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購物車很「清真」?東南亞「抵制以色列」運動的明潮暗湧

以色列轟炸加薩以來,印尼與馬來西亞網路掀起抵制熱潮,拒絕消費支持過以色列的品牌。 圖/路透社

文/巫文滔、李政豪

以巴衝突自10月7日發展至今,一再牽動東南亞的情緒。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因被視爲與以色列關係密切,而遭受馬來西亞與印尼兩國穆斯林羣衆的抵制,被杯葛的品牌苦於迴應憤怒民衆的抗議。雖然兩國穆斯林抗議的原因和形式相差無幾,但馬、印官方在抵制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依然存在不同路線。

由巴勒斯坦人發起的「抵制、撤資、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Movement,簡稱「BDS運動」)最早於2005年成立組織,主要倡議是抵制以色列的產品,現在風行於網路的抵制產品清單早在2017年已出現。有鑑於以巴衝突並非近期議題,主流輿論忽略的兩大問題值得深思:其一是爲何抵制運動20年來時有所聞、時有人呼應,卻在這次才引爆成國際級別的串聯現象?其二,同樣身爲對穆斯林羣體有高壓管制的中國政府,爲何能在這次示威潮下華麗轉身、絲毫不受影響?

▌模糊的訊號:印尼民間踊躍、政府迴避

過去一個月來,愈來愈多印尼穆斯林在消費時,會查看相關產品有沒有在抵制名單上。「我要抵制以色列產品,」一位33歲家庭主婦說,她自豪地展示了要避免的商品和品牌清單,從海倫仙杜斯、品客洋芋片、肯德基到麥當勞等等。目前流傳121個與以色列相關的產品,雖然圖片都沒有清楚說明這些產品與以色列的具體關係,但是家庭主婦和中產消費者在謹慎購物同時,也會在Tik Tok或社羣平臺炫耀自己的購物籃非常「清真」(halal,意爲符合伊斯蘭教規的事物)。

基本上,該清單每天都會增加1到2個產品,看似永無止境。很多被涉及的公司開始使用折扣和買一送一策略來挽回消費者的信任,但反而更激起民衆的自豪感:

「他們一定怕得要命,所以才這樣迴應我們!」

東南亞社羣平臺流傳着許多國際品牌清單,據聞這些品牌曾支持以色列,因此遭到許多慕斯林社羣抵制,做爲聲援加薩和巴勒斯坦的一部分。 圖/Facebook

這種策略也得到知識分子的支持,並且引用過往例子來合理化。印尼中東研究中心的地緣政治分析師Dina Sulaeman表示,「如果這種措施足以在1990年代推翻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我們當然也能對以色列做同樣的事。」印尼最高宗教學者理事會(MUI)也在11月8日發佈今年第83號教令(Fatwa),禁止購買支持以色列侵略行爲的製造商產品,主席稱這項教令是支持巴勒斯坦獨立的承諾,現在購買這些產品屬於教義上禁忌(haram)之事。

但是,印尼官方則給出非常模糊的訊號。工業部代理部長10月中歡迎抵制運動的發展以維護印尼本土產品,但短短一星期不到,該代理部長卻說工業部並不鼓勵也不拒絕抵制運動,該部門只會專注本土產業發展與轉型。隨後,貿易部長也配合說明抵制不抵制都是人民的自由,『隨他們去抵制』。

根據印尼中央統計局(BPS)數據顯示,從2023年1月到2023年9月,印尼從以色列的進口總值達到1440萬美元。迄今爲止,印尼已使用過多項以色列公司製造的技術,包括無人機(UAV)Aerostar、用於AH-64E阿帕契直升機的飛行員頭盔以及Cellebrite網路技術等。當記者詢問國防部長暨總統候選人普拉博沃(Prabowo Subianto)印尼是否可能對以色列主要武器系統(Alutsista)實施抵制時,普拉博沃不予置評。他只強調印尼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將遵循總統佐科威(Jokowi Dodo)的指示。

同樣的曖昧立場也發生在佐科威身上。早在2016年時,他本人高調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佔領行爲,並呼籲伊斯蘭世界同胞抵制相關產品以迴應以國的恐怖主義行動。「巴勒斯坦人的鬥志也是我們的鬥爭」,這句話蕩氣迴腸。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國內卻少見總統有鼓勵或倡議抵制行爲。

不過佐科威更常倡議人道救援,11月4日,佐科威親自前往雅加達的哈利姆·珀達納庫蘇馬空軍基地,送出重達51.5噸的人道援助物資至加薩,包括醫療設備、毛毯、帳篷等等,並將由兩架C-130力士型飛機和一架印尼鷹航的波音737飛機運送。佐科威強調這是印尼人民的團結表現,重申印尼將永遠支持巴勒斯坦。

除了給出物資以外,我們並沒有看到總統本人像馬來西亞首相安華一般,站在最前線企圖領導民間運動走向。佐科威似乎要與運動保持距離,5日於雅加達舉行的大型示威運動,一樣不見總統人影。人資與文化部長、外交部長以及宗教部長皆參與這場集會,並說明這是總統命令,旨在傳達政府對巴勒斯坦支持的立場,但對抵制運動的立場依然模糊不清。

爲聲援巴勒斯坦人民,印尼總統佐科威對外表態印尼「積極援助加薩」,還送出大批人道物資,但並未明確支持國內的抵制以色列產品運動。 圖/美聯社

▌抵制聲浪有異議:總統大選前的印尼

部分印尼政治精英也直接表示對抵制運動的不滿,如前副總統Jusuf Kalla認爲,抵制以色列產品並不能有效停止以色列對加薩的侵略行爲,據他理解「以色列的產品並沒有進入印尼」。他反而建議總統以人道主義名義團結友邦比較實際。也有國會議員察覺,印尼官方始終沒有對BDS運動給出明確指令。中小企業協會秘書長也呼籲政府趕快頒佈公開法令,因爲許多領域企業主只等政府的明確訊號才能集體行動。各界不停施壓政府以讓BDS運動國家化。

印尼溫和立場的民間宗教組織Muhammadiyah也對抵制運動提供不一致的建議,其秘書長Abdul Mu'ti教授雖然對MUI的抵制教令表示讚賞。然而Mu'ti也提到,當前社會的現實是人們往往難以執行。他認爲,民間通常採取實用主義,經常忽視產品的生產者是何者。該組織擁有2900萬會員,是印尼的第二大伊斯蘭組織。

有些上班族也表示,他們還是會到麥當勞用餐,因爲環境乾淨舒適又適合工作。而且,在尚不清楚產品與巴勒斯坦種族滅絕的關係前,他們不會停止消費相關產品。被問及以色列的麥當勞供餐給以軍一事,受訪者也很清楚知道印尼麥當勞所有權與國際麥當勞的不同。

可以推測,印尼羣衆相比起馬來西亞,在抵制運動中還有一定冷靜的聲音,可能與官方模糊不清的立場有巨大關聯。至於政府爲何表現如此剋制,Ferooze Ali 相信印尼政府及部長們現在更專注即將到來的2024年大選,因此更關注本地利益。或許很像Jusuf Kalla等精英的想法:經濟發展帶來的政治利益,遠大於BDS運動所能產生的利益。

加薩戰事爆發逾一個月,印尼穆斯林羣衆極力聲援巴勒斯坦人,但政府態度卻曖昧不明。圖爲雅加達11月5日大型示威遊行。 圖/歐新社

▌政府積極投入:馬來西亞的大抵制潮

同爲東南亞、穆斯林爲主的國家,馬來西亞則呈現另一種對照狀態,展現在官方支持下的BDS運動發展潛能。

在以色列對哈瑪斯宣戰後,馬來西亞除了舉辦數場大型集會,由政府、首相安華與在野黨共同親自聲援,各界也響應抵制猶太產品。其中,馬來西亞聯邦宗教司辦公室更在11月7日公告指導民衆杯葛猶太產品,讓馬來穆斯林更積極參與抵制運動。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講師 Ferooze Ali 指出,馬來西亞伊斯蘭發展局(JAKIM)的法令具有法律約束力,任何從該局傳答的指令都能對馬來西亞穆斯林的心理產生重大影響。

因此,在政府背書下,抵制運動近1個月來沒有冷卻跡象,雖然數家公司表明了人道立場與捐贈資金給加薩,如馬來西亞麥當勞和叫車平Grab臺都捐贈100萬令吉給巴勒斯坦,也難獲當地穆斯林的信任。例如吉打州亞羅士打市就有一家麥當勞銷售額下跌50%,還有其他麥當勞門市也被迫讓兼職人員暫時停工。

Ferooze Ali還指出,馬來西亞抵制運動可以追溯到2002年。BDS運動後來經營基層路線,積極倡導在巴勒斯坦課題上參與抵制的必要性,在該國吸引了大量支持者。Ferooze也提醒,不要忽略穆斯林羣體的挫折感,由於馬來西亞與以色列沒有正式外交關係,反而沒有相應措施來制裁以色列。因此,抵制運動成爲可行且理想的目標,也符合非暴力的方式。

同樣於今年初發生的瑞典極右派政治人物焚燒《可蘭經》事件,馬來西亞社會也出現過抵制瑞典產品的聲音。馬來西亞伊斯蘭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 Syaza Shukri受訪認爲,兩起事件給予穆斯林的感受並不相同。『不能拿抵制瑞典的因素,與這次抵制對象(以色列)進行類比。瑞典的事件是由個別政治行爲者引起的,但這次美國和以色列是以國家力量對巴勒斯坦進行攻擊。』

2022年初瑞典發生焚燒古蘭經事件,馬來西亞亦有呼籲抵制瑞典產品的聲浪。但專家認爲瑞典事件乃個人行爲引發,與西方政府力挺以色列的層次並不相同。 圖/美聯社

▌中國的華麗轉身:主導反西方敘事的壓迫者

一波波針對以巴衝突掀起的BDS運動當中,也出現對中國角色的討論──如果壓迫或屠殺巴勒斯坦同胞就會受到國際穆斯林的抵制,那爲何深陷新疆集中營醜聞的中國,從來沒有引來東南亞穆斯林的羣體抗議?

11月5日由印尼宗教領袖主導,連同印度教及基督教協助發起的集會中,我們可以從集會六大宣言中第4項,看出他們對中國的態度:

可見,印尼主流意見並不把中國視爲壓迫者,反而是對巴勒斯坦友好的國家。這在部分中文讀者眼中可能是種矛盾,但至少有3個理由導致此情形:

首先,此次以巴衝突中,當中國在聯合國表決,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立場一致,即要求加薩地區停火、讓援助物資進入,這與美國和以色列立場完全對立。

第二,中國嘗試主導了戰爭責任的輿論。英國獨立智庫戰略對話機構(Institute for Strategic Dialogue)報告書指出,中國一直在利用以色列和加薩的悲劇建立自己的敘事,助長進一步暴力並傳播虛假和未經證實的訊息。中國在社羣散佈反西方敘事,尤其強調美國和英國的同謀,指責西方的虛僞和「雙重標準」阻礙了和平進程,中國敘事成功加深穆斯林羣體對西方世界的不信任。

報告也指出,中國在傳播以巴衝突的新聞時,刻意強調西方媒體報導完全忽略巴勒斯坦當地人的聲音。在巴勒斯坦服務的中國外交官張和清及在歐盟的《中國日報》編輯陳衛華日前都在社羣分享訊息,強調西方媒體過度偏袒以色列人,而刻意忽視巴勒斯坦人被屠殺的苦難。

第三,東南亞穆斯林對議題的熟悉度也有差異。Ferooze Ali 解釋,馬來西亞確實有些小型非政府組織,曾經帶頭髮起抵制中國新疆政府與官員的運動,但礙於缺乏資金和投入時間,無法達到大規模程度。比起新疆這個新興課題,以巴衝突已經根植在穆斯林羣體的心中足足75年。

最後,不免也與伊斯蘭宗教有關,這場戰爭不僅影響巴勒斯坦人,還影響了伊斯蘭的第三座聖地,即阿克薩清真寺的地位。惟這些因素在新疆問題中並不明顯,種種因素疊加起來,或許就是中國此次能在輿論場中華麗轉身、甚至主導反西方敘事的原因。

中國迫害爲吳爾等穆斯林人權問題,2022年曾引發印尼民衆呼籲抵制北京冬奧的聲音。圖爲當時雅加達街頭的抗議民衆。 圖/美聯社

(巫文滔負責採訪與馬來西亞部分,李政豪處理新加坡與印尼資料)

責任編輯/王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