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2傳染病雙創5年新高 屈公病印度境外移入增3例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狀況。記者李青縈/攝影

出國旅遊復甦,今年兩種蚊媒傳染病齊創5年同期新高。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暑假出國潮影響,今年登革熱今年累計183例、屈公病累計9例,都寫下5年同期新高,提醒赴南亞和東南亞注意防蚊。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屈公病上週新增3例境外移入,爲2019年10月以來單週新高。屈公病今年累計9例,感染國家分別爲印度4例、菲律賓3例、印尼1例、馬來西亞1例。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新增的3例均來自印度,包括北部2例爲30多歲及40多歲女性一起到印度旅遊,在印度時已有症狀,包括頭痛、關節痛、骨頭痛、發燒、倦怠、四肢紅疹,入境後當日就醫通報確診屈公病,目前在家休養。另有1例爲外籍人士,爲中部20多歲男性,8月中旬自印度入境隔日出現發燒、關節痛,症狀持續2日後就醫通報確診屈公病,發病後一週離境返國。

羅一鈞表示,暑假收假時期爲好發階段,2019年因境外移入屈公病暴增,全年95例,以緬甸爲主,導致7月至10月雙北屈公病本土疫情共計21例,中和區佔15例。

在登革熱部分,郭宏偉說,近一個月境外移入則自泰國爲多,28例當中,泰國佔11例。鄰近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其中印尼、柬埔寨、寮國及越南疫情上升,泰國疫情處上下波動。

林詠青說,屈公病與登革熱都是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傳播,並不會直接人傳人,發病初期症狀相似,但是屈公病七成患者會有明顯的關節疼動,並且五成病人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染感。

疾管署提醒,登革熱的潛伏期有3至14天,國人在國外遭感染後可能回國才發病,而這些回到居住地後始發病的個案,若受到斑蚊的叮咬,此斑蚊經8至12天后,將具有傳染登革熱病毒的能力,增加本土病例發生風險,因此民衆如前往登革熱、屈公病等蚊媒傳播疾病流行國家時應留意防蚊措施,穿着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之防蚊藥劑,減少受蚊子叮咬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