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18歲在技校失蹤,以爲他厭學就辦了退學,可他至今未歸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5022位真人故事

“有智,我的兒,你別走,別走……”我聲嘶力竭地呼喊着,伸着手臂想要抓住那個漸行漸遠的身影,可是雙腿卻像綁了萬斤巨石一樣無法追趕過去。

“老伴,你醒醒,又做噩夢了?”當我被老伴叫醒,才從噩夢中掙脫出來,而枕畔早已溼透。人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而我卻爲音訊全無的兒子流了無數次的淚。

18年前,我的兒子姜有智在西寧技校失蹤。之前他曾因曠課三天被老師訓責,差點被開除,在我的求情下,他才得以繼續留下讀書。不料一個月後,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失蹤了。

本以爲他可能因厭學,或跟老師跟我賭氣而出走,過段時間就會回家。不料自此銷聲匿跡,再無音訊,讓我從此也陷入了無盡的思念和愧疚之中。

(尋找兒子的海報)

我叫姜偉幫,今年57歲。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黃家寨鎮楊寨村人。我和孩子媽媽 1987 年結的婚,1988 年 4 月 19 日,我們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寶貝——大兒子姜有智。他誕生的那一刻,彷彿是上天賜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有智剛出生時,皮膚白嫩得如同剛剝了殼的雞蛋,那厚道的長相,虎頭虎腦的模樣,真是可愛至極,讓人忍不住想要親親他、抱抱他。只是這孩子長大後性格比較靦腆,不太愛講話,有事總是藏在心裡。

我們只是土生土長的農民,生活的重心就是那片賴以生存的土地。農忙時節,我們在田間辛勤勞作;農閒的時候,爲了能讓家裡的日子過得寬裕些,我們就出去打工,掙些辛苦錢。而孩子們,只能留給爺爺奶奶照顧。

兩位老人對有智十分溺愛,在學習方面也沒有嚴格要求。或許是因爲這樣寬鬆的環境,有智的讀書成績一直很一般。初中畢業後,他就不願意再繼續讀書了。

雖說有智不是讀書的那塊料,但在學校裡,他從來都不是那種調皮搗蛋、惹是生非的壞學生。

(兒子是個忠厚靦腆的孩子)

初中畢業時,他還只是個未成年的孩子,留在家裡無所事事,出去打工年齡又不夠。就在我們爲此感到發愁的時候,剛好有個技校在我們鎮上進行招生宣傳。我心想,讓孩子學個一技之長,將來也能有個謀生的手段,總比單純靠賣力氣打工要強得多。於是,和孩子媽媽商量後,我們給有智報了名。

2006 年 9 月,我們把孩子送到了西寧技校。在送他去之前,有智自己也是願意去的。然而,沒過多久,技校的老師就給我打來了電話,讓我過去一趟。老師說,有智一連曠了三天課,按照學校的規定,要開除他。聽到這個消息,我氣得火冒三丈。

我們家的經濟條件很差,要養活三個孩子,兩個老人,生活的重擔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每天去做小工,辛辛苦苦一整天,才掙 15 塊錢,累得腰痠腿軟。爲了供他讀書,學費都是東拼西湊來的,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他卻不好好珍惜,如此浪費父母的血汗錢,讓我怎能不生氣?

盛怒之下我就想:既然他不願意讀,那就讓他回來,別再繼續浪費錢了。可孩子的媽媽卻勸我,讓我跟學校老師說說好話,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留下來繼續讀。看着孩子媽媽那充滿期待和擔憂的眼神,我心軟了。

於是,我趕到學校,把孩子嚴厲地訓了一頓。之後,我又拉下顏面,跟老師和校長苦苦求情,講述我們家庭的困難,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最終,他們被我的真誠所打動,答應把孩子留下來。

(請網友們留意我兒子各方面的信息)

在那之後的日子裡,老師沒再給我打電話。我以爲孩子經過這次的教訓,已經痛改前非,開始認真學習了,可我沒想到一個月後竟發生了大事。

那天,我突然接到老師打來的電話,他說星期天(10 月 20 日)晚上 6 點左右,孩子把買的幾個饅頭放到宿舍的牀上,然後一聲不吭就出去了,再也沒回來。這些都是宿舍的同學後來告訴老師的。

聽到這個消息,我整個人都蒙了。擔憂和恐懼像一張無形的網,緊緊地束縛着我的心。我憂心如焚,但爲了不讓家人擔心,我選擇獨自承擔這份沉重,沒有把這件事告訴他們,而是一個人匆匆忙忙地跑到了技校。

到達技校後,我迫不及待地詢問老師孩子的情況,可得到的還是之前那番說辭。老師一臉無奈地說:“我也在校裡校外找了一圈,但是沒找到。”

我又問他有沒有詢問過其他學生,孩子走之前可否告知他去了哪裡。老師搖了搖頭,說:“問過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這孩子一直性格內向,寡言少語,就算有什麼事也不願意對別人講。”

(志願者幫我做的尋子海報)

我滿心焦慮,試圖從其他方面尋找線索。我問老師和同學們,他可是跟別人發生過矛盾,然後賭氣出去了。然而,他們都紛紛搖頭,表示沒有這樣的情況。而且這孩子也沒有上網的嗜好,不可能去網吧。

我不禁有些懷疑孩子也許又因爲曠課被老師訓斥了,所以才負氣出走。但當我提出這個疑問時,老師卻堅決否認孩子失蹤前遭到過訓斥,似乎是怕擔責任。

沒有任何明確的線索,我只能在西寧的大街小巷盲目地尋找。那些日子,我彷彿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之中,每一條街道、每一個角落都可能隱藏着孩子的身影。我從清晨走到黃昏,從繁華的市區走到偏僻的小巷,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地方。

孩子失蹤後的第四天,突然有了一絲希望的曙光。有人說在西寧湟光附近看見孩子了,我激動萬分,一刻也不敢耽擱,立刻就奔赴那裡尋找。

我滿心期待地趕到西寧湟光,眼睛不停地在人羣中搜索,不放過任何一個相似的身影。每一個路過的年輕人,我都要仔細端詳一番,生怕錯過任何可能的線索。

然而,經過漫長而焦急的尋找,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孩子的蹤跡。那一刻,滿懷的希望瞬間化作了泡影,心如被重石砸落在冰湖底。

(如今我已年過半百,仍在苦苦尋找兒子)

我在西寧找了幾天,恨不得把那些巷道翻個底朝天。每走過一條街道,我的心就多一分沉重;每詢問一個路人,我的希望就多一分破滅。我疲憊不堪,身心俱疲,可依然沒有兒子的任何蹤跡。

最終,我像泄氣的皮球,無精打采地回到家。剛進家門,就看到二老和孩子媽媽都哭作一團,那悲痛的場景讓我的心再次被刺痛。我們聚在一起,共同商議着接下來該怎麼辦。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去大同縣公安局報案,希望能借助警方的力量找到孩子。

然而,當我們滿懷希望地走進公安局時,得到的卻是民警漫不經心地迴應:“沒事的,你孩子都 18了,丟不了,估計就是不想上學,過幾天自己就回來了。”接着,他又說:“我們縣公安局局長的兒子走失了,都沒報案,你們報什麼案?回去吧!如果孩子在外面闖禍了,我們會通知你們。”民警的這番話讓我們感到失望又氣憤,但又無可奈何。

回到家後,我們陷入了沉思。我們也以爲孩子純粹是厭學逃課,說不定把學給他退了,他就回來了。在這種想法驅使下,幾天後,我就到學校給他辦了退學手續。

(孩子媽媽也是日夜盼望孩子回來)

隨後我和孩子媽媽四處打聽,找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地方,卻始終沒有他的任何消息。每一個夜晚,我都難以入眠,想着孩子在外面會不會遇到危險,會不會挨餓受凍。那段日子,對我們全家來說,是無比的煎熬。

每當看到孩子的照片、衣物,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孩子的面容,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假如我上次沒有責罵他,並逼他繼續留校讀書,也許就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可是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再多的自責和悔恨都無濟於事。

孩子媽媽整日以淚洗面,兩位老人也因擔心和思念孫子,身體每況愈下。日子一天天過去,可孩子依然杳無音信。我們的生活彷彿陷入了無盡的黑暗,不知道何時才能迎來那一絲曙光。但我們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心中始終懷着那份對孩子歸來的期盼。

還有一件事讓我自責至今。當時,我們的家庭實在困難,經濟的拮据讓我們無法採取更多有效的尋找方式。沒有錢去張貼尋人啓事,讓更多的人知道孩子走失的消息;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登報紙,擴大尋找的範圍;更沒有能力上電視臺,藉助媒體的力量來尋找孩子。後來每想到這些,心中就充滿了無奈和愧疚。

(也許兒子失蹤就是因爲老師和我的批評)

時間在煎熬中緩緩流逝,2012年,我懷着一絲希望去了縣公安局,渴望能得到他們的幫助。然而,最終沒能報案成功,滿心的期待再次落空,那種無助感幾乎將我壓垮。

後來,一個親戚的孩子打電話過來,說在西寧看見有個人背影和走路姿勢和我的孩子很像。這個電話又重新點燃了我心中快要熄滅的希望之火,我立刻就去西寧馬步芳公館附近的網吧尋找。一家一家網吧地找過去,詢問老闆,查看上網的人員,可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2020 疫情前,我又去了黃家寨派出所,抱着最後一絲希望,查了孩子的身份證號,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線索。但結果卻令人失望:孩子沒有補辦過身份證的痕跡,無法查詢更多。不過,派出所的工作人員還是爲我進行了備案,讓我心裡多少有了一點安慰。

近幾年,隨着網絡的發展,我在短視頻平臺上發佈尋找孩子的視頻,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線索。

然而,不僅沒有找到有用的信息,反而還遇見了幾個騙子。他們利用我急切尋找孩子的心情,試圖騙取錢財。所幸的是,我沒有遭受財產損失,但這也讓我的尋子之路更加曲折和艱難。

(請網友們參照我兒子的照片和信息提供線索)

爺爺奶奶在孩子失蹤後,日思夜想,每天都念叨着孩子的名字。由於過度想念孫子,心裡受到極大的創傷,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終他們帶着見不着孫子的遺憾離開了人世。我好害怕自己將來也帶着這樣的遺憾歸於塵土,每次想到這就心如刀絞。

孩子已失蹤18年,他究竟爲什麼跑出去?難道是爲了見什麼人?這些疑團我一直解不開。假如他只是厭學,想逃出學校,爲什麼他的行李原封不動地放在宿舍?他是個內向忠厚的孩子,我最擔心的是他被壞人騙出去了,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如果他只是不想上學,又害怕回來被我罵,那麼他一定是在社會上打工或流浪。可是這麼多年,他爲什麼一直不回來呢?難道一直在跟我賭氣?

兒子,我多麼希望你能刷到這篇文章,知道爸媽這麼思念和擔心你,知道爸爸的自責和愧疚,那麼你一定會回來的,對嗎?

我也希望善良的網友們參照我兒子十七八歲時的照片,幫我留意身邊有沒有36歲左右,跟我兒子長得像的男人。如果有,給我們提供線索,萬分感謝!盼望着在有生之年找到兒子,闔家團圓!

【口述:姜偉幫】

【撰文:陳萍】

【編輯:烏溪霧】

該案例故事已獲當事人同意。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衝動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