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探訪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產:當“捕鳥人”變身“護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電題:探訪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產:當“捕鳥人”變身“護鳥人”

中新社記者劉亮

嘰嘰喳喳、咕咕啾啾……幾陣悠長而清脆的“鳥叫聲”吸引了來訪記者們的注意。

聲音的來源是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鳥哨的傳承人金偉國。他12歲起便開始和父親、祖父學習鳥哨技藝,能模仿30多種鳥的叫聲。過去,鳥哨技藝曾是上海崇明島上捕鳥人的誘鳥工具之一,如今卻被賦予了新使命。

兩個月前,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作爲該棲息地重要組成部分的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即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東灘保護區”),成功晉升爲上海首個世界自然遺產。

9月20日,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的鳥類。中新社記者周孫榆攝東灘保護區是全球鳥類遷徙“東亞—澳大利西亞”線上的重要中轉站,也是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生態敏感區。

申遺成功的消息令金偉國感到振奮,這不僅意味着東灘保護區多年來的工作獲得了國際認可,同時也爲未來更好地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爲候鳥營造優質棲息地提供了有利條件。

東灘保護區的生態“保衛戰”由來已久。20世紀90年代末,外來入侵植物互花米草開始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快速擴散蔓延,影響到遷徙鳥類在灘塗溼地的取食和休息。2013年,崇明東灘啓動生態修復項目,保護區實施互花米草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工程。

東灘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樑說,這是迄今爲止國內外生態保護、溼地修復領域投入最大、規模最大的工程之一。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有效地控制了互花米草生長擴張並修復鳥類棲息地功能,維持和擴大了鳥類種羣數量,對提升中國濱海溼地生態系統修復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溼地修復後,鳥類數量逐漸提升。目前,保護區共記錄到各種鳥類300種,包括22種全球瀕危物種、19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和5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去年底,保護區還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在灘塗上覓食。

生態環境的修復,也離不開背後每一位候鳥守護人的辛勤付出。

金偉國回憶,以前東灘工作條件艱苦,沒有像樣的房子,夜間照明也成問題,吃飯靠自帶的米和菜簡單充飢。現在條件好了,但自己每日仍凌晨三四點便起身摸黑準備工作,一般直至中午才能稍作歇息。支竹竿、佈網、拽繩……日復一日,金偉國已默默延續了26個春秋。工作雖辛苦,但金偉國覺得,這麼多年來,能以“一技之長”爲保護候鳥生息繁衍作一點貢獻,值得。

9月20日,金偉國在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受媒體採訪。中新社記者周孫榆攝溼地的修[8kb0g9.anyintz.com)復見證了鳥類數量回歸,也見證了金偉國從“捕鳥人”到“護鳥人”的身份轉變。

過去,崇明當地人靠灘吃灘,金偉國也不[5fuhqs.60ri.com)例外。20世紀90年代開始,崇明東灘的野生鳥類資源越來越少,捕鳥生意做到了頭,他便轉行當起泥瓦工。

1998年,金偉國的人生軌跡迎來轉折。那年,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經上海市政府批准建立,科研人員要研究鳥類,但抓到的鳥[7a2g9o.91qzone.com)太少,無法開展正常科研。於是,在東灘地區小有名氣的“金哨子”金偉國,被請來協助鳥類環志科研,重新吹起鳥哨。

鳥類環志,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給鳥類佩戴特殊的標記,如金屬環或其他形式標識,以此追蹤鳥類[skiqha.0557h.com)的遷徙路徑、活動範圍等信息。“這對於瞭解鳥類的遷徙規律和保護瀕危物種至關重要。”東灘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高級工程師吳巍說。

吳巍介紹,鳥哨技藝在保護候鳥上有着重要特殊性。通過鳥哨模仿不同鳥類的叫聲,能[hyi46u.ant-sg.com)實現對目標鳥類的精準捕捉,提高環志工作的捕捉效率。同時,使用鳥哨誘鳥的成本較低,無需複雜設備和大量人力投入,減少了捕捉過程對候鳥的影響。

“要保護好候鳥,鳥哨的傳統技藝不能丟。”現已年過六旬的金偉國說,如今自己已“後繼[aw1pb4.ausilk.net)有人”,也希望這項技藝在一代代“鳥哨人”的傳承中,繼續見證候鳥在東灘溼地上生生不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