老有所依,擔心我不給你帶孩子,你以後不給我養老怎麼辦?有些是不服老,想繼續發光發熱。

但是受傳統文化影響,老人表達情感需求更內斂,心裡想的,嘴上大概是不會承認。

年輕人不同,你說不要那我就不買,你說不要我煮飯,那我就安心等飯吃。

老人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感,有什麼事情喜歡自己瞎猜、瞎想、瞎琢磨,年輕人哪裡懂你們那麼多內心戲。

舉個簡單的例子,桌子上吃飯,年輕人不分主次,老人有些講究座位朝向之類,坐錯了,他有意見,偏偏他又不說,一個有意見的碰到一個壓根不懂的,氣到的是誰?就像一個女生碰到鋼鐵直男一樣,被氣的永遠是生悶氣的那個。尤其是家裡隔着一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有不同生活習慣的兒媳婦。

年輕人大多憋不住話,也憋不住氣,看不慣的就一頓說了,老人相反,特能忍,其實有些話說出來就好了,可能就是一些習慣和認知的誤會,偏偏老人喜歡藏在心裡,越藏怨氣越重。

因爲帶孩子吵架的年輕人和老人不在少數,帶孩子這事,誰帶誰就擁有話語權,老人的怨氣就這樣來了。

老人說:“孩子我又不是沒帶過,還要你來教我帶嗎?我生過人、帶過人、我的孩子現在也不差,怎麼到兒媳婦這就哪哪哪都是毛病了。”

年輕人說:“對事不對人,就算你幫忙帶孩子,做錯了我就不能說了嗎?”

年輕人當甩手掌櫃,還嫌棄老人教育孩子方式不行,老人心裡當然憋屈,有怨氣。

隔代育兒是很多家庭遇到的問題,科學育兒和傳統育兒的碰撞,年輕人也覺得很難,老人辛苦沒錯,但是有些老人過於寵溺孩子,或者錯誤的教育方式,年輕人不說又怕毀了孩子。

2代人從吃喝拉撒可能都有分歧,老人和年輕人住一起,年輕人上班,老人自覺把家裡孩子、衛生全包了,但是年紀大了,體力跟不上,年輕人不搭把手,老人感覺自己呆的還不如保姆,自然心裡有怨言。

有個表姐,親媽來幫忙帶孩子,週末不到7點,全家大大小小全部喊起來,不是有出行計劃,也沒有特別的事,年輕人大多愛睡懶覺,老人大多起的很早,住一起就是互相看不慣。

教育問題上,看不得小孩子哭,見不得女兒女婿教育孩子。出去吃頓飯或者買燒烤、龍蝦什麼,會被嘮叨幾天,浪費錢、外面不乾淨……最後結果就是,不到1年,表姐把親媽送走了。

你說老人不辛苦嗎?當然辛苦,每天6點多起來給全家準備早餐,送孩子上學,買菜,洗衣服(家裡有洗衣機不用,一定要手洗),中飯,晚飯,搞衛生,陀螺一樣,忙碌的一天,不比年輕人上班輕鬆,表姐隔三差五還在朋友圈發感恩母親辛苦付出,給母親買衣服,幫忙做飯,拖地,輔導孩子作業,這是親女兒,不懂感恩嗎?做的也不差吧。

還好是親媽,要是換成婆婆,場面可能更激烈了,這樑子算是結下了。

生活習慣這事,年輕人不說,自己過得難受,說了,老人難受,甚至還覺得是嫌棄或者不尊重。可是你非得說個誰對誰錯,好像只是個人選擇問題和習慣,上升不到對錯上面來。

最後,想說的就是,一家人相親相愛,互相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家庭和諧都離不開雙方共同努力,關係需要經營,每個人都在進步和改變,能磨合就一起,磨合不了,建議分開。

今日話題:你們家孩子誰帶?家裡因爲孩子的事情鬧過什麼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