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去你那當行長,你女兒來我這當主任!親屬迴避形同虛設?
說歸說,鬧歸鬧,成年人還是應該明白一點,這個世界不存在絕對的公平。
網絡的力量,可以推動和解決一些社會上的頑疾,但肯定無法徹底剷除,別把全部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
“小學生長大要當行長”事件,鬧得沸沸揚揚,連央媒都主動發聲,披露國企、基層機關存在“近親繁殖”的現象。
一個家族裡的人,工作崗位類似,並不算什麼新鮮事,90年代的時候,還有直接頂替父母工作的情況,名正且言順。
之所以現在孩子的一番話,能夠牽扯到絕大多數人的神經,本質上還是這樣的不公,有愈演愈烈的態勢,超出了可接受的範疇。
如果父母是建築工人,孩子長大了繼承衣鉢,繼續爲社會添磚加瓦,我想沒有誰會覺得不妥,這份工作並不難以獲取。
可外公、媽媽、爸爸都當過銀行的行長,孩子畢業後順利進入銀行工作,數年後也成功當上了行長,那大傢伙心裡就很疑惑了。
你要說這是個別情況,咱們也能理解,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歡這份工作,並且有這方面的特長,競爭上崗無可厚非。
但,家裡三代菸草人,全家21名鐵路職工,就未免有點太把企業當成自己家了吧。
銀行業,亦是如此。
憑什麼好的工作崗位就“世襲”,髒活累活就是普通人幹?
其實國家早就發現了,部分企業出現了類似的員工扎堆,所以前些年就出臺了“親屬迴避”制度,並在企事業單位執行,要求自查和整改。
老實說,制度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之前的暗黑操作,讓相對公平得以重見天日。
無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紅線都不會去觸碰,可事情還是奇蹟般地辦好了。
既然親屬不能在同一個銀行,那我的兒子就去另一家銀行當行長,你的女兒來我銀行當主任,大家都不吃虧,安排也都到位了。
很明顯,這是把“親屬迴避”制度給玩透了,沒有給內外部審計留下任何把柄,招聘流程完全符合程序。
銀行裡待久了,在一定程度上,老員工們已經理解並接受了這種現象。
外在條件是硬性指標,大家都在同一個標準之下,內在能力就是柔性指標,“世襲”確實有很多先天優勢。
能力強不強,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有沒有機會展示自己,有沒有前輩爲後人鋪平道路。
銀行高管們,都知道強強聯合,中層管理崗位屬於稀缺資源,輕易不會拿出來,最後資源向誰傾斜,肯定得經過慎重的考量。
既然如此,今天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賣了別人一個面子,下次自己有難題的時候,別人自然也會幫咱們化解。
人情社會一向如此,就是我們自己某一天在其位上,也同樣會做出類似的決定。
唯一的不公,就是原本民心所向的候選人,被別人中途截胡了,下一次機會還要多久,也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要我說,想要徹底根治職場潛規則,就得增加違規操作的懲處成本,不要僅僅侷限於同一個企業或者行業。
而應該刨根問底,看看家族裡的所有人,分別在什麼位置,是不是真的存在相互引薦、幫忙和運作的情況。
那麼,工薪階層想要的公平、公正、公開,也就沒有這麼難了。