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青少年自殺?

蘇州大學附屬廣濟醫院,是一所有100年曆史的精神病專科醫院。1997年徐凱文在這裡工作時,他的牀位只有400張,去年牀位變成了1200張,漲了三倍。

徐凱文是一位精神科主治醫師,也是臨牀心理學博士,曾在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諮詢中心負責全校的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

工作了二十多年,徐凱文見證和經歷了中國人心理健康的快速惡化。他說,中國的精神障礙患病率在過去四五十年,從約1% 的患病率變成了 15%- 17% ,抑鬱症的患病率更是增加了 120 倍,從 0.05% 變成 6% 。

但問題最嚴重的,是青少年。徐凱文去年約有一萬人次的來訪,其中三分之二是青少年。

北大狀元厭學自殺、好學生爲了考第一名瘋狂內卷、北大父親因爲孩子不做作業罵他人渣......徐凱文對本站新聞講述,爲什麼越來越多青少年選擇自殺。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中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如何?

徐凱文:1997 年我從蘇州大學醫院畢業以後,第一個服務的單位就是蘇州市廣濟醫院。蘇州市廣濟醫院是一個有 100 年曆史的精神科醫院,1997 年我工作的時候只有 400 張牀位,去年牀位已經達到了 1200 張,也就是說在 20 年之內有三倍規模的增長。

中國的精神障礙的患病率在過去的四五十年當中也在直線上漲,從差不多 1% 的患病率,到現在 15%- 17% 的水平。增加的就是情緒障礙,抑鬱症的患病率增加了 120 倍,從 0.05% 變成 6% 甚至更高,焦慮障礙從 1% 點幾增加到13%,也增加了十幾倍,情緒障礙、心境障礙成爲中國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

經濟的發展同時帶來的問題是社會運轉速度越來越快,社會壓力越來越大。我們都希望掙更多的錢,住更好的、更大的房子,大家都背上了房貸,自己生活的質量反而急劇的下降了。

在教育上面就變成了追求更多更好的成績和學校。考上更好的大學,似乎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的焦慮、抑鬱這樣的一些負面的情緒壓力就成爲社會的常態了。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情緒問題。互聯網上比較流行要發瘋,我覺得這個就是反映出我們就是情緒上壓力很大,需要有宣泄的途徑。所以我覺得心理健康確實到了一個,至少大部分人都需要去讓自己生活變得更美好、更幸福,所需要解決的首要的問題。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哪類羣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最爲嚴重呢?

徐凱文:現在心理問題最突出的是青少年。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的爆發非常明顯,我們去年有近1萬人次的諮詢量,這1萬人次當中大概六七千是青少年。青少年是什麼問題呢?焦慮、易於厭學、拒學、自我傷害,甚至於有極端想法。青少年的自傷、自殺的情況就非常普遍,我可以說恐怕每個班級都有這種情況,以往幾乎是沒有的。青少年發生極端事件也非常嚴重,恐怕跟 20 年相比至少 10 倍以上吧。

青少年出問題,它是結果,不是原因。全社會的壓力最終最容易傳遞到青少年身上。比如說老師,他壓力特別大的時候,一定會影響到他的教學行爲,對吧?我們班成績考得不好,那怎麼辦?再多做卷子。那這還算輕的,那再重一點,它就可能就變成了對學生的羞辱、體罰、情感虐待。最近那個女老師和男學生的這個事情,一定意義上來說也可能跟這種壓力和倦怠有關係,性本身也是人處理情緒的一種方式。我們現在跟一些教育局合作的時候,那教育局領導也會談到說,唉,老師壓力都很大,就是這個他們也情緒容易崩潰這種狀況。

那麼家長呢?大多數是我今天在單位裡心情不愉快,工作壓力大,我回到家裡,孩子不耐煩,或者我回到家裡一看,今天孩子考試又少考了一兩分。家長先崩潰了,把孩子攻擊了一通。比如最常見的攻擊方式是,怎麼你又在玩兒手機?手機和遊戲就成爲了導火索,然後進入惡性循環。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爲什麼青少年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

徐凱文:三年疫情對青少年的影響非常大。我們現在接觸大量的個案都會說原來孩子挺好的,這三年疫情當中都是在家裡上網課,學習狀態、生活狀態都打亂了。因爲疫情需要防控措施,可能會失去一部分自由。對於孩子來說,他的適應條件能力肯定更差。

第二個層面,毫無疑問對孩子心理影響更重要的層面就是學業壓力。過度內卷和過度的壓力帶來的情緒的問題。光昨天就有三個家長找到我,有北大的校友,有北大同事的朋友,有部委的領導等等。孩子出問題了,因爲什麼原因呢?最典型的就是學習的過度競爭,我已經班裡的前三名了,我已經班裡第一名,還是焦慮的不行,焦慮到、崩潰到不能上學的程度。然後下面一個問題就是我這麼拼命努力的學習,覺都沒法好好睡,做那麼多作業,爲什麼呢?沒有答案。我吃那麼多苦要得到什麼東西?又不知道要得到什麼東西,那孩子的學習動力就一下子沒有了。

第三個層面是來自於家庭。從根本上來說,孩子的壓力是來自於家長的。越來越多的老師、校長、教育局領導都意識到這種卷是不對的,但是他們也停不下來。學校不卷,家長不答應。家長會說怎麼咱們作業佈置少了?咱們的排名是不是比在海淀區或者在朝陽區要低了?今年考上清北的人是不是少了?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爲什麼家長給孩子的壓力是最大的?

徐凱文:我們還是在用過去的經驗和人生的價值觀去衡量和理解現在的孩子。對於現在爲人父母的 70 後、 80 後、 90 後來說,可能很多人經歷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歷史,那這個歷史呢?實際上給我們非常明顯的一個經驗,就是讀書改變命運。但是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情,通過個人努力奮鬥考上好大學,獲得財富上的積累,生活的改善,是在整個國家變得越來越好這個前提下。

對於我們孩子這一代人來說,他生下來就在一個比較富裕的時代,沒有物質匱乏的這種感受。我女兒就完全對壓歲錢無感,因爲她從來不缺過錢,她不需要。今年我們稍微整理一下她收的紅包,就整理出幾萬塊錢,兩年前的都還沒拆。對咱們來說,過年壓歲錢是一年當中最快樂的時候,這是唯一有錢的時候,這一年想買的東西就指望壓歲錢去買了。

以解決物質上的需要、慾望、渴望作爲人生髮展動力,對於現在的很多孩子來說可能已經不成立了。我不需要去追求彩電、冰箱這些,房子這些東西,那我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我爲什麼而活呢?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快樂幸福從哪裡去找呢?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現在的家長普遍存在什麼問題?

徐凱文:我們總覺得孩子不夠努力,但是實際上現在的孩子,尤其是北京孩子的作業量、學習壓力、競爭的激烈程度是遠超過我們這一代人的。

前兩年過年的時候,同事跟我求援,說要我去給他孩子做危機干預,他聲稱要自殺,爲什麼呢?他說她的孩子特別渣,特別的垃圾。所以他也忍無可忍了,跟孩子吵架,孩子就威脅要自殺。那我說你孩子差在哪?他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你這麼說自己親生兒子?他說他平時工作也比較忙,也沒太關注孩子。過年了空下來去檢查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結果發現他兒子一學期有 120 次作業沒交。他說我作爲成年人,我就算不喜歡上班,我也得上班,不然我怎麼掙錢養家餬口,對吧?所以我知道他不喜歡做作業,但是你的責任就是要做作業,就像我的責任就要上班,120 次作業沒做,就是相當於曠工 120 次,那這是不是渣?他兒子不服氣,他們吵起來了。他兒子跟我女兒是同學,我就去問我女兒說交作業的情況。女兒告訴我說她們班裡女生哭着把作業做完,我說爲什麼要哭呢?是因爲十一二點還沒做完,困得不行了,但還得做,因爲每天早上要交作業。

所以我們把孩子虐到,讓他們做作業做到哭,而且不是一天兩天,是天天如此。女生比較乖,男生一半以上不交作業,男生早就反抗了,躺平了。那你說是作業多的問題還是孩子渣的問題?但是家長不理解。以他的經驗來說,不交作業就是最差的學生,最壞的孩子,最沒有責任感的孩子。是孩子沒有責任感嗎?還是作業太多了,讓他實在是沒法做。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你見過的最惡劣的親子關係是什麼樣?

徐凱文:我有一個來訪者是衡中的省狀元。進了北大以後她完全不學習,但她非常聰明,總能低空掠過,都是考 60 多分,然後她有嚴重的抑鬱自殺傾向。輔導員就讓她來找我,給她做危機干預。她跟她母親來的時候和我說,她和她母親水火不容到什麼程度?半年沒說話了。她說我跟我媽在一起 3 分鐘之內,三句話之內開始吵架, 10 分鐘之內我肯定要離家出走。她媽會不斷地攻擊她、否定她、貶低她。因爲她現在學習成績不好,就說你爲什麼不去站街?你就根本就不配在北大。她說你看我媽多控制我,一個月就 2,000 塊錢生活費,她分四次給。一個禮拜給500,就怕我錢花多了。我想了一下跟她說,你媽是爲了控制你花錢,分四次給?還是說可以跟你多說四次話?然後她就一下愣住了。我後來就把她媽叫過來,她媽聽我這樣說放聲痛哭,她說我女兒死活不肯跟我說話,所以我只有這個方式跟她多一點點互動。

所以我舉這個例子想和大家說,父母跟孩子關係搞僵了,你幹嘛呢?最後她一輩子是你仇人,她就算是哈佛畢業又怎麼樣呢?你跟孩子的關係是第一位的,這是你在這個世界上的親骨肉。跟自己的孩子都處出問題、處成仇人,這是人生最大的失敗。

孩子爲什麼會跟你反目?就是你在逼他做不喜歡的事情,不尊重他的意願。

家長要做的事情是管住自己。父母自以爲是,覺得我都是爲你好,都是給你指最好的道路,給你創造最好的條件。但是問題是,人不只爲最佳選擇而活。人的本性是我願意做自己的選擇,哪怕選錯了,這是我的事兒。如果我都是按照別人的安排去過一生的話,這不是我的人生。

我們有一次有個學生跳天橋,我們把她救了下來了。她有非常強勢的父母,強勢到什麼程度?她父母不滿意她的男朋友,就一直要逼着她分手。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呢?很簡單,孩子跟父母有一個永遠存在的巨大的優勢,就是年輕。年輕意味着什麼?年輕意味着可以犯錯誤。選錯了又怎麼樣?重新選就是了。我今年 80 歲了,已經沒得選了。我今年 18 歲,我選多少次都可以。

所以能不能尊重孩子的意願?她沒有選吸毒,沒有選殺人,沒有選自殺。她只不過選一個工作,選一個專業,選一個女朋友,選個男朋友,選錯了又怎樣?家長自以爲是的地方就是我要爲孩子安排好人生。但是就算你現在人生那麼成功,時代發生變化了,人生不可複製。

尤其是現在年輕的一代,誰願意按照別人的要求活一輩子?自己做的選擇自己才心甘情願去做。自己的路可能錯了,自己挖的坑我自己跳就是。而且跳完了就是經驗,經驗就成長了,成長了就可以選得更好了。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爲什麼青少年會爲什麼選擇自殺?

徐凱文:當一個人出現危機絕望,覺得活不下去,往往是因爲活得太痛苦。

對青少年而言,高考壓力肯定是第一位的原因。在 20 年前,大多數是因爲家庭問題,比如說父母離異,比如說家庭暴力,童年創傷經歷。近10- 20 年是學業壓力因素最突出。一天到晚有做不完的作業,考不完的試,考一場試就緊張半天,天天考,生活質量非常差,生活狀態非常糟糕。哪怕家庭條件是最好的,在最好的學校,學生的狀態是一個全身肌肉緊張的狀態,是一個在跟我們敘述學習經歷的時候渾身發抖的狀態,一個讓人特別心疼的狀態。這個事情跟她來自什麼社會階層都沒關係,億萬家財、百億家財的孩子一樣是受害者。

我們有一個大概200 多萬人的數據,是各類型的大學新生入學的時候統計的,差不多 在10 年前可能有百分之一點幾的學生在入學前有過嘗試自殺的經歷。但是現在新生入學嘗試自殺經歷的比例已經接近4%。實際上從我們現在對中小學生的研究來說,可能還不止於此。名牌大學的自殺略高,因爲他們的學業競爭更激烈。我開玩笑說,如果要使目前情況變得更糟的話,那麼接下來會製造問題的是HR。 HR 不僅只看你是從哪個學校畢業的,還要看你績點的話,又會把所有人都搞得更焦慮。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選擇自殺的孩子,有什麼共性嗎?

徐凱文:出現極端行爲的青少年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於教師家庭。

中小學教師家庭在最近這些年當中,就漸漸的,教育觀發生的扭曲和改變。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成爲優秀的對於國家社會有貢獻的人。現在都變成了追求分數,那這些教育觀是靠誰來執行的呢?老師執行。所以他自己先相信說考上好學校,考出好成績比什麼都強。首先他會要求自己的孩子,那教師家庭的孩子一方面可能受益,學習成績是不錯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成爲受害者。

比如說我有一個來訪者,把她叫做美工刀女孩。她隨身帶美工刀,身上刻得遍體鱗傷。她是典型的中學校長家庭。家庭本身問題很多,再加上這種教育觀的扭曲,學業壓力極大。所以她就通過割傷自己來應對和處理自己的壓力,甚至處理人際關係。比如說她有的時候考試想考搞緩考,她老師勸她說,誒,你其實平時學得不錯,你就考考看,是吧?但她當時當着老師的面割腕。老師也嚇死了,就同意她緩考。那她的緩考只是爲了考得分數更高一點。

實際上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狀態,叫糾結。我拼命追求的東西不是我想要的,但我還必須要拿到它,我不允許別人比我強。但是我比別人強了以後也不會讓我高興,但是我不如別人一定讓我不高興,所以怎麼選都是痛苦。

這個美工刀的女孩跟我說過一句話,我是靠打遊戲才活到現在的,就是父母不斷的給她壓力,怎麼辦?離家出走,在網吧裡過夜,在網吧裡打遊戲,就可以暫時迴避掉那些讓她痛苦的事情。

家長容易犯的錯誤,是不理解孩子的錯誤,怎麼一天到晚打遊戲,那麼喜歡玩手機?我覺得有兩點,第一點是說,你要孩子放下手機,你放下了嗎?如果你都放不下,爲什麼你認爲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能做到呢?第二點,孩子真的那麼喜歡打遊戲嗎?喜歡玩手機不是因爲玩遊戲,是玩手機是她們生活中唯一一件稍微讓她們開心或者沒有壓力的事情。她們只是躲到這個遊戲的時間當中稍微喘一口氣而已。你奪了孩子的手機,最後孩子都不活了。我的意思不是說我們應該讓孩子拼命玩遊戲,而是咱們能讓她生活中多一點美好和開心的事情嗎?非常簡單,比如說讓孩子每天睡夠 8- 9 個小時,讓孩子每天有三四個小時戶外活動,有遊戲、有活動。做到兩件事情一定會促進解決 80% 以上的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爲什麼會出現接連自殺的情況?

徐凱文:互聯網在這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放大和教學的作用。人是會有行爲模仿的,今天一個小區裡有一個孩子出了事兒,馬上就有人拍照片、拍視頻,家長羣裡很快就傳開。一個孩子割腕拍張照片,把自己割得血淋淋的照片往班級羣裡扔,明天、後天,大後天就有孩子做同樣的事情。

2010 年,我去參加處理了富士康 15 連跳的事,這是我第一次真切而且也成功地去應對和干預的危機事件。

富士康事件發生的時候,當時發生自發傳染除了手機報以外,還有一些電視臺報道,電視臺拿到整個自殺過程的視頻樓道監控,把整個視頻放出去。這帶來了一個結果——讓大家知道該如何跳樓了,需要走到陽臺,然後從樓上跳下去。

互聯網來了以後,信息傳播速度是光速的。更糟糕的是,在互聯網上還有鼓動青少年自殺的組織行爲。我們做過深入的調研,有人在互聯網上教青少年怎麼自殺、吃什麼藥,一些自殺的人,用的一模一樣的自殺方法、手段,用的藥品、服藥的方式甚至時間都是相似的,這是非常惡性的,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追究刑事責任,你怎麼可以去教孩子如何自殺?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印象最深刻的危機干預是什麼?

徐凱文:我做的危機干預可以說成功率99.9%,絕大多數來訪者現在都還好好生活。

我唯一的失敗的一例,最後這個同學還是走了。她是我們學校的博士生,才貌雙全的女生。她在博士二年級的時候,學術水平用她導師的話來講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的水平。她談戀愛了,和男朋友的關係也很好,她和父母關係也不錯,學業上很優秀,然後經濟上也沒有任何問題。她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人生狀態,但是她核心的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活着,她會覺得好像活得一直都很屈辱,屈辱的核心的東西,就是爲了獲得別人的認同和讚賞,去做所有事情,但是這不是她本心要做的事情。

她在網上發了一個帖子,我們研判她的帖子有自殺傾向,對她做了第一次的危機干預,但是她還是嘗試了自殺。但因爲我們有預防措施,所以及時的發現,及時的送醫,就把她救了回來。她在我們國內最好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兩次住院治療。住院期間她也積極地尋求治療,但是所有的藥物的治療,所有的治療方法都無效。她還是很絕望,她還是想自殺,用盡所有的辦法都沒用,我大概跟她做了 11 次諮詢。在2016年寒假期間,就是我們諮詢中斷了。我一直關注她的朋友圈,有注意到她一個人住,但像她這種情況,身邊一定要有人。我當時就聯繫了她的父母,必須要把她接回家,不能讓她一個人待着,她隨時有可能實施極端行爲的風險。但非常可惜,陰差陽錯這些措施沒有落實到位,這個女生就走了。

當我們的物質需要都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想去尋找精神上的滿足。越是優秀的人越是需要這樣子。舉個例子,我如果作爲一個科學家去做一個研究,這個研究就是把別人做的重複一遍,但是一樣可以發文章。我就覺得自己在騙自己。但是如果我做出了北斗衛星,如果我做出了ChatGPT,這種自我肯定就是真實的。

爲什麼現在青少年有那麼多問題呢?他就是在做題,就是在重複,不會產生任何新的東西,不會產生任何獨一無二的東西。清北的孩子,這麼聰明的頭腦,這麼年輕有活力的身體狀況,應該去做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而不是爲了多考幾分。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高考壓力是青少年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最大原因之一,那您如何看待現在很多小縣城的教育模式?

徐凱文:縣中模式是禍果殃民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樣的教育模式是摧毀創造力的。所謂縣城模式是什麼?就是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把教育搞得極其的功利,很扭曲,它製造了大量的心理問題。

現在 ChatGPT 時代,我們高科技競爭的是人的聰明才智,聰明才智是創權,最重要的是創造力,那創造力從哪兒來?教育應該促進和發展人的創造力,而不只是爲了分數。但是你現在要考好分,好的分數你甚至不能有創造力,因爲你跟標準答案不一樣就死定了。所以教育必須要改革。

我在北大的感受是非常真切的,北大好多省狀元的孩子進了大學以後不學習,成績一塌糊塗。你把最善於學習的人,腦子最好使的人搞得厭學了,她都不想學了,她都討厭學習,討厭科研了,那就是禍國殃民了。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來說,我覺得某中學是貧寒子弟通過高考書包翻身的途徑,這也是個謊言,因爲某中學只是一個商業模式,就是它辦分校賺很多錢,它所謂高考成績吸引更多的家長,交非常昂貴的學費的錢送自己孩子去學習而已。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那小鎮做題家呢?

徐凱文:小鎮做題家就是爲了好的成績,就是我吃那麼多苦,但是我考上了所謂名牌大學,我接下來我沒有什麼社會資源,但是我可以到上海、北京、深圳去闖蕩,我憑自己的本事努力工作有非常好的發展,讓整個家族的命運都發生大變化。

但這是時代的機遇和紅利。現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變得嚴重,就是因爲原來我付出痛苦的代價可以得到一個非常好的東西,所以我還是能夠承受這種痛苦的,但我現在付出那麼沉痛的代價,我得不到好的東西。

個人努力奮鬥上一個好的大學,獲得這個財富上的積累、生活的改善,是在整個國家變得越來越好這個前提下。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如何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徐凱文:孩子本身沒問題,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有病的,但是你給他的環境有問題,他纔出了問題。

現在整個教育環境本身都是很惡劣的,都是過度精神和內卷的狀態,普遍百分之二三十、三四十的人出了問題。

把考試難度搞得越來越高,然後就是逼得所有人都要去補課,然後這個補課又是一個劇場效應,所以惡性循環。越是經濟發達的地方,北上廣深、重慶就是經濟越好的地方,社會運轉速度越快,學業競爭壓力越大,問題越嚴重。

解決這問題其實最好的方式並不是一個個去做諮詢,或者一個去吃藥,而是我把整個教育環境改善了。我經過長期調研後發現,體育活動、文娛活動搞得多的學校,孩子睡眠能夠保證的學校,孩子出問題就很少,越是高壓的學校出問題更多。所以如果我們要解決中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本上來講,做到兩點就能夠解決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的問題,那就是讓孩子睡夠覺,一天能睡八九十個小時,讓孩子有足夠多的時間做戶外活動。

全世界的兒童們平均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是 3.14 小時,我們這代人每天玩 3- 4 個小時就好像沒有心理問題。爲什麼沒有?就是下課就玩,四點鐘就放學,放學以後還是玩。我們學習成績差了嗎?我們沒學好嗎?所以教育離開了它的根本規律纔出了問題。

本站新聞《直呼內行》:學校如何正確進行危機干預?

徐凱文:假設心理中心的老師發現了學生自殺,她不知道怎麼處理,她可能就告訴學生的班主任、輔導員,班主任輔導員也沒處理過,就告訴她領導,再告訴更多的人,但問題散播出去了,卻沒有得到解決。

形式上是危機干預,實質上變成了焦慮情緒的傳播和傳染。所以要恰當處理,不能光告訴學校領導有一個學生要自殺,而是要告訴她怎麼辦。

第一個我們是最小擴項原則,就是我只讓必須要知道的人知道這些事情,其他的人要儘可能的不讓她們知道。第二個她可能需要就醫,那按照法律規定,她的家長是有監護權的,是有知情權的。那麼我們徵求同學的同意,去跟家長聯繫,

但整個過程當中,我們的原則就是最小的擴散原則,只告訴必須要知道的人,比如她的輔導員她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