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修復的郵儲銀行,爲何遭李嘉誠持續拋售?

文 / 七公

背靠中國郵政,網點遍佈祖國大江南北,依託獨一無二的“自營+代理”運營模式,郵儲銀行向來是行業內特別的存在,方方面面都很有看頭。

不過,囿於近幾年宏觀經濟深度調整,同業競爭烈度加劇,國內信貸需求偏弱,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持續下調等因素,郵儲銀行也和大部分同業一樣,面臨着來自週期底部的挑戰。

其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2603.49億元,比2023年同期微增0.09%;實現歸母淨利潤爲758.18億元,比2023年同期微增0.22%。

相較中期報告時營收、歸母淨利潤雙雙“退坡”的情形,郵儲銀行展現出溫和修復的姿態,但整體來看,成長力式微。

一、業績溫和修復,但成長乏力

聚焦單季財務表現,2024年第三季度,郵儲銀行的營收爲835.60億元,同比增長0.50%;歸母淨利潤270.03億元,同比增長3.50%;扣非後淨利潤爲269.23億元,同比增長3.17%。

而在2024年第二季度,郵儲銀行的營收、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64%、1.7%、1.55%。

對比之下,不難看出,郵儲銀行(601658.SH、01658.HK)的增速有所提振,創收和創利能力得到改善。

但回撥時鐘,情況又有不一樣。實際上,於2020-2022年曆年的第三季度,郵儲銀行的營收增速最低也有1.68%,歸屬淨利潤和扣非淨利潤增速均保持着兩位數的“快跑”。

換言之,當前郵儲銀行的增勢(增速回正)更多是一種微弱的反彈,並非真正的成長。

再把目光投向整個前三季度,大抵能佐證這一觀點。2021-2024年的1-3Q,其營收增速從10.22%放緩到0.50%,歸母淨利潤增速從22.07%放緩到3.50%,扣非淨利潤增速從22.71%放緩到3.17%,已然出現了“漲不動”的跡象。

劃分業務板塊,2024年前三季度,得益於堅持“量價險”均衡的發展策略,加強定價精細化管理,郵儲銀行的利息淨收入爲2149.47億元,同比增長1.46%,爲穩住營收大盤做出不小貢獻。

核心指標淨息差爲1.89%,環比繼續下行2bps,雖然降幅在收窄,但下行趨勢並未改變。

由於我國的商業銀行的主業是存貸款,即用放出去的貸款、做出去的投資的收益總和,減去拉存款支付的利息,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坐吃利差,所以淨息差走低就會顯著“掣肘”淨利潤的增長。

非息收入這塊,報告期內,該行非息收入454.02億元,同比下滑5.95%。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爲207.15億元,同比下滑12.65%。

郵儲銀行解釋稱,此項收入的下滑主要是受“報行合一”政策影響,代理保險業務收入減少所致,預計四季度高基數效應減弱後,中收增長壓力或有所減輕。

總體來講,郵儲銀行這份“成績單”流露出的還是承壓狀態。

二、不良貸款顯擡頭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在業績溫和修復的同時,郵儲銀行的資產質量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不良貸款有擡頭的苗頭。

截至2024年9月末,郵儲銀行客戶貸款總額爲8.78萬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7.74%;不良貸款餘額爲754.60億元,較2023年末增加80億元;不良貸款率0.86%,較2023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環比亦上升0.02個百分點。

圖源:郵儲銀行財報

根據國投證券測算,郵儲銀行2024年前三季度不良生成率(累計,年化)爲0.79%,環比微升5bps,預計主要是個人貸款不良生成率上升所致。

拉長視線,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長期低於1,處在賽道前列。

但僅就本期來說,郵儲銀行卻是國有六大行裡,唯一的不良貸款指標“雙升”的選手。不單如此,於報告期末,該行的逾期貸款餘額爲達到975.68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35.39億元,增幅24.13%;逾期率也達到1.11%,亦較上年末擡升0.20個百分點。

這意味着,郵儲銀行後續的資產質量或不容樂觀。

而在硬幣的背面,郵儲銀行的資金“安全墊”、利潤“蓄水池”——撥備覆蓋率卻在逐漸變薄、縮小。

截至2024年9月末,郵儲銀行的撥備覆蓋率爲301.88%,較上年末的347.57%大幅下跌45.69%,較上年同期的363.91%驟降62.03%。

要知道,該行2021年末的撥備覆蓋率一度高達418.61%,是國有六大行中的風控“尖子生”。由此可見,其通過釋放撥備以支撐利潤增速。

此外,截至2024年9月末,郵儲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9.42%,較2023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發展動能在減弱。

有句話一語中的,“經營銀行就是經營風險,守住風險就是守住效益”。深入金融業態的本質,這幾年的趨勢是,越是遭遇外部波動加大的行情,越要重視審慎經營和風險的可控性;越是在不確定性的環境,越要強調“反脆弱”,錘鍊應對挫折時的韌性、彈性,以快速修復和調適狀態。

這其中,守住“低不良、高撥備”的局面尤爲重要。

三、“首富”減持背後的考量

今年以來,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銀行股都一騎絕塵,尤其是國有六大行,股價更是屢創新高。

站在“風口”上,加上穩健的業績,郵儲銀行H股從年初3.73港元/股的價格一路上揚,10月7日盤中一度飆至5.39港元/股,區間漲幅高達44.5%。

隨後,郵儲銀行H股持續回撤,截至11月13日,報收4.48港元/股,年內累計漲幅收窄至20%。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郵儲銀行發佈2024年三季報的同日,聯交所披露,香港首富李嘉誠及其子李澤鉅以4.6294港元/股的均價,減持郵儲銀行H股2015.3萬股股份,“套現”約9329.63萬港元。

據《節點財經》瞭解,李嘉誠父子算是郵儲銀行的基石股東了。早在該行於2016年9月赴港上市時,李嘉誠就通過衍生工具掛鉤票據間接投資了郵儲銀行,之後,他將掛鉤票據轉化成公司實股,持股22.67億股郵儲銀行H股,佔到了流通股份的11.42%。

最近兩年,李嘉誠對郵儲銀行一直都有減持動作。2022年和2023年,其分別賣出5萬股和2249萬股。

進入2024年,這一行動顯著提速。公開資料顯示,僅在10月份,李氏父子就於14日、17日、24日先手3次拋售郵儲銀行H股,拋售數量分別爲7851.7萬股、2280.1萬股、3573.4萬股。粗略計算,獲得現金超7.33億港元。

“首富”的大手筆減持,難免引發外界對郵儲銀行“信心不足”的擔憂。

雖然長江實業集團表示,減持部分郵儲銀行股份屬基金會的日常財務運作,與郵儲銀行的經營發展無關,二者一直保持着良好關係。

但市場猜測,股東選擇在股價高位時減持,往往是出於對自身投資收益最大化的考慮,但具體到郵儲銀行,或許也與其業績走弱、預期降溫有關。

*題圖爲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