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ab匯立集團創始人及集團CEO龍沛智:出海東南亞要因地制宜
(原標題:WeLab匯立集團創始人及集團CEO龍沛智:出海東南亞要因地制宜)
2023年7月19日,《中 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佈,提出31條政策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其中包括“鼓勵民營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序參與境外項目”。同年11月底,WeLab匯立集團(以下簡稱“WeLab”)通過與PT Astra International Tbk (Astra) 共同持有的‘雅加達服務銀行’(PT Bank Jasa Jakarta,BJJ),在印度尼西亞推出了全新數字銀行“Bank Saqu”。開業不到兩個月時間,Bank Saqu在印尼已有接近20萬用戶。
近年來,中國的金融機構憑藉在數字化轉型方面積累的技術優勢與實踐經驗紛紛走出國門,成爲許多國家的當地銀行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學習榜樣。WeLab如何成功紮根印尼?WeLab的創辦人兼集團行政總裁龍沛智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WeLab依託先入優勢、強有力的合作伙伴、易於複製推廣的技術等要素快速打開了印尼市場。“未來,WeLab將繼續跟隨國家的倡議,讓在香港和內地開發的技術經驗,持續輸出到市場。”龍沛智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佈局亞太的數字銀行,大多專注於特定細分客羣。例如,香港WeLab Bank、ZA Bank、Mox Bank大多專注於財富管理;澳大利亞的 Judo Bank 和 Alex Bank 分別專注於中小型企業和消費貸款;韓國的Kakao Bank深耕加密貨幣領域;中國內地的微衆銀行則聚焦於普惠長尾客羣。
此外,東南亞本地的數字銀行也在興起,新加坡的 GXS Bank盯上了收入靈活的臨時工客羣,Finture則瞄準了信用支付賽道。
隨着東南亞的數字銀行日漸擁擠,如何突出重圍成爲了行業關注的焦點。
WeLab匯立集團創始人及集團CEO龍沛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印尼經濟發展迅猛,許多印尼年輕人身兼數職,應其財務需求設計的多重理財口袋是Bank Saqu的特色。
據悉,匯立集團擁有消費信貸、數字銀行、技術輸出三大業務板塊。截至2023年年底,匯立集團登記用戶達到6000萬,B2B企業客戶700餘戶,共有1100多名員工。
2019年4月,WeLab拿下香港金管局發出的第四張虛擬銀行牌照;經過一年多的籌備,WeLab Bank匯立銀行(以下簡稱“WeLab Bank”)於2020年7月正式開業。2023年,WeLab Bank總收入增長達到135%,增幅主要來自於貸款和財富管理“雙駕馬車”,其中貸款收入增加了128%。
如何保證“雙駕馬車”並駕齊驅?龍沛智認爲其中有三個秘訣:第一,將貸款做到“更快更便宜”,打響品牌;第二,跟主流用戶是喜歡用智能產品的年輕人的品牌合作,轉化客羣;第三,用金融科技作爲“數字底座”,創新服務。
“在消費貸款方面,我們有全港市場佔有率第一的特斯拉電動車貸款服務,並與Apple合作推出亞洲首個‘Apple產品好賞分期’計劃;在財富管理方面,我們爲客戶打造了全線上投資管理服務,提供超100只精選基金讓客戶進行投資,目前98%的客戶都獲得了正向投資回報。”龍沛智介紹。
爲了向客戶更好地提供線上投資管理服務,2022年7月,WeLab Bank推出智能理財顧問服務GoWealth,成爲亞洲主要市場內首家由非傳統銀行推出智能理財顧問服務的純數字銀行。龍沛智表示:“市面上的財富顧問產品大部分只服務高淨值客羣,而忽視了大衆市場的理財需要。另外,不少客戶經理在客戶買賣投資產品後,便不會再協助客戶追蹤投資表現。針對這些市場痛點,GoWealth爲大衆提供“目標導向”的一站式投資顧問體驗,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在手機上取得專業理財建議。我們銀行的貨架上涵蓋了很多不同地區的金融投資產品,通過算法爲客戶推薦最合適的分散投資組合。”
據瞭解,GoWealth的獨到之處,在於由WeLab Bank與AllianzGI共同研發的智能投資引擎。能夠及時運算投資計劃的“目標成功率”,提供投資建議,併爲客戶全天候管理風險。GoWealth的投資建議以12個標準投資組合爲基礎,及時模擬組合在12000個不同市場情況下長達50年的前瞻性走勢,從而給出最適合客戶而且目標成功率又最高的投資建議。在風險管理方面,GoWealth會定期更新“目標成功率”,有助客戶更容易理解投資所涉及的風險。系統會追蹤客戶的目標進度,萬一遇上市場波動影響進度,會智能提示客戶調整投資方案,助客戶持續向着目標前進。
龍沛智:與歐洲的一體化相比,在東南亞,從新加坡到印尼、馬來西亞、越南、老撾,每個國家的貨幣、監管差異較大,很難同時拓展至多個國家,因此我們採取逐個佈局的方式。
其次,要善用當地人。一些銀行出海失敗的案例,是因爲想靠外來人管當地的人,這樣會“水土不服”。
最後,各國的金融科技和數字化轉型的節奏不同。去年10月份,我們管理團隊去了越南做研究,發現它和五年前的印尼類似,已經有一些巨頭佈局了。
增設銀行對我們來說費時費力。我們之所以選擇和匯豐合作,就是因爲匯豐在牌照、品牌、網絡等方面已在當地打下了基礎。
總而言之,如果是龐大的市場機會,我們纔會花兩三年的時間深耕。如果是新興市場,或者經濟環境不是特別好,我們會用輕資產、更快捷的方式,例如B2B技術輸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