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補助藏弊案?他爆業界鬼故事:拿到錢跟政客三七分
文化補助預算刪減議題近日引發爭論。(示意圖/資料照)
在野審總預算刪減文化補助引發爭論,甚至有畫師承認靠補助生活,喊「對我就是要飯仔」,熱議不斷。粉專「文翔政論」爆料,文化圈價值觀僵化,弊案叢生,業界不少鬼故事,還聽說曾經有人拿到補助後,給大力幫忙的政治人物三七分成,七分是人家的,三分纔是真正賞給你的補助。
文翔政論近日發文表示,臺灣影視業最糟糕的是什麼?就是「補助」,不是補助不好,而是過度依賴補助,靠自己根本活不下去的悲哀。臺灣被困在補助迴圈中,審查補助的評審跟來申請補助的人,根本就同一批人,大風吹換個椅子而已,你今天審我的,明天我審你的,大家皆大歡喜。最糟糕的是小圈圈思想,臺灣近幾年的電影、戲劇被類似的價值觀給佔領,不是這些價值觀不好,而是不能全是這些吧?偏偏審查羣又同一羣人。
文翔政論直言,他們當然有專業,但整個文化圈都僵化了,不服這些人的價值觀跟理念根本不用混。久而久之,弊案叢生,業界不少鬼故事傳來傳去,還聽說曾經有人拿到補助之後,給大力幫忙的政治人物三七分成,七分是人家的,三分纔是真正賞給你的補助。
文翔政論提到,臺灣影劇最大問題在於元素永遠蓋過腳本,影劇最重要是什麼?腳本腳本還是腳本,腳本不好就是白搭,然而,臺灣影劇卻好像完全不在乎腳本,臺詞寫得一蹋糊塗,劇情轉折跟人設崩壞之嚴重,出什麼問題?
文翔政論強調,因爲臺灣總把「元素」擺在第一,比如爲了懸疑而懸疑,爲了轉折而轉折,爲了凸顯「性平」元素而寫一套劇本,爲了凸顯「移工問題」寫一個劇本。而且更搞笑的是,看了標題就大概知道這些元素的補助從何來,比如凸顯了客家,因爲拿客委會預算,業配置入成這樣還想笑中國大陸?爲何看不下去臺灣片,就是這原因,因爲根本不是享受這劇本,自己是在看一堆議題的置入,在看一堆政府宣導。
文翔政論直呼。「補助最好全刪光!這就是我的態度,讓他們回到原始的市場叢林法則挑戰看看,我也好奇到時候他們會拍什麼來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